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71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该扩张器包含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具有呈风箱结构的可伸缩筒体,所述可伸缩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密封面板和后密封面板,所述后密封面板上设置有推拉环,所述前密封面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可伸缩筒体内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单向出气阀与连接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可膨胀球囊的进出气口相连。其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快捷、充气稳定可靠、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是辅助手术医师精准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有益工具。准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有益工具。准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有益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


[0001]本技术涉及外科手术使用的辅助医疗器具,具体地指一种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开阔的手术操作空间是外科医生做好一台手术的重要前提。临床上对患者施行腹膜外腹腔镜手术时,由于腹膜外间隙不是一个先天性的空腔,其空间极其狭小,手术过程中不利于视野暴露和组织分离,因此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腹膜外操作空间,然后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制备人工气腹。
[0003]目前,腹膜外操作空间主要由临床手术医师在手术准备阶段制作,通常手术医师采用橡胶手套和橡胶管来制作扩张球囊。制作时,首先用剪刀剪掉手套的手指部分,用丝线将缺口结扎密封,然后将橡胶管从手套的开口插入,用手套包裹橡胶管并用丝线结扎密封,以形成一个简易的球囊。操作时,将该球囊置入待扩张的腹膜外间隙,一名医师用血管钳夹住橡胶管,负责控制橡胶管的开闭;另一名医师用50ml注射器向橡胶管内充气。两名医师需密切配合,在充气的时候需要松开橡胶管,在抽气的时候需要夹闭橡胶管,以防止球囊内气体漏出。一般需要向球囊充入500~1000ml气体,因此必须重复操作十余次,过程极其繁琐。
[0004]这种自制简易球囊存在如下诸多弊端:其一,球囊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且手套裁剪的大小和结扎的松紧程度都需要手术医师具有丰富的经验,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其二,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需要两名医师密切配合,一人负责打气,另一人负责橡胶管夹持开闭,工作效率较低;其三,球囊存在由于制作不佳或操作不当而漏气的隐患,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破裂风险,漏气会导致腹膜外操作空间建立不理想,进而影响手术操作的成功率,破裂则会导致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形成医疗事故。因此,现有手工模式制作的简易球囊无法确保人工气腹的可靠建立,而人工气腹的质量对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学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制作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快捷、充气安全可靠的腹膜外腔扩张装置,但目前尚未取得满意的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快捷、充气稳定可靠、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包含有充气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充气装置具有呈风箱结构的可伸缩筒体,所述可伸缩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密封面板和后密封面板,所述后密封面板上设置有推拉环,所述前密封面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可伸缩筒体内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单向出气阀与连接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可膨胀球囊的进出气口相连。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可膨胀球囊为橡胶球囊,其在未充气状态下呈细长的椭圆形薄片状结构,所述膨胀球囊的进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椭圆的长轴一端。将可膨胀球囊设计成
椭圆薄片状,能够适应患者腹膜外间隙狭小的特殊要求,确保手术医师方便快捷地完成置入操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椭圆的长轴为140~170mm、短轴为8~10mm。这样,可以与大多数患者的腹膜外间隙尺寸相匹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可膨胀球囊设计的最大充气量为1300~1500ml。这样,能够满足所有患者腹膜外间隙扩张以建立一个腹膜外操作空间的需要,进而制备高质量的人工气腹。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软管为橡胶软管,其内径为4~5mm、长度为120~170mm。该长度可以将球囊与充气装置的间距控制在最紧凑的范围内。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密封面板和后密封面板均为PP材料成型的圆板,其直径为32~4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筒体为PVC材料成型的圆筒,其在折叠状态下的长度为8~12mm、拉伸后的长度为90~11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筒体设计的最大进气量为100~120ml。
[0015]这样,由可伸缩筒体和前、后密封面板构成的充气装置结构轻便、体积小巧、操作灵活,能够根据患者腹膜外空间大小控制充气量,从而建立适于不同患者需要的人工气腹。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拉环与后密封面板之间采用铰接相连。这样,不用时可以将推拉环放倒,与后密封面板平齐,减少占用空间;使用时可以将推拉环立起,与后密封面板垂直,方便反复充气的操作。
[0017]本技术在应用于腹膜外操作空间建立时,手术医师首先将未充气的可膨胀球囊置入患者腹膜外间隙;然后一只手握住充气装置的前密封面板,另一只手操纵推拉环,将后密封面板向后拉,使可伸缩筒体形变拉长,此时气体由单向进气阀吸入可伸缩筒体;再将后密封面板向前推,气体由单向出气阀吹出,通过连接软管进入可膨胀球囊;如此反复操作,根据需要控制进气量,即可建立适于不同患者的腹膜外操作空间,整个过程只需十几秒钟。腹膜外操作空间建立完成后,剪断连接软管,将气体排出,即可很容易地抽出可膨胀球囊。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所设计的腹膜外腔扩张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两人配合,一人操作即可,可极大简化手术前的准备步骤,进而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其二,所设计的可膨胀球囊、连接软管和充气装置呈一体化结构,各部件衔接的密封性能易于保障,可有效杜绝漏气现象,充气稳定可靠,可实现极佳的间隙扩张效果,从而快速建立腹膜外空间。其三,优选可膨胀球囊呈细长的椭圆形薄片状结构,其规格与患者腹膜外腔间隙相适应,且弹性好不容易破裂,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其四,在未使用状况下,可膨胀球囊和充气装置处于压平折叠状态,体积小巧,不占空间,便于储存和携带。其五,无需手术医师现场制作球囊,采用统一成品进行规范化操作,可确保人工气腹的可靠建立,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部件及区域标号如下:可膨胀球囊1,连接软管2,前密封面板3,后密封面板4,推拉环5,可伸缩筒体6,单向进气阀7,单向出气阀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图中所示的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主要由可膨胀球囊1、连接软管2和充气装置三部分构成。充气装置由可伸缩筒体6和设置在其两端的前密封面板3和后密封面板4构成。可伸缩筒体6呈风箱结构,通过沿其纵向拉伸进气或压缩出气。本实施例中,可伸缩筒体6为PVC材料成型的圆筒,其在折叠状态下的长度为10mm、拉伸后的长度为100mm;前密封面板3和后密封面板4均为PP材料成型的圆板,其直径为36mm;可伸缩筒体6设计的最大进气量为100ml。
[0023]在后密封面板4上安装有推拉环5,推拉环5通过活动铰链与后密封面板4可转动连接。在前密封面板3上分别安装有与可伸缩筒体6内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7和单向出气阀8,单向出气阀8位于前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包含有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具有呈风箱结构的可伸缩筒体(6),所述可伸缩筒体(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密封面板(3)和后密封面板(4),所述后密封面板(4)上设置有推拉环(5),所述前密封面板(3)上分别设置有与可伸缩筒体(6)内腔连通的单向进气阀(7)和单向出气阀(8),所述单向出气阀(8)与连接软管(2)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软管(2)的另一端与可膨胀球囊(1)的进出气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球囊(1)为橡胶球囊,其在未充气状态下呈细长的椭圆形薄片状结构,所述膨胀球囊(1)的进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椭圆的长轴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的长轴为140~170mm、短轴为8~1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一体化腹膜外腔扩张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王少刚刘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