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59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设有介质,介质的下方设有角度刻度盘;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位于第一螺杆正前方的铰接杆,铰接杆上对称铰接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的端部铰接,第二转动块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转动块上设有第一激光器;所述第二转动块上设有第一探测器和位于第一探测器前方的第一检偏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演示布儒斯特角实验,能够满足学生观看与实际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布儒斯特角实验模块是物理实验辅助教学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复现布儒斯特角实验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随着国家继续大力推行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实验模块可助力教学改革。实验模块不仅可以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快速开展具有定性演示、定量验证功能的教学实验。同时这也有助于新型教育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也增加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的途径,辅助开展自主、创新的研究型学习。与此同时,生动、真实的实验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但现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布儒斯特角相应的演示教学手段与仪器,学生对抽象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本技术可演示布儒斯特角实验,能够满足学生观看与实际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设有介质,介质的下方设有角度刻度盘;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位于角度刻度盘的正前方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位于第一螺杆正前方的铰接杆,铰接杆上对称铰接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的端部铰接,第二转动块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转动块上设有第一激光器;所述第二转动块上设有第一探测器和位于第一探测器前方的第一检偏器。
[0005]上述的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所述第二转动块上还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检偏器上环形分布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牙。
[0006]前述的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所述第一底座内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激光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第一激光器、介质、第一检偏器和第一探测器构成布儒斯特角实验光路,利用第一激光器发射可见光,其中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移动块移动,使得与移动块铰接的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发生角度偏转,进而使得第一激光器入射的可见光以布儒斯特角射入介质界面后,反射光被第一检偏器变成线偏振光并且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这一物理实验现象,在这之中利用角度刻度盘进行布儒斯特角的角度值获取,并利用第一探测器用于采集光强值,由此本技术可以演示布儒斯特角实验的实验现象,能够满足学生观看与实际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此外,本技术还可以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齿轮转动,利用齿轮和第一检偏器上齿牙相捏合的方式使得第一检偏器进行转
动,从而便于将可见光检偏后变成线偏振光。本技术可以利用控制模块来进行实验装置的自动控制,简单方便,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
[0011]101、第一底座;102、介质;103、角度刻度盘;104、第一电机;105、第一螺杆;106、移动块;107、第一连接杆;108、第二连接杆;109、铰接杆;110、第一转动块;111、第二转动块;112、第一激光器;113、第一探测器;114、第一检偏器;115、第二电机;116、第一齿轮;117、第一齿牙。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3]实施例: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底座101,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介质102,介质102可采用常见的玻璃;所述介质的下方设有角度刻度盘103,角度刻度盘103的测量值为180
°
,用于标明旋转的角度值;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位于角度刻度盘103的正前方的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的输出端连接有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第一螺杆105,第一螺杆105上螺纹配合有移动块106,移动块106的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7和第二连接杆108;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位于第一螺杆105正前方的铰接杆109,铰接杆109上对称铰接有第一转动块110和第二转动块111,第一转动块110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107的端部铰接,第二转动块111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108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转动块110上设有第一激光器112,第一激光器112发送一束红色可见光;所述第二转动块111上设有第一探测器113和位于第一探测器113前方的第一检偏器114;所述第二转动块111上还设有第二电机115,第二电机1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116,所述第一检偏器114上环形分布有与第一齿轮116相啮合的第一齿牙117,第一检偏器114的旋转受到第二电机115的控制,第二电机115控制第一检偏器114以固定的角速度值旋转。本所述第一底座101内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为常见的电路控制板,其具有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指令,并且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激光器112、第一电机104和第二电机115连接,用于启动和关闭第一激光器112、第一电机104和第二电机115。本技术通过第一激光器112、介质、第一检偏器114和第一探测器113构成布儒斯特角实验光路,利用第一激光器112发射可见光,其中利用第一电机104带动移动块106移动,使得与移动块106铰接的第一转动块110和第二转动块111发生角度偏转,进而使得第一激光器112入射的可见光以布儒斯特角射入介质界面后,反射光被第一检偏器114变成线偏振光并且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这一物理实验现象,在这之中利用角度刻度盘103进行布儒斯特角的角度值获取,并利用第一探测器113用于采集光强值,由此本技术可以演示布儒斯特角实验的实验现象,能够满足学生观看与实际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此外,本技术还可以通过第二电机115带动齿轮转动,利用齿轮和第一检偏器114上齿牙相捏合的方式使得第一检偏器114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将可见光检偏后变
成线偏振光。本技术可以利用控制模块来进行实验装置的自动控制,简单方便,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优点。
[0014]工作原理:
[0015]利用第一激光器112发射可见光,其中利用第一电机104带动移动块106移动,使得与移动块106铰接的第一转动块110和第二转动块111发生角度偏转,进而使得第一激光器112入射的可见光以布儒斯特角射入介质界面后,反射光被第一检偏器114变成线偏振光并且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这一物理实验现象,在这之中利用角度刻度盘103进行布儒斯特角的角度值获取,并利用第一探测器113用于采集光强值,由此本技术可以演示布儒斯特角实验的实验现象。本技术还可以通过第二电机115带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儒斯特角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01),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介质(102),介质(102)的下方设有角度刻度盘(103);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位于角度刻度盘(103)的正前方的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的输出端连接有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第一螺杆(105),第一螺杆(105)上螺纹配合有移动块(106),移动块(106)的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7)和第二连接杆(108);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位于第一螺杆(105)正前方的铰接杆(109),铰接杆(109)上对称铰接有第一转动块(110)和第二转动块(111),第一转动块(110)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107)的端部铰接,第二转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清戴恩文苏衍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越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