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69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插座。立式插座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插孔,立式插座还包括:第一取电模块,设有与第一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第二取电模块,设有与第二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其中,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二取电模块相对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式插座存在容易倾斜的问题。存在容易倾斜的问题。存在容易倾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插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式插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日常生活中需要充电的产品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对插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多孔位的插座,但是多孔位的插座体积大,占据的空间较大,导致桌面混乱。立式插座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立式插座在使用的过程中是立置在桌面上的,容易受力不稳,容易倾斜掉落。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立式插座存在容易倾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立式插座存在容易倾斜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插座,立式插座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插孔,立式插座还包括:第一取电模块,设有与第一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第二取电模块,设有与第二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其中,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二取电模块相对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06]进一步地,立式插座还包括线缆接头,线缆接头位于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的下方,且位于中轴线上。
[0007]进一步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置的插孔相同,插孔包括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两行插孔组。
[0008]进一步地,每个插孔组分别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一类型插孔和第二类型插孔。
[0009]进一步地,立式插座的高度大于等于110毫米且小于等于120毫米。
[0010]进一步地,立式插座的底面的面积大于等于7.5平方厘米且小于等于9.5平方厘米。
[0011]进一步地,立式插座还包括承载座,一体化设置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
[0012]进一步地,立式插座的底面设置有吸附件,以使立式插座能够吸附在放置平面上。
[0013]进一步地,吸附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立式插座的底面上。
[0014]进一步地,吸附件包括吸盘,吸盘为一个,吸盘覆盖立式插座的底面;或者吸盘为多个,多个吸盘间隔设置在立式插座的底面上。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立式插座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插孔,立式插座还包括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设有与第一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设有与第二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其中,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二取电模块相对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16]通过将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对称设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使得立式插座的
重心位于中轴线上,使得立式插座在放置到桌面上后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倾斜,增加了立式插座工作的稳定性。而第一取电模块具有与第一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第二取电模块具有与第二侧面的插孔对应的取电插槽,以使立式插座的两侧均可以与插头配合。通过在将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对称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中轴线上,以使得立式插座的中心位于中轴线上。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立式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立式插座的爆炸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中功能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0021]图4示出了图3中的爆炸图;
[0022]图5示出了图4中承载座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图4中承载座内胆除去隔板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图2中功能组件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0025]图8示出了图2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图2中盖板组件与LED模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图2中盖板组件的爆炸图;
[0028]图11示出了图1中插孔盖板与外壳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9]图12示出了图2中吸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示出了图2中吸附件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003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2]10、外壳;11、容置空间;12、安装开口;13、避让开口;14、过线缺口;15、顶部开口;16、止挡台阶;20、功能组件;21、卡扣;22、卡扣挡筋;23、第一电路模块;24、承载座内胆;241、承载座;242、零线铜件;243、火线铜件;244、地线铜件;245、隔板组件;246、定位孔;25、第三电路模块;26、第二电路模块;27、第四电路模块;271、第一电路板;272、第二电路板;28、壳体;281、开口区域;282、第一半壳体;283、第二半壳体;29、安装凹槽;291、卡接凸起;30、插孔面板;31、定位柱;32、插孔;33、插孔组;40、底盖组件;41、底盖;411、第一卡接凸缘;412、止挡臂;413、弧形面;414、卡接通孔;415、连接臂;416、通孔;42、吸附件;421、吸附翼;422、吸附区域;423、凹槽结构;50、线缆接头;60、盖板组件;61、盖体;611、USB插孔;612、安装孔;613、第二卡接凸缘;614、避让槽;615、第二卡接结构;62、触控板;621、功能指示键;622、止挡凸筋;63、导光结构;631、透光件;6311、外环结构;6312、内环结构;6313、连接结构;6314、导光筒;632、安装区域;633、遮光件;6331、遮光筒体;635、容置凹部;636、导光本体;637、导光凸筋;638、止挡缺口;639、第一卡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4]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立式插座存在容易倾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插座。
[0037]目前,立式插座一般具有两层以上的插孔,甚至在宽度上还是双列的插孔,导致立式插座的高度比较高,宽度也比较宽,导致两侧的面积比较大,使得立式插座的重心不稳,容易摔倒。而本申请为了解决立式插座容易摔倒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重心稳定不易摔倒的立式插座,且本申请中的立式插座具有轻薄、占地面积小,且不易摔倒的优点。
[0038]如图1至图13所示,立式插座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插孔32,立式插座还包括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设有与第一侧面的插孔32对应的取电插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插座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插孔(32),所述立式插座还包括:第一取电模块,设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插孔(32)对应的取电插槽;第二取电模块,设有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插孔(32)对应的取电插槽;其中,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插座还包括线缆接头(50),所述线缆接头(50)位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中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的插孔(32)相同,所述插孔(32)包括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两行插孔组(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孔组(33)分别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一类型插孔和第二类型插孔。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转郭远平沈一盛苏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