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00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辅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背板框架以及通过调节机构安装于背板框架的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臀部支撑板以及髂嵴支撑板,构成三点施力结构。所述调节机构为双向调节机构或者三向调节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向轨道副、竖向轨道副以及纵向轨道副,横向轨道副的滑轨与背板框架固定连接,竖向轨道副的滑轨固定安装于横向轨道副的滑块,纵向轨道副的滑轨与竖向轨道副的滑块固定,纵向轨道副的滑块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实时且灵活的调节。去除不必要的释放区,合理设计施力区的形状、大小以及区域,并设计合理的机械连接结构,实现施力区位置和力量的三维可调。调。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辅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是指 10 岁以上,骨骼发育未成熟期间,脊柱向侧方弯曲> 10
°
的脊柱畸形,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发病率约为0.61%—2.4%,患者总量约为100—300万,并有上升趋势。AIS 如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发育。目前针对脊柱侧凸患者最主要和最可靠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是矫形器矫正。但在矫形器设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于患者来说,(1)大部分传统脊柱侧弯矫形器在凹侧区未设置足够大的释放空间,以容纳转移的软组织,患者失去了动态矫正的空间,降低了矫形器的舒适性和矫正作用,甚至造成水肿、压疮、擦伤、胸廓畸形、肺功能下降、营养障碍以及腰背肌萎缩等不良反应(2)特发性脊柱侧弯多发于青春期,患者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体型上的变化,可能要求病人至少半年更换一次矫形器,对病人来说价格昂贵。而对于矫形器师来说,(1)为病人适配有效的矫形器难度很大,无论加工工艺还是设计上,都对技术人员有很高要求。目前我国的装配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经常出现施力部位有偏差、力量不准确、施力方向错误等问题,传统矫形器制作通常需要用石膏取模修模,一体成型,力量不准确时不能调整,往往需要重新制作,费时费力费材料,还会造成环境污染。(2)脊柱侧凸矫治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患者不断生长以及病情的变化,其矫治力系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有可能会造成无效矫正、过度矫正或者压迫乳房、肋骨挤压变形、影响呼吸、矢状面曲度变差等问题。因此,开发可调式矫形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装配人员的工艺技术要求不高,矫形器师可以随时根据矫形器的矫正效果以及患者的生长发育特点,调整施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以及时间的成本。此外,可调化矫形器只保留施力组件而去掉不必要的释放区,可以减轻矫形器的重量和体积,隐蔽性好,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
[0003]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三维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以及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增加或减少。现有的可调式的脊柱侧弯矫形器还仅限于施力构件高度的调整以及用垫片或弹力带等改变施力的大小。弹力带的收紧使整个平面的维度减小,虽然会增加侧向的压力,但也会对施力区对侧的释放区增加压力。此外,大部分可调式脊柱矫形器的设计中并没有体现抗旋力的调整。即使个别设计中提到抗旋,但大都基于柔性矫形器,事实上,柔性矫形器对处于青春期发育高峰的患者来说,阻碍侧弯进一步发展的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矫形器比较笨重,不适合长期穿戴,且不能根据患者的体型、生长变化以及侧弯的进展而调节等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背板框架以及通过调节机构安装于背板框架的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臀部支撑板以及髂嵴支撑板;所述腋下支撑板、臀部支撑板安装于背板框架并位于侧弯脊柱的凹侧,所述腰部支撑板安装于背板框架并位于侧弯脊柱的凸侧,所述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以及臀部支撑板在侧弯脊柱的两侧,构成三点施力结构;所述髂嵴支撑板包括左髂嵴支撑板和右髂嵴支撑板,所述左、右髂嵴支撑板对称安装于背板框架,并位于臀部支撑板与腰部支撑板之间