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546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球、连接软管、药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接硬管和硅胶注射管,挤压球端部具有单向阀,药筒的上端具有注药口,第二连接管由外套、第二连接管主体和内套组成,第二连接管主体为可进行一定幅度弯折的铝管,内套为医用硅胶管,硅胶注射管为中空的锥筒状,硅胶注射管的前端还具有一收缩的注射口,注射口内固定有一缓冲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妇科患者不便于自行进行下体药液冲洗而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并针对使用者体验作出了诸多人性化设计,使用体验佳。使用体验佳。使用体验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妇科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下体内部进行药液冲洗;而现有技术中给患者个人使用的给药装置一般仅为一软质药筒及一可连接药筒的管体,如患者自行使用上述结构的给药装置进行清洗,由于无法对药筒进行观察,往往很难将药筒内的药液彻底使用,有大量药液残留在药筒内造成浪费,或患者过度挤压药筒,将大量空气挤入下体,使患者痛苦不堪,使用体验极差;如患者频繁去医院让医护人员辅助进行药液冲洗,这一相对简单的操作又会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球、连接软管、药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接硬管和硅胶注射管;
[0005]所述挤压球端部具有单向阀,所述药筒的上端具有注药口,所述连接软管连接在挤压球端部和药筒的注药口一侧之间,所述药筒的下端具有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为硬质管且其上端连接在接口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由外套、第二连接管主体和内套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主体为可进行一定幅度弯折的铝管,所述内套为医用硅胶管并复合在第二连接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外套为具有褶皱的弹性套并套置于第二连接管主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管主体两端具有螺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螺接在第二连接管主体一端并插入内套,所述连接硬管的一端螺接在第二连接管主体的另一端也插入内套;
[0006]所述连接硬管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硅胶注射管的后端卡接于连接部上并通过一固定环与连接部相固定;
[0007]所述硅胶注射管为中空的锥筒状,所述硅胶注射管的前端还具有一收缩的注射口,所述注射口内固定有一缓冲网板,所述缓冲网板的外周还具有一圈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限位在注射口内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注药口上还设有封盖。
[0009]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注射管的内壁上还阵列有多道加强肋,各所述加强肋沿硅胶注射管的轴向延伸。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置于硅胶注射管上并将部分连接硬管包覆于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药筒为透明药筒,所述药筒上还设有刻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妇科患者不便于自行进行下体药液冲洗而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并针对使用者体验作出了诸多人性化设计,使用体验佳;又由于患者使用过程中可自行观察药筒内的情况,可有效避免大量药液存留在药筒及连接管
内造成浪费,又可避免患者将大量空气挤入下体内造成不适。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5]图3使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7]结合图1

3所示,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球1、连接软管2、药筒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连接硬管6和硅胶注射管7;
[0018]所述挤压球1端部具有单向阀,所述药筒3的上端具有注药口8,所述注药口8上具有封盖,所述连接软管2连接在挤压球1端部和药筒3的注药口8一侧之间,所述药筒3的下端具有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4为硬质管且其上端连接在接口上,所述第二连接管5由外套9、第二连接管主体11和内套10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主体11为可进行一定幅度弯折的铝管,所述内套10为医用硅胶管并复合在第二连接管主体11的内部,所述外套9为具有褶皱的弹性套并套置于第二连接管主体11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管主体11两端具有螺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下端螺接在第二连接管主体11一端并插入内套10,所述连接硬管6的一端螺接在第二连接管主体11的另一端也插入内套10,上述结构中,可避免药液与第二连接管主体11相接触;
[0019]所述连接硬管6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硅胶注射管7的后端卡接于连接部上并通过一固定环与连接部相固定;
[0020]所述硅胶注射管7为中空的锥筒状,以使射出的药液具有较好的冲洗能力,为使硅胶注射管7保持一定的刚性,以使其可顺利的插入患者下体,所述硅胶注射管7的内壁上还阵列有多道加强肋12,各所述加强肋12沿硅胶注射管7的轴向延伸,所述硅胶注射管7的前端还具有一收缩的注射口13,所述注射口13内固定有一缓冲网板14,所述缓冲网板14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述缓冲网板14的外周还具有一圈医用硬质塑料限位环15,所述限位环15限位在注射口13内侧;
[0021]还包括一保护套16,所述保护套16套置于硅胶注射管7上并将部分连接硬管6包覆于内,以避免硅胶注射管7被污染。
[0022]通过上述结构,患者可自行利用药液对下体进行冲洗,使用方式为:先将适量药液通过注药口8注入药筒3,注入完毕后盖上封盖;再取下保护套16,按压挤压球1,直至空气完全从装置中排出,有少量药液从注射口13流出;患者调整坐姿或躺姿,自行将硅胶注射管7插入下体,该过程中可在硅胶注射管7外部涂抹少量润滑剂,以减少插入过程中的不适;插入到位后,患者可弯折第二连接管5,并用双腿夹持药筒3或第一连接管4,使药筒3处于患者可视的位置;药筒3的位置调节完毕后,患者一手扶住连接硬管6,另一手握持挤压球1,按压挤压球1,使药液注入下体内部进行冲洗;至药筒3内的药液下降至底部,视注入的药量,患者继续按压3~5次,即完成冲洗,可避免有大量药液未被利用而暂留在装置内,又可避免有大量空气被挤入患者下体;冲洗完毕后,患者自行取出硅胶注射管7,对硅胶注射管7进行清
洗后再盖上保护套16以备下次使用。
[0023]上述结构中,纯硅胶制成的注射管相对柔软,相比现有的硬质注射器或仅在外部包覆硅胶层的注射器会有较好的使用体验,缓冲网板14的设置可对喷出的药液进行一次缓冲,避免药液直喷时压强较大对患者造成不适;同时,本技术的各部件均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患者对本技术进行彻底的清洗。
[0024]具体的,所述药筒3为医用透明塑料药筒3,所述药筒3上还设有刻度,以便于患者观察注入的药量,并配合后期计算按压次数;
[0025]进一步的,本装置中各部件的倒角均为弧形角,以避免给患者锐利感,从心理上给予患者呵护。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科护理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球、连接软管、药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接硬管和硅胶注射管;所述挤压球端部具有单向阀,所述药筒的上端具有注药口,所述连接软管连接在挤压球端部和药筒的注药口一侧之间,所述药筒的下端具有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为硬质管且其上端连接在接口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由外套、第二连接管主体和内套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主体为可进行一定幅度弯折的铝管,所述内套为医用硅胶管并复合在第二连接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外套为具有褶皱的弹性套并套置于第二连接管主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管主体两端具有螺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螺接在第二连接管主体一端并插入内套,所述连接硬管的一端螺接在第二连接管主体的另一端也插入内套;所述连接硬管的另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硅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海梅阙建云王玲艳徐蓉邓土妹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