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45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包括盾构隧道、盾构工作井,盾构隧道内布置有包括电力舱、水舱、逃生通道;水舱与盾构工作井相连通;盾构隧道上层为两个并排设置的上层电力舱和上层水舱,下层为两个并排镜像设置的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在相邻两个盾构工作井之间的综合管廊标准段,每距离不超过200m位置,设置上层电力舱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一,及下层电力舱一通向上层电力舱的逃生通道二和下层电力舱二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三;逃生通道一、逃生通道二与逃生通道三及上层水舱共同构成通往盾构工作井的逃生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盾构综合管廊电力舱的长距离逃生问题。避免盾构综合管廊因增加逃生竖井节点而增加工程投资和实施难度。工程投资和实施难度。工程投资和实施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特别是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盾构综合管廊,管廊出线、逃生、吊装、放线、人员出入、通风、配电等节点往往结合盾构工作井设置,而盾构工作井间距一般较大,超过200m或400m,特别是一些穿越山体、河道等的盾构综合管廊,工作井间距一般超过1km,难以满足规范200m或400m设置逃生口的要求。同时由于盾构综合管廊往往埋深超过10m,如果按照200m或400m间距增设逃生竖井节点,工程难度及投资均大大增加。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认为,通过电力舱的人行通道逃至竖井节点再出地面,逃生距离受盾构竖井间距限制一般较大,存在较高的风险。对于有水舱和电力舱的盾构综合管廊,由于水舱无电力电缆,基本没有可燃物,可以作为安全区域。因此在盾构竖井之间的管廊标准段增设舱室间的互逃通道,形成更加快捷和安全的逃生方式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其目的在于解决盾构综合管廊电力舱的长距离逃生问题,不仅能够避免因增加逃生竖井节点而增加工程投资,而且能够保证电力舱可以快速到达水舱,提高综合管廊安全性,解决盾构综合管廊逃生间距难以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包括盾构隧道、盾构工作井,盾构隧道内布置有包括电力舱、水舱、逃生通道;所述的水舱与所述盾构工作井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隧道上层为两个并排设置的上层电力舱1和上层水舱2,下层为两个并排镜像设置的下层电力舱一3、下层电力舱二4;在相邻两个盾构工作井之间的综合管廊标准段,每间隔一个不超过200m的逃生距离的位置上,设置上层电力舱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一30,及下层电力舱一通向上层电力舱的逃生通道二28和下层电力舱二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三33;所述逃生通道一、逃生通道二与逃生通道三及上层水舱共同构成通往所述盾构工作井的逃生通道。
[0006]所述上层电力舱和上层水舱之间设置中隔墙6,在逃生通道的位置将所述上层电力舱内靠近中隔墙一侧的高压电缆局部抬高,在所述中隔墙上底部开孔设置上层电力舱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一30;所述逃生通道一设置防火门,实现电力舱和水舱的防火分隔;所述下层电力舱一与下层电力舱二之间对应所述中隔墙设置中隔墙一36隔开,所述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与所述上层电力舱和上层水舱之间设置中板7隔开;在所述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各通道上方中板上分别开孔设置下层电力舱一通向上层电力舱的所述逃生通道二28、和下层电力舱二通向上层水舱的所述逃生通道三33;所述逃生通道二、逃生通道三均设置防火密闭盖板,实现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和上层电力舱、上层水舱的
防火分隔,并在防火密闭盖板下方设置90
°
钢制爬梯29。
[0007]当上层电力舱发生火灾事故时,上层电力舱通过最近的所述中隔墙上的逃生通道一逃至上层水舱;当下层电力舱二发生火灾事故时,通过最近的逃生通道逃三逃至上层水舱;当下层电力舱一发生火灾事故时,通过最近的逃生通道二先逃至上层电力舱,然后通过最近的中隔墙上的逃生通道一逃至上层水舱;最后,再从上层水舱逃至所述盾构工作井逃出。
[0008]所述上层电力舱安装110kV/220kV高压电缆,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安装500kV高压电缆,上层水舱安装给水或再生水管道。
[0009]所述逃生通道一、逃生通道二与逃生通道三的逃生通道开孔尺寸不应小于1m
×
1m;当为圆形时,内径不应小于1m;所述中隔墙上设置的防火门为常闭甲级防火门,且只能向上层水舱方向打开;所述逃生通道二、逃生通道三设置带助力的防火密闭盖板。
[0010]在所述上层电力舱1靠近盾构隧道5一侧的高压电缆19通过成品槽道及支架一20顺盾构隧道5内壁弧形布置,另一侧高压电缆通过成品槽道及支架二21布置在中隔墙6一侧;在所述上层水舱2靠近盾构隧道5一侧设置给水管道27;在所述下层电力舱一3靠近盾构隧道5一侧的高压电缆一17通过成品槽道及支架三15顺盾构隧道5内壁弧形布置,另一侧高压电缆一通过成品槽道及支架四16布置在中隔墙一36一侧。
[0011]在所述上层电力舱1和上层水舱2底部靠近盾构隧道5一侧分别设置排水沟一10和排水沟二11,在中板7上分别设置二次抹坡,分别坡向所述排水沟一10和排水沟二11,在所述排水沟一10内每隔不超过200m左右设置一组地漏9及与地漏连接的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沿盾构隧道5内壁弧形向下布置连接排水沟三12,将上层电力舱1或上层水舱废水排至下层电力舱一3或下层电力舱二底部排水沟三12,所述排水沟三12上方设置排水沟盖板13,所述排水沟三12内废水最终排至综合管廊集水坑,再由集水坑抽至附近污水井内。
[0012]所述90
°
钢制爬梯为可拆卸式爬梯,便于电力舱穿缆。
[0013]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盾构综合管廊电力舱的长距离逃生问题。避免盾构综合管廊因增加逃生竖井节点而增加工程投资和实施难度。电力舱可以快速到达水舱,提高了逃生效率,保障了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盾构综合管廊逃生通道纵向剖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盾构综合管廊横断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盾构综合管廊逃生通道横断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盾构综合管廊排水系统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横断面示意图;
[0020]附图编号:1