;所述左、右髂嵴支撑板腹侧面之间由可调节弹性带连接,所述腰部支撑板在腹侧面由可调节弹性带分别连接腋下支撑板和臀部支撑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为双向调节机构或者三向调节结构;所述双向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轨道副,所述横向轨道副的滑轨固定安装于背板框架,所述横向轨道副的滑块与对应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三向调节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向轨道副、竖向轨道副以及纵向轨道副,所述横向轨道副的滑轨与背板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轨道副的滑轨固定安装于横向轨道副的滑块,所述纵向轨道副的滑轨与竖向轨道副的滑块固定,所述纵向轨道副的滑块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安装有锁定螺钉,所述锁定螺钉与对应滑轨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轨道副的滑轨与横向轨道副的滑块为一体件,所述纵向轨道副的滑轨与竖向轨道副的滑块为一体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框架为金属或者碳纤维材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臀部支撑板、髂嵴支撑板为与人体贴合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皮肤接触一侧包裹软质材料。
[0012]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左髂嵴支撑板和右髂嵴支撑板将矫形器支撑在人体的骨盆上,并以可调节的弹性带进一步固定,支撑板与人体弧面接触,提高穿戴的舒适性,且在髂嵴支撑不易滑脱及旋转;利用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臀部支撑板三个支撑板自人体的两侧对人体施加压力进行矫正,形成三点力施力结构,同时配合两根可调节弹性带固定,穿戴稳定,矫正效果好。利用横、纵、竖三个轨道副的配合,实现各支撑板的三个方向的调节,通过横向轨道副可以实现矫形器宽窄或者支撑板左右方向的调整,用以适应体重变化以及施力模块内外位置的调整。通过竖向轨道可以实现支撑板高低位置的变化,用以适应身高的变化以及施力模块的上下位置的调整。通过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的共同调整可以实现对支撑板施加力量的大小和方向做调整,最后由限位螺钉进行固定。本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人的体型、侧弯的进展以及矫正需要的变化而调整,避免因这些因素造成的需更更换矫正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16]图4是调节机构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可调式脊柱弯矫形器,由背板框架1、腋下支撑板2、腰部支撑板3、臀部支撑板4、一对髂嵴支撑板5,6、三条可调节弹性带7,8,9以及多个调节机构10组成;各支撑板为分别与患者各部位贴合的弧形板。背板框架1为与患者背部贴合的曲面框架,自患者的腋下延伸至臀部。一对髂嵴支撑板5,6分别通过一个横向调节机构10安装于背板框架1上,并与患者调整后的两侧髂嵴位置对应,一对髂嵴支撑板5,6与患者的左、右髂嵴贴合,利用患者的髂嵴对背板框架1提供支撑,防止背板框架1滑落以及绕身体旋转。为了进一步固定,在一对髂嵴支撑板5,6腹侧面之间安装一条横向的可调节弹性带7。腋下支撑板2、腰部支撑板3、臀部支撑板4分别通过三向调节机构10安装在背板框架1上与患者身体对应的位置,腋下支撑板2和臀部支撑板4安装在背板框架1上并对应侧弯脊柱的凹侧,腰部支撑板3安装在背板框架1上并对应侧弯脊柱的凸侧,三个支撑板呈三角形分布,形成三点力模型,在患者侧弯脊柱的两侧向身体中部施加挤压力以纠正,为了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框架以及通过调节机构安装于背板框架的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臀部支撑板以及髂嵴支撑板;所述腋下支撑板、臀部支撑板安装于背板框架并位于侧弯脊柱的凹侧,所述腰部支撑板安装于背板框架并位于侧弯脊柱的凸侧,所述腋下支撑板、腰部支撑板以及臀部支撑板在侧弯脊柱的两侧,构成三点施力结构;所述髂嵴支撑板包括左髂嵴支撑板和右髂嵴支撑板,所述左、右髂嵴支撑板对称安装于背板框架,并位于臀部支撑板与腰部支撑板之间;所述左、右髂嵴支撑板腹侧面之间由可调节弹性带连接,所述腰部支撑板在腹侧面由可调节弹性带分别连接腋下支撑板和臀部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为双向调节机构或者三向调节机构;所述双向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轨道副,所述横向轨道副的滑轨固定安装于背板框架,所述横向轨道副的滑块与对应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三向调节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燕裴云峰周大伟李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