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00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轴支架,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基板,基板的中部板体处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梁连接衬套的缺口,缺口的口沿向下延伸构成与扭力梁连接衬套相连的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基板的缺口口沿向下延伸构成立板,形成用于容纳扭力梁连接衬套的围合区域,扭力梁连接衬套可以布设在基板板面上方或下方,满足扭力梁的布置及连接需求。接需求。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轴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悬架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后轴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后轴支架用于连接汽车后悬架与车身,承受整车纵向和侧向载荷,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度。如中国专利CN204955969U所示的一种汽车后轴支架包括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底座和与底座连接且用于与汽车后扭力梁连接的两个悬臂,这样的话,汽车后扭力梁只能布设于底座下方两悬臂的围合区域内,制约了悬架及周边构件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灵活装配的后轴支架。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轴支架,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基板,基板的中部板体处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梁连接衬套的缺口,缺口的口沿向下延伸构成与扭力梁连接衬套相连的立板。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基板的缺口口沿向下延伸构成立板,形成用于容纳扭力梁连接衬套的围合区域,扭力梁连接衬套可以布设在基板板面上方或下方,满足扭力梁的布置及连接需求。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08]图2是后轴支架与扭力梁连接衬套配合时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1]图中:A.车身,B.扭力梁连接衬套,10.基板,11.缺口,12.安装点位,13.基板加强筋,20.立板,21.连接板一,22.连接板二,221.连接板加强筋,23.过渡板,24.连接点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一种后轴支架,包括用于与车身A连接的基板10,基板10的中部板体处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梁连接衬套B的缺口11,缺口11的口沿向下延伸构成与扭力梁连接衬套B相连的立板20。如附图2、3所示,扭力梁连接衬套B布设于基板10与立板20围合构成的区域内。由于基板10具有缺口11,扭力梁连接衬套B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布设在基板10板面上方或下方。
[0014]基板10上设有用于与车身A连接的安装点位12,立板20上设有用于与扭力梁连接衬套B连接的连接点位24,两连接点位24位于安装点位12的围合区域内侧。这样既能保证基
板10与车身A的可靠连接,又能保障扭力梁连接衬套B的灵活布置。
[0015]如图3、4所示,立板20包括板面相对布置的连接板一21、连接板二22,连接板一21、连接板二22上分别设有连接点位24。连接板一21的板面大于扭力梁连接衬套B的外轮廓,连接板二22的底边高于连接板一21,连接板一21的板体底边低于扭力梁连接衬套B的下边沿。连接板一21、连接板二22之间设有过渡板23,过渡板23与连接板一21、连接板二22圆弧过渡连接。
[0016]为保证后轴支架的刚度及强度,缺口11两侧及底端的基板板体上分别设有基板加强筋13,基板加强筋13将基板10分隔为四个板段,每个板段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点位12。连接板二22上设有连接板加强筋221,位于连接板二22上的连接点位24布设在连接板加强筋221的板状本体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轴支架,包括用于与车身(A)连接的基板(10),其特征在于:基板(10)的中部板体处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梁连接衬套(B)的缺口(11),缺口(11)的口沿向下延伸构成与扭力梁连接衬套(B)相连的立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轴支架,其特征在于:立板(20)包括板面相对布置的连接板一(21)、连接板二(22),连接板一(21)的板面大于扭力梁连接衬套(B)的外轮廓,连接板二(22)的底边高于连接板一(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轴支架,其特征在于:基板(10)上设有用于与车身(A)连接的安装点位(12),立板(20)上设有用于与扭力梁连接衬套(B)连接的连接点位(24),两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雷伟程林孙义杰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