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565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具体涉及市政污水排放技术领域,包括闸门泵本体和闸板,所述闸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闸门泵本体,所述闸板的一端设置有提拉机构,所述闸门泵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闸板的外部设置有提升结构,所述提升结构包括吊槽,所述吊槽固定连接在闸板顶端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吊槽、升降轮、定位杆和支板,在需要对城市中的内河进行清淤时,可以向将驱动机构的连接带固定在吊槽的外部,启动驱动机构通过吊槽带动底端的闸板升起,而闸板两侧的升降轮可以保证闸板在运动时的稳定性,而将闸板抬起之后,可以加快水体之间的交换,加快了内河清淤和对漂浮垃圾清洁的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污水排放
,具体为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化泵闸是一种将泵站和闸站一体式布置的泵闸,是根据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水利工程系统现况,再结合多年泵站、闸站的实际设计应用经验而专门研发的集成式闸站,其主要用于城市河道的水调蓄,内外河水体交换和防洪排涝,但是现有的一体化泵闸只有单向排水功能,导致在旱季内河需要补水的时候,不能实现水体的自然交换,不能把内河黑臭水体快速的排放到外河上,现在需要一种各方面的更加实用的一体化泵闸。
[000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0004](1)传统的泵闸排水系统,不能方便的控制阀体的开合,从而导致无法对内河进行快速的清淤;
[0005](2)传统的泵闸排水系统,无法快速的控制拍门开合,从而控制水的通断;
[0006](3)传统的泵闸排水系统,只能单向排水无法增强内河补水形成内外循环,导致了黑臭水体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能方便的控制阀体的开合,从而导致无法对内河进行清淤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包括闸门泵本体和闸板,所述闸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闸门泵本体,所述闸板的一端设置有提拉机构,所述闸门泵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闸板的外部设置有提升结构;
[0009]所述提升结构包括吊槽,所述吊槽固定连接在闸板顶端的两侧,所述闸板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升降轮,所述闸板两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板。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轮的中心线与定位杆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定位杆的长度大于升降轮的长度。
[0011]优选的,所述提拉机构由连接板、盖板、固定块、伸缩杆、液压缸和顶板组成,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闸板一端顶部的两侧,所述顶板的一端活动铰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活动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闸门泵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盖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板,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闸门泵本体顶端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板活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中心线与盖板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闸门泵本体内部的直径,所述盖板的中心线与闸门泵本体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
[0013]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由S型叶片、转轴、进水筒和导流板组成,所述进水筒固定连接在闸门泵本体的一端,所述进水筒的内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导流板,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闸门泵本体的输出端上,所述转轴的外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S型叶片。
[0014]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高度小于进水筒内部的直径,所述S型叶片的高度小于进水筒内部的直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不仅实现了可以快速进行清淤,实现了方便控制水的通断,而且实现了双向排水;
[0016](1)通过设置有吊槽、升降轮、定位杆和支板,在需要对城市中的内河进行清淤时,可以向将驱动机构的连接带固定在吊槽的外部,启动驱动机构通过吊槽带动底端的闸板升起,而闸板两侧的升降轮可以保证闸板在运动时的稳定性,而将闸板抬起之后,可以加快水体之间的交换,加快了内河清淤和对漂浮垃圾清洁的速度;
[0017](2)通过设置有连接板、盖板、固定块、伸缩杆、液压缸和顶板,在排水时通过可以控制液压缸,在需要正向排水时候,液压缸不动作,通过自有水压把盖板顶起,从而把水排出外河,当需要反向排水时候,通过控制液压缸,拉动底端的伸缩杆从而带动底端的盖板将其打开,再使水泵反转,实现了可以方便的控制水的通断完成不同的使用用途;
[0018](3)通过设置有S型叶片、转轴、进水筒和导流板,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闸门泵本体输出端上的转轴和其外部的S型叶片,可以在闸门泵本体的控制下完成双向排水的效果,使闸门泵本体可以在正转时候正向排水,反转时候实现反向排水,从而增强内河补水,形成内外循环,减少黑臭水体的产生,实现了可以双向排水减少黑臭水体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闸门泵本体;2

提拉机构;201

连接板;202

盖板;203

固定块;204

伸缩杆;205

液压缸;206

顶板;3

闸板;4

吊槽;5

升降轮;6

定位杆;7

支板;8

导向结构;801

S型叶片;802

转轴;803

进水筒;804

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包括闸门泵本体1和闸板3,闸板3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闸门泵本体1,闸板3的一端设置有提拉机构2,闸门泵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8,闸板3的外部设置有提升结构;
[0026]请参阅图1

4,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还包括提升结构,提升结构包括吊槽4,吊槽4固定连接在闸板3顶端的两侧,闸板3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杆6,定位杆6
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升降轮5,闸板3两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板7;
[0027]升降轮5的中心线与定位杆6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定位杆6的长度大于升降轮5的长度;
[0028]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需要对城市中的内河进行清淤时,可以向将驱动机构的连接带固定在吊槽4的外部,启动驱动机构通过吊槽4带动底端的闸板3升起,而闸板3两侧的升降轮5可以保证闸板3在运动时的稳定性,而将闸板3抬起之后,可以加快水体之间的交换,加快了内河清淤和对漂浮垃圾清洁的速度。
[0029]实施例2:提拉机构2由连接板201、盖板202、固定块203、伸缩杆204、液压缸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包括闸门泵本体(1)和闸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3)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闸门泵本体(1),所述闸板(3)的一端设置有提拉机构(2),所述闸门泵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8),所述闸板(3)的外部设置有提升结构;所述提升结构包括吊槽(4),所述吊槽(4)固定连接在闸板(3)顶端的两侧,所述闸板(3)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升降轮(5),所述闸板(3)两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轮(5)的中心线与定位杆(6)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定位杆(6)的长度大于升降轮(5)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双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机构(2)由连接板(201)、盖板(202)、固定块(203)、伸缩杆(204)、液压缸(205)和顶板(206)组成,所述顶板(206)固定连接在闸板(3)一端顶部的两侧,所述顶板(206)的一端活动铰接有液压缸(205),所述液压缸(205)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204),所述伸缩杆(204)的底端活动铰接有盖板(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添贵谢杰燕徐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意万欧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