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3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8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由若干个浮床单元通过拼接机构拼接组成,所述浮床单元为框架结构,分为卡合盛载生态绿植花盆的上浮床和用于净化水质的下浮床两部分;所述上浮床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卡合盆、设置在所述第卡合盆两侧的多个第二卡合盆、设置卡合盆上的卡合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卡合机构的控制机构,在所述上浮床上设置有用于多个浮床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所述下浮床包括:用于使河水通过所述第一卡合盆和第二卡合盆的提水机构、用于净化河水的净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可快速对浮床进行安装,且使生态绿植更加稳固的固定在浮床上。更加稳固的固定在浮床上。更加稳固的固定在浮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生态修复、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是指河水流经过的路线。按照河道等级划分办法,河道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和五级河道。五级河道的划分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而确定。
[0003]而城市河道是孕育城市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如今城市的高速发展给城市河道造成了诸多压力,污水的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等均可以使河流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0004]目前的城市河道污染可通过人工打捞清理和投放微生物净化剂对河道进行净化,此两种方法成本较大,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另外,通过生态浮床的方式来对河道进行水质净化。中国专利文献公布的CN 103288216 A一种利用“仿生植物+生态浮床”组合装置对重污染水体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通过采取生态浮床和仿生植物两部分组合装置,利用生态浮床植物的吸收,根系泌氧以及仿生植物附着微生物以实现水体主要污染物的综合降解。此种方法生态浮床存在不易拼接,且对生态绿植的盆栽无法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不利于后期绿植的更换,水中的悬浮物无法降解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安装方便,省时省力的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使河道生态修复、净化长效循环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主要包括:所述生态浮床由若干个浮床单元通过拼接机构拼接组成,所述浮床单元为框架结构,分为卡合盛载生态绿植花盆的上浮床和用于净化水质的下浮床两部分;
[0007]所述上浮床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卡合盆、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两侧的多个第二卡合盆、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和第二卡合盆上的卡合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卡合机构开合的控制机构;
[0008]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卡合盆内壁上的卡合外圈、与所述卡合外圈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套在卡合外圈内的同心圆卡合内圈、,在所述卡合外圈上均匀设有多个摇臂,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均连接一块卡合板,所述多个卡合板尺寸相同,且闭合时可组成一个与所述卡合内圈为同心圆的圆板;
[0009]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盆上的第二卡合盆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上的第一卡合盆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齿轮和第二卡合盆齿轮之间的从动轮、设置在第一卡合盆中心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卡合盆齿轮的驱动杆;
[0010]在所述上浮床上设置有用于多个浮床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
[0011]所述下浮床包括:用于使河水通过所述第一卡合盆和第二卡合盆的提水机构、用于净化所述上浮床下河水的多个净水机构,所述净水机构设置在下浮床内部;
[0012]所述提水机构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卡合盆和第二卡合盆底部的第二提水管、垂直连通在所述第二提水管上的多个第一提水管、开设在所述第一卡合盆和第二卡合盆靠近顶端处的多个出水口;
