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金圣专利>正文

安全型挡风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43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骑行护具领域内的一种安全型挡风被,包括本体和护手套;两组所述护手套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本体与所述防护套均包括有防雨层和保温层;所述护手套还包括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防雨层和所述保温层之间,所述保温层贴附于所述支撑层上并紧固连接;所述支撑层为弹性片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于挡风被的护手套中设置具有骨架作用的支撑层,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刹车复位时因柔软的保温层的部分材料被挤压至刹车的开合结构中而导致无法完全复位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刹车线无法完全复位而无法继续行驶诱发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型挡风被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骑行护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型挡风被。

技术介绍

[0002]挡风被是一款主要用于电动车御寒的产品,通过挡风被的防风防雨以及保温等作用,使得寒冷季节中骑行电动车的人员得到有效的防护。
[0003]挡风被包括外防护层和内保温层,其保温层一般多为绒布或绒毯之类的物品,较为柔软,保温效果好,但绒布或绒毯存在平整度不好,特别是护手套内的保温层容易在刹车复位时进入刹车夹缝中使得刹车线无法完全复位,进而使得部分电动车的电源为断开状态,无法继续快速移动或者说按照预设速度骑行,往往由于后面骑行的人员对突发状况无法做出及时调整而引发意外事故。另外,为提高更好的保温效果,挡风被一般被设计为底端延伸至电动车踏板上,顶部为胸部以上,当骑行者的脚踩在底端的挡风被上后,在挡风被一体设置或者即使为分体但连接依然为紧固连接的方式下,在会对电动自行车的转弯动作造成影响,同样会引发意外事故。
[0004]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12267709U,公开了一种挡风被,包括上挡风部、护手部和护腿部,所述上挡风部包括上片和下片,所述上片的前端及左右两侧与下片的前端及左右两侧对应固定连接或一体化连接,所述护腿部与所述上挡风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护手部为左右两只,对称连接在所述上挡风部外侧。所述上片和下片连接形成前端和两侧封闭后端开放的较为密闭的空间,所述下片和护腿部构成腿部保暖的空间,两个空间以下片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降低了挡风被内侧空气的流通性,保暖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该专利技术仍然存在上述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型挡风被。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安全型挡风被,包括本体和护手套;
[0007]两组所述护手套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本体与所述防护套均包括有防雨层和保温层;
[0008]所述护手套还包括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防雨层和所述保温层之间,所述保温层贴附于所述支撑层上并紧固连接;
[0009]所述支撑层为弹性片体。
[00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为PVC片体或橡胶片体。
[00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支撑层通过缝合或胶粘方式紧固连接。
[00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手套中的所述防雨层与所述支撑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所述保温层。
[001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挡风体和第二挡风体,所述第一挡风体防护脚至膝盖下方的部位,所述第二本体防护膝盖及其以上的部位,所述第一挡风体与所述第
二挡风体可分离式连接,所述可分离式连接是指受到外力后所述第一挡风体相对第二挡风体下滑或分离。
[001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体与所述第二挡风体通过魔术贴连接。
[001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体与所述第二挡风体通过弹性带连接。
[001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体上设有第一挂扣,所述第二挡风体上设有第二挂扣,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套于所述第一挂扣和所述第二挂扣上。
[001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体与所述第二挡风体通过磁条磁吸连接。
[0018]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体的上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挡风体的内侧面,所述第一挡风体与所述第二挡风体的连接件位于所述本体的内侧面。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于挡风被的护手套中设置具有骨架作用的支撑层,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刹车复位时因柔软的保温层的部分材料被挤压至刹车的开合结构中而导致无法完全复位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刹车线无法完全复位而无法继续行驶诱发的安全事故。
[0021]2、本技术通过将挡风被的本体设置为可分离式的分体结构,有效避免挡风被的底部因脚踩或被物件钩挂后对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转弯的影响,确保使用挡风被后的骑行安全。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技术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护手套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护手套层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后视方向通过弹性带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后视方向通过魔术贴或磁条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挡风被,如图1

图5所示,包括本体1以及连接于本体1两侧的两组护手套2,本体1与护手套2均包括基本的防雨层21和保温层22,两者通过缝合等工艺连接为一体。本体1提供脚至胸部区域以及手臂区域的防风防雨与保温,护手套2套设于电动自行车的把手上,用于提供手部区域的防风防雨与保温。其防雨层21可为防雨绸、PU等材料形成的片体,保温层优选为海绵、丝棉、毛毡或发泡棉等材料形成的填充物。
[0031]护手套2还设置有支撑层23,支撑层23设置于防雨层21和保温层22之间,支撑层23与保温层22两者通过绗缝线或胶粘的方式使得保温层22贴合于支撑层23上。支撑层23为弹
性片体,优选为PVC片体或橡胶片体,能够承受一定的变形且在变形后能够保持相应的形状。具有一定弹性作用力的支撑层23填充于护手套2内,使得护手套2具有了类似骨架的结构,不仅提高了护手套2中保温层22的平整度,而且使得护手套2具有了一定的容置空间。
[0032]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护手套2套设于电动自行车把手上后,通过提高保温层22表面的平整度和\或使得保温层22表面远离车把手上的刹车部位的方式,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刹车复位时因柔软的保温层22的部分材料被挤压至刹车的开合结构中而导致无法完全复位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刹车线无法完全复位而无法继续行驶诱发的安全事故。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通过将挡风被的本体设置为可分离式的分体结构,有效避免挡风被的底部因脚踩或被物件钩挂后对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转弯的影响,确保使用挡风被后的骑行安全。具体地:
[0035]如图1

5所示,挡风被的本体1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挡风体11和第二挡风体12,第一挡风体11主要用于防护脚至膝盖以下的部位,第二挡风体12主要用于防护膝盖及其以上至胸部的部位,同时还可也包括两手臂部分以及胸部至颈部的部位。第一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挡风被,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和护手套(2);两组所述护手套(2)连接于所述本体(1)的两侧,所述本体(1)与所述护手套(2)均包括有防雨层(21)和保温层(22);所述护手套(2)还包括有支撑层(23),所述支撑层(23)设置于所述防雨层(21)和所述保温层(22)之间,所述保温层(22)贴附于所述支撑层(23)上并紧固连接;所述支撑层(23)为弹性片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挡风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3)为PVC片体或橡胶片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挡风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2)与所述支撑层(23)通过缝合或胶粘方式紧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挡风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手套(2)中的所述防雨层(21)与所述支撑层(23)之间还设置有一层所述保温层(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挡风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挡风体(11)和第二挡风体(12),所述第一挡风体(11)防护脚至膝盖下方的部位,所述第二挡风体(12)防护膝盖及其以上的部位,所述第一挡风体(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圣
申请(专利权)人:徐金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