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莹贞专利>正文

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76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包括:灯管管体,其具有凹凸的粗糙表面;及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其厚度小于所述灯管管体的粗糙表面的粗糙值,且设于所述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光触媒材料凝胶膜随凹凸的粗糙表面起伏地粘覆于其上,如此增加灯管管体的表面积,也同时增加光触媒材料凝胶膜的表面积及与外部空气作用的作用面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尤其是指光触媒胶膜布设于具有大面积为凹凸粗糙表面的透光本体的光源的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传统的灯管10a外表面涂布有光触媒材20a的结构,其中灯管10a的管体11a外表面为光滑表面,且在管体11a的外表面涂布有光触媒材20a,这样藉由灯管10a所发出的光线照射于光触媒材20a上,使光触媒材20a产生光触媒反应,以分解空气中的有机物质及部分的无机物质,而具有除臭抑菌功能。但是,由于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附着于灯管的管体外表面的光触媒材时,是藉由光触媒反应以分解有害物质,因此当空气对流快速,且有限的光触媒材外表面积将不足以应付分解空气中过多的有害物质,而使得通过该具有光触媒材的灯管的空气仍具有许多有害物质,无法更有效捕集分解。如将未涂布光触媒材20a的灯管10a表面放大3000倍,及将涂布光触媒材20a的灯管10a表面放大1000倍,显示该灯管10a表面涂布光触媒材20a前后表面皆为完整平面。另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562235公告编号,其中所述净化空气的照明灯是将胶体粘着于灯管管体的内表面,且可见光荧光粉体及紫外光荧光粉体是混合地布设于该胶体内,并且光触媒凝胶膜布设于所述透明壳体外表面,藉由紫外光荧光粉体被激发而释放出更多的紫外光,并且透射出灯管并照射于灯管管体外表面的光触媒凝胶膜,以加强光触媒凝胶膜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但是,上述传统的具有光触媒材的灯管除臭抑菌装置仍具有下列缺点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附着于灯管的管体外表面的光触媒材时,可藉由光触媒反应以分解有害物质,当空气对流过于快速,且光触媒材外表面积有限,将不足以应付分解空气中过多的有害物质,并且灯管表面涂布光触媒材前后的灯管表面及光触媒材表面皆为平面,因此涂布光触媒材加工后的光触媒材表面并无增加,而使得通过该具有光触媒材的灯管的空气仍具有许多有害物质,无法更有效捕集分解。因此,本技术的设计者针对上述缺失及根据多年来从事制造产品的相关经验,经过悉心观察和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藉由粗糙化灯管管体的表面积,而增加灯管管体的表面积,藉此增加附着于其上的光触媒材料凝胶膜的表面积。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包括灯管管体,其具有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及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其厚度小于所述灯管管体的粗糙表面的粗糙值,且设于所述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上。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在光源管体的外侧设置凹凸的粗糙表面,增加了光触媒材料凝胶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除臭抑菌的处理能力,使得通过本技术的光源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得以更有效捕集与分解。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技术的灯管立体示意图。图2为传统技术的灯管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光源本体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光源本体剖视示意图。图4A为图4所示光源本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A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环形灯管运用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U形灯管运用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光触媒材料凝胶只涂布于灯管管体上半部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光触媒材料凝胶间隔地且长条状地涂布于灯管管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光源本体及透光半罩体组合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光源本体及环状透光罩体组合示意图。图11A至图11F为环状及矩形状透光罩体的不同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运用于灯具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运用于空气清净机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运用于储具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运用于台灯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运用于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运用于电热器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的灯管管体表面粗糙加工后的表面1000倍放大图。图19为本技术的灯管管体表面涂布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后的表面1000放大图。图20为本技术的一具有粗糙表面的透光结构本体及一具有平滑表面的透光结构本体,其表面皆涂布有光触媒材料凝胶膜,且发出365nm光光照于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并对CH3COOC4H9/4L进行催化分解的比较图表。图21为本技术的一具有粗糙表面的透光结构本体及一具有平滑表面的透光结构本体,其表面皆涂布有光触媒材料凝胶膜,且发出543nm光光照于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并对CH3COOC4H9/4L进行催化分解的比较图表。图中参考号数说明10a灯管 11a管体 20a光触媒材11灯管管体20光触媒材料凝胶膜30透光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阅读者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作以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该光源包括灯管管体11及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其中所述灯管管体11具有凹凸的粗糙表面,所述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布设于该凹凸的粗糙表面,且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的厚度小于粗糙表面的粗糙值,据此以增加灯管管体11表面的面积,且因此增加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与空气作用的反应面积。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该灯管管体11的凹凸的粗糙表面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一次或多次加工,其中所述化学方法是藉由化学反应物质与灯管管体11作用,以加工成具有凹凸粗糙的外侧表面,如利用氰氟酸蚀刻加刷洗的加工方法等。所述物理加工是藉由外力加工如喷砂及研磨的加工方法等,以加工灯管管体11外侧表面成凹凸的粗糙面,因此增加灯管管体11的外侧表面积。请参阅图4A及图5所示,其中,凹凸的粗糙表面的凸部间距优选可为0.5至10微米,且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的厚度优选可为0.05至0.2微米,以至于该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随凹凸的粗糙表面起伏地设置于其上,且该凹凸的粗糙表面的凸部可为尖状凸部,也可为弧状凸部。另外,灯管管体11可为各种程度的透明状以透射光线,并使光线再透射出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从而具有柔光及降低眩光效果。所述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可以是以印镀、浸镀、喷涂、淋镀及刷涂等方式中的一种在灯管管体11的凹凸粗糙表面上布设光触媒材料,再经烘干固化以形成灯管管体11的凹凸粗糙表面上的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该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随凹凸的粗糙表面起伏,而增加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与外环境的空气接触面积,也因此增加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发生触媒反应的面积,以提升分解物质的能力。另外,所述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的光触媒材料可以是选自TiO2、SnO2、WO3、Fe2O3、SrTiO3及ZnO中的至少一种,且该光触媒材料凝胶膜20还可进一步包括触媒材,如贵金属或过渡金属盐,其中所述贵金属包括Au、Pt、Pd、Ag;所述过渡金属盐包括Mo、Ce、Nb、V及Cr,添加至少一种触媒,可以增加光触媒的作用效能。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中的灯管管体11可为长形灯管、环形灯管、螺旋灯管、冷阴极管或U形灯管;且所述光触媒材料凝膜20涂布于管体时,可以是长条状地只涂布于灯管管体11的上半部(如图8所示),也可长条状且间隔地环布于灯管管体11上(如图9所示)。另请参阅图10所示,本技术可进一步包括一透光罩体30,该透光罩体30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管管体,其具有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及    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其厚度小于所述灯管管体的粗糙表面的粗糙值,且设于所述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管管体,其具有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及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其厚度小于所述灯管管体的粗糙表面的粗糙值,且设于所述凹凸的粗糙外侧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的光触媒材料是选自TiO2、SnO2、WO3、Fe2O3、SrTiO3及ZnO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还进一步包括触媒材,其为贵金属及过渡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还进一步包括触媒材,选自Au、Pt、Pd、Ag、Mo、Ce、Nb、V及Cr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涂布于所述灯管管体的部分外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臭抑菌功能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触媒材料凝胶膜是长条状且间隔地环布于所述灯管管体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臭抑菌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莹贞
申请(专利权)人:陈莹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