[0013]所述净水机构包括:多个驱动滚轮、套装在多个所述驱动滚轮上的滤膜、设置在所述滤膜背水一面上的用于吸掉所述滤膜上悬浮物的吸附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浮床一侧的拼接板、用于插入下一个上浮床的拼接板的拼接槽,所述拼接槽位于所述上浮床的另一侧,在所述拼接板上开设多个拼接孔,所述拼接槽上设置多个与所述拼接孔相匹配的拼接柱,所述拼接柱下设置有两个用于控制所述拼接柱的弹簧,可以更加快速的安装好浮床,拆卸时,可将所有的拼接柱通过一根杆穿在一起,使拼接柱一起抬起,完成拆卸。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柱与所述拼接板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成弧面状,方便拼接板查出拼接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水管内设置一排第一提水叶轮,所述第二提水管内设置一排第二提水叶轮,所述第一提水叶轮和所述第二提水叶轮通过衔接杆衔接完成同步运动,多方向的提水,一方面保证了生态绿植的生长环境,另一反面使水通过生态绿植过滤后再通过出水口流入河流,完成水质净化。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机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吸附机底端,另一端靠近所述滤膜背水一侧设置的吸附入口、设置在所述吸附机顶端上的吸附出口,吸附机可将滤膜上吸附的悬浮物进行收集,保证滤膜的使用效果。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出口位于所述吸附机内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防止收集的悬浮物再次流入河流。
[0019]进一步的,所述卡合板为橡胶材质,防止材质过硬导致的盆体破碎,且橡胶具有一定的浮力和摩擦力,成本也较为低廉,更适合作为卡合板的材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第一,本技术通过在上浮床上设置多个卡合盆和卡合机构,使盆体生态绿植的安装更加方便,且后期更方便更换盆体生态绿植,通过在上浮床的两侧设置拼接板和拼接槽,方便对多个浮床进行拼接和拆卸,使用更加简单,安装时间更短,更省力。
[0022]第二,本技术通过设置提水机构,使河水通过生态绿植,为生态绿植提供生长养分的同时,生态绿植会对提上来的河水进行净化,去除水中氮磷等物质,净化后的河水通过出水口排出,完成一个循环,长久有效的对河水进行净化。
[0023]第三,本技术通过设置净化机构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拦截吸附,且在净化机构的背水一面设置一个吸附机,用来收集净化机构吸附的悬浮物,使净化机构的滤膜的吸附效果不会因为吸附过多的悬浮物而下降,净化机构和吸附机也构成一个循环,使净化机构能够长期有效的对河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外部拼接机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卡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提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净水机构和吸附机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拼接柱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上浮床,11、第一卡合盆,12、第二卡合盆,13、出水口,2、下浮床,3、控制机构,31、第二卡合盆齿轮,32、从动轮,33、第一卡合盆齿轮,331、驱动杆,4、卡合机构,41、卡合外圈,42、卡合内圈,43、摇臂,44、卡合板,5、拼接机构,51、拼接板,52、拼接孔,53、拼接槽,54、拼接柱,55、弹簧,6、提水机构,61、第一提水管,611、第一提水叶轮,62、第二提水管,621、第二提水叶轮,63、衔接杆,7、净化机构,71、驱动滚轮,72、滤膜,8、吸附机,81、吸附入口,82、吸附出口,8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由若干个浮床单元通过拼接机构拼接组成,所述浮床单元为框架结构,分为卡合盛载生态绿植花盆的上浮床(1)和用于净化水质的下浮床(2)两部分;所述上浮床(1)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卡合盆(11)、设置在所述第卡合盆(11)两侧的多个第二卡合盆(12)、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11)和第二卡合盆(12)上的卡合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卡合机构(4)开合的控制机构(3);所述卡合机构(4)包括:设置在卡合盆内壁上的卡合外圈(41)、与所述卡合外圈(4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套在卡合外圈(41)内的同心圆卡合内圈(42),在所述卡合外圈(41)上均匀设有多个摇臂(43),所述摇臂(43)的另一端均连接一块卡合板(44),所述多个卡合板(44)尺寸相同,且闭合时可组成一个与所述卡合内圈(42)为同心圆的圆板;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盆(12)上的第二卡合盆齿轮(31)、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11)上的第一卡合盆齿轮(33)、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盆齿轮(33)和第二卡合盆齿轮(31)之间的从动轮(32)、设置在第一卡合盆(11)中心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卡合盆齿轮(33)的驱动杆(331);在所述上浮床(1)上设置有用于多个浮床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5);所述下浮床(2)包括:用于使河水通过所述第一卡合盆(11)和第二卡合盆(12)的提水机构(6)、用于净化所述上浮床(1)下河水的多个净水机构(7),所述净水机构(7)设置在下浮床(2)内部;所述提水机构(6)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卡合盆(11)和第二卡合盆(12)底部的第二提水管(62)、垂直连通在所述第二提水管(62)上的多个第一提水管(61)、开设在所述第一卡合盆(11)和第二卡合盆(12)靠近顶端处的多个出水口(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环宇谢百成姜虹韩雪飞卢建利张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