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91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4
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该方案中,第一膜片的边缘、第二膜片的边缘和第三膜片的边缘与贮箱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第一气路接嘴、第二气路接嘴、第一液路接嘴和第二液路接嘴均设置在贮箱壳体上;第一膜片、第二膜片、第三膜片将贮箱壳体内部分为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第一气路接嘴与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第二气路接嘴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第一液路接嘴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第二液路接嘴与第四容纳空间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小推进剂贮箱的占用体积,从而减小航天器的整体体积和质量,简化了推进剂控制系统,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贮箱,具体涉及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属于燃料贮箱


技术介绍

[0002]推进系统是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的主要执行系统,为卫星提供轨道转移、姿态控制、姿态调整和卫星离轨所需要的动力。推进系统中贮箱的作用是为液体推进系统贮存和供应满足使用要求的推进剂。
[0003]现有金属膜片贮箱中,通常只设置单个膜片,膜片与贮箱壳体的内壁只形成单个用于容纳燃料或氧化剂的腔体。因此需要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贮箱分别贮存燃料与氧化剂,导致贮箱空间利用率低,增大了航天器的整体质量和体积,不能满足航天器小型化、轻型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且多套推进剂控制系统,制造成本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其能够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小推进剂贮箱的占用体积,从而减小航天器的整体体积和质量,简化了推进剂控制系统,降低了制造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小推进剂贮箱的占用体积,从而减小航天器的整体体积和质量,简化了推进剂控制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该贮箱包括:贮箱壳体、第一膜片、第二膜片、第三膜片、第一气路接嘴、第二气路接嘴、第一液路接嘴、第二液路接嘴;第一膜片和第三膜片为弹性膜片;第一膜片的边缘、第二膜片的边缘和第三膜片的边缘与贮箱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第一气路接嘴、第二气路接嘴、第一液路接嘴和第二液路接嘴均设置在贮箱壳体上;第一膜片远离第二膜片一侧的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一容纳空间;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之间的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二容纳空间;第二膜片与第三膜片之间的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三容纳空间;第三膜片远离第二膜片一侧的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四容纳空间;第一气路接嘴与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第二气路接嘴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第一液路接嘴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第二液路接嘴与第四容纳空间连通。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
[0007]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该贮箱包括:贮箱壳体、第一膜片、第二膜片、第三膜片、第一气路接嘴、第二气路接嘴、第一液路接嘴、第二液路接嘴;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三膜片为弹性膜片;所述第一膜片的边缘、所述第二膜片的边缘和所述第三膜片的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第一气路接嘴、所述第二气路接嘴、所述第一液路接嘴和所述第二液路接嘴均设置在所述贮箱壳体上;所述第一膜片远离所述第二膜片一侧的所述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二膜片之间的所述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膜片与所述第三膜片之间的所述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
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膜片远离所述第二膜片一侧的所述贮箱壳体内部空间为第四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路接嘴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气路接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液路接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液路接嘴与所述第四容纳空间连通。
[0008]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三膜片向第一容纳空间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三膜片具有相互贴近的存料状态;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三膜片具有所述第一膜片挤压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三膜片挤压所述第四容纳空间的排料状态。
[0009]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包括:呈类半球状的第一膜片主体;与所述第一膜片主体的边缘连接的第一预翻边段;与所述第一预翻边段远离所述第一膜片主体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转段;所述第一翻转段远离所述第一预翻边段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内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膜片从第一膜片主体向所述第四容纳空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预翻边段后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方向翻转至所述第一翻转段。
[0010]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膜片主体和所述第一预翻边段之间的第一锥柱段,所述第一锥柱段的横截面直径由靠近所述第一膜片主体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0011]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转段仅一端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段的主体与所述贮箱壳体的内壁具有一定间隙。
