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95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的顶部侧壁贯穿设有进料口,所述主体的一侧侧壁呈开口状,且开口处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滚筒,所述转动滚筒与所述主体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滚筒的侧壁均匀贯穿设有滤孔,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同轴设有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体,在主体的一侧设置转动滚筒,并在转动滚筒内部设置转轴,转轴带动和螺旋扇叶转动,菌棒由主体进入,在螺旋扇叶的作用下进入转动滚筒,同时转动滚筒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使得粉碎后的废菌料由转动滚筒表面的滤孔飞出,而废菌袋则留在转动滚筒的内部,由转动滚筒另一端流出,完成废菌袋与废菌料的分离。完成废菌袋与废菌料的分离。完成废菌袋与废菌料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食用菌
,具体领域为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香菇、木耳等是我国的食用菌类特产之一,因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古人们就有采食的习惯,被视为山珍。在唐朝的《唐本草注》中就记载着人工培植食用菌的方法,但因是属于自然接种的原始方法,其成功率和产量都难有保障,一直都以采集野生为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广大科研人员和食用菌裁培人员开始代用料栽培的研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袋用料裁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即将木屑、农作物桔杆粉碎物、矿物质等营养辅料,经过粉碎、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破袋、出耳等过程,人们把这种栽培模式统称为袋栽食用菌。
[0003]废菌棒分离机是食用菌等农业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随着其产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食用菌的机械和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而科技人员发现,作为肥料的废菌棒可以作为多种菌类的培养物进行培养,是一种循环利用,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今天,其价值十分可观,具有节约、循环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已知的废菌棒分离机生产效率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仅适用于含水分较少的废菌棒。生产过程中,由于木耳废菌棒湿性大,粘性大,极容易导致漏筛堵塞,使废菌袋与废菌料分离不彻底,废菌袋内菌料残留较多,仅达到破碎机的效果,工作效率极差。传统人们一般使用刀具将废食用菌菌棒的菌袋刮破,再用手将菌袋从废培养料上剥离下来。这种废食用菌菌棒菌袋分离方法存在作业强度高、作业效率低以及人工成本高等缺点。
[0004]为此,提出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的顶部侧壁贯穿设有进料口,所述主体的一侧侧壁呈开口状,且开口处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滚筒,所述转动滚筒与所述主体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滚筒的侧壁均匀贯穿设有滤孔,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同轴设有转轴,且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滚筒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扇叶,所述主体上设有驱动所述转轴以及所述转动滚筒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滚筒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内径小于所述主体的内径,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转动滚筒的外侧,且所述转动滚筒贯穿所述外壳的侧壁,所述外壳的侧壁贯穿设有出料管,所述转动滚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扇叶。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
定连接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转动滚筒的一侧外表面,所述主体靠近所述保护壳的一侧表面转动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动滚筒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转动滚筒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穿过所述主体的侧壁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转动套筒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有内齿轮,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转动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转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滚筒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数量为多个。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通过设置主体,在主体的一侧设置转动滚筒,并在转动滚筒内部设置转轴,转轴带动和螺旋扇叶转动,菌棒由主体进入,在螺旋扇叶的作用下进入转动滚筒,同时转动滚筒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使得粉碎后的废菌料由转动滚筒表面的滤孔飞出,而废菌袋则留在转动滚筒的内部,由转动滚筒另一端流出,完成废菌袋与废菌料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转动滚筒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滚筒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主体;2、进料口;3、转动滚筒;4、转轴;5、第一螺旋扇叶;6、外壳;7、出料管;8、第二螺旋扇叶;9、保护壳;10、转动板;11、连接杆;12、转动套筒;13、内齿轮;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进料斗;17、驱动电机;18、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1的顶部侧壁贯穿设有进料口2,菌棒由进料口2进入主体1的内部,所述主体1的一侧侧壁呈开口状,且开口处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滚筒3,所述转动滚筒3与所述主体1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滚筒3的侧壁均匀贯穿设有滤孔(图中未示出),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同轴设有转轴4,且所述转轴4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滚筒3的内部,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扇叶5,所述主体1上设有驱动所述转轴4以及所述转动滚筒3转动的驱动机构,菌棒由进料口2进入主体1的内部后,转轴4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带动第一螺旋扇叶5旋转,第一螺旋扇叶5将菌棒带入转动滚筒3的内部,对转动滚筒3进行粉碎翻搅,粉碎后,菌料在转动滚筒3的作用下,由滤孔流出转动滚筒3的外部,而
菌袋则在第一螺旋扇叶5的作用下由转动滚筒3的一端流出。
[002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滚筒3远离所述主体1的一端内径小于所述主体1的内径,所述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6,所述外壳6位于所述转动滚筒3的外侧,且所述转动滚筒3贯穿所述外壳6的侧壁,所述外壳6的侧壁贯穿设有出料管7,所述转动滚筒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扇叶8,由滤孔流出的菌料进入外壳6的内部后,在第二螺旋扇叶8的作用下流向出料管7处,从而便于菌料的统一收集。
[0021]具体而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1外表面的保护壳9,所述保护壳9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1远离所述转动滚筒3的一侧外表面,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保护壳9的一侧表面转动设有转动板10,所述转动板10与主体1同轴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板10与所述转动滚筒3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1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10远离所述转动滚筒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套筒12,所述转动套筒12穿过所述主体1的侧壁位于所述保护壳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1)的顶部侧壁贯穿设有进料口(2),所述主体(1)的一侧侧壁呈开口状,且开口处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滚筒(3),所述转动滚筒(3)与所述主体(1)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滚筒(3)的侧壁均匀贯穿设有滤孔,所述主体(1)的内表面同轴设有转轴(4),且所述转轴(4)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滚筒(3)的内部,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扇叶(5),所述主体(1)上设有驱动所述转轴(4)以及所述转动滚筒(3)转动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滚筒(3)远离所述主体(1)的一端内径小于所述主体(1)的内径,所述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6),所述外壳(6)位于所述转动滚筒(3)的外侧,且所述转动滚筒(3)贯穿所述外壳(6)的侧壁,所述外壳(6)的侧壁贯穿设有出料管(7),所述转动滚筒(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扇叶(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1)外表面的保护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万礼吴兆明张梦茹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贝康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