[0012]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主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锥柱段的厚度;所述第一预翻边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锥柱段的厚度一致;所述第一翻转段的厚度从靠近所述第一膜片主体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0013]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片包括:呈类半球状的第三膜片主体;与所述第三膜片主体的边缘连接的第三锥柱翻转段;与所述第三锥柱翻转段远离所述第三膜片主体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三预翻边段;所述第三预翻边段远离所述第三锥柱翻转段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内壁连接。
[0014]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片主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锥柱翻转段的厚度,所述第三膜片主体的厚度自边缘向中心方向逐渐增大。
[0015]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片包括:呈类半球状的第二膜片主体;与所述第二膜片主体的边缘连接的第二锥柱段;与所述第二锥柱段远离所述第二膜片主体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二翻转段。
[0016]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片主体、所述第二锥柱段和所述第二翻转段的厚度相等。
[0017]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膜片的厚度、所述第三膜片的厚度。
[0018]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贮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贮箱壳体内壁上的第一环状耳片结构;设置在所述贮箱壳体内壁上的第二环状耳片结构;所述第一环状耳片结构和所述第二环状耳片结构向所述贮箱壳体内部延伸;所述第一膜片的边缘通过所述第一环状耳片结构与所述贮箱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第三膜片的边缘通过所述第二环状耳片结构与所述贮箱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
[0019]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贮箱壳体包括:中部筒体;设置在所述中部筒体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一端的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中部筒体靠近所述第四容纳空间一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三膜片与所述中部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气路接嘴、所述第二气路接嘴设置在所述中部筒体的壳体上;所述第一液路接嘴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的壳体上;所述第二液路接嘴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的壳体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贮箱壳体整体为密闭腔体,第一膜片、第二膜片和第三膜片共同将密闭腔体分为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和第四容纳空间。第一膜片和第三膜片为弹性膜片,即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气压差发生变化时,第一膜片相对于第二膜片产生移动,进而实时调节第一容纳空间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其特征在于,该贮箱包括:贮箱壳体(1)、第一膜片(2)、第二膜片(3)、第三膜片(4)、第一气路接嘴(5)、第二气路接嘴(6)、第一液路接嘴(7)、第二液路接嘴(8);所述第一膜片(2)和所述第三膜片(4)为弹性膜片;所述第一膜片(2)的边缘、所述第二膜片(3)的边缘和所述第三膜片(4)的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1)的内壁密封贴合;所述第一气路接嘴(5)、所述第二气路接嘴(6)、所述第一液路接嘴(7)和所述第二液路接嘴(8)均设置在所述贮箱壳体(1)上;所述第一膜片(2)远离所述第二膜片(3)一侧的所述贮箱壳体(1)内部空间为第一容纳空间(9);所述第一膜片(2)与所述第二膜片(3)之间的所述贮箱壳体(1)内部空间为第二容纳空间(10);所述第二膜片(3)与所述第三膜片(4)之间的所述贮箱壳体(1)内部空间为第三容纳空间(11);所述第三膜片(4)远离所述第二膜片(3)一侧的所述贮箱壳体(1)内部空间为第四容纳空间(12);所述第一气路接嘴(5)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1)连通;所述第二气路接嘴(6)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0)连通;所述第一液路接嘴(7)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9)连通;所述第二液路接嘴(8)与所述第四容纳空间(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2)、所述第二膜片(3)、所述第三膜片(4)向第一容纳空间(9)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膜片(2)、所述第二膜片(3)、所述第三膜片(4)具有相互贴近的存料状态;所述第一膜片(2)、所述第二膜片(3)、所述第三膜片(4)具有所述第一膜片(2)挤压所述第一容纳空间(9),和所述第三膜片(4)挤压所述第四容纳空间(12)的排料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2)包括:呈类半球状的第一膜片主体(21);与所述第一膜片主体(21)的边缘连接的第一预翻边段(23);与所述第一预翻边段(23)远离所述第一膜片主体(21)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转段(24);所述第一翻转段(24)远离所述第一预翻边段(23)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1)内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膜片(2)从第一膜片主体(21)向所述第四容纳空间(12)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预翻边段(23)后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9)方向翻转至所述第一翻转段(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推进剂金属三膜片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膜片主体(21)和所述第一预翻边段(23)之间的第一锥柱段(22),所述第一锥柱段(22)的横截面直径由靠近所述第一膜片主体(21)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一翻转段(24)仅一端边缘与所述贮箱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段(24)的主体与所述贮箱壳体(1)的内壁具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仕明王佳豪李道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