上层电力舱、2

上层水舱、3

下层电力舱一、4

下层电力舱二、5

盾构隧道、6

中隔墙、7

中板、8

楼梯间、9

地漏、10

排水沟、11

排水沟、12

排水沟、13

排水沟盖板、14

排水管、15

成品槽道及支架、16

成品槽道及支架、17

高压电缆、18

自用通信、19

高压电缆、20

成品槽道及支架、21

吊环、22

火灾探测光缆、23

超细干粉灭火装置、24

监视摄像机、25

照明灯具、26

智能机器人、27

给水管道、28

逃生通道二、29

90
°
钢制爬
梯、30

逃生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包括盾构隧道、盾构工作井,盾构隧道内布置有包括电力舱、水舱、逃生通道;所述的水舱与所述盾构工作井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隧道上层为两个并排设置的上层电力舱(1)和上层水舱(2),下层为两个并排镜像设置的下层电力舱一(3)、下层电力舱二(4);在相邻两个盾构工作井之间的综合管廊标准段,每间隔一个不超过200m的逃生距离的位置上,设置上层电力舱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一(30),及下层电力舱一通向上层电力舱的逃生通道二(28)和下层电力舱二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三(33);所述逃生通道一、逃生通道二与逃生通道三及上层水舱共同构成通往所述盾构工作井的逃生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力舱和上层水舱之间设置中隔墙(6),在逃生通道的位置将所述上层电力舱内靠近中隔墙一侧的高压电缆局部抬高,在所述中隔墙上底部开孔设置上层电力舱通向上层水舱的逃生通道一(30);所述逃生通道一设置防火门,实现电力舱和水舱的防火分隔;所述下层电力舱一与下层电力舱二之间对应所述中隔墙设置中隔墙一(36)隔开,所述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与所述上层电力舱和上层水舱之间设置中板(7)隔开;在所述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各通道上方中板上分别开孔设置下层电力舱一通向上层电力舱的所述逃生通道二(28)、和下层电力舱二通向上层水舱的所述逃生通道三(33);所述逃生通道二、逃生通道三均设置防火密闭盖板,实现下层电力舱一、下层电力舱二和上层电力舱、上层水舱的防火分隔,并在防火密闭盖板下方设置90
°
钢制爬梯(2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逃生通道的盾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当上层电力舱发生火灾事故时,上层电力舱通过最近的所述中隔墙上的逃生通道一逃至上层水舱;当下层电力舱二发生火灾事故时,通过最近的逃生通道逃三逃至上层水舱;当下层电力舱一发生火灾事故时,通过最近的逃生通道二先逃至上层电力舱,然后通过最近的中隔墙上的逃生通道一逃至上层水舱;最后,再从上层水舱逃至所述盾构工作井逃出。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沣宋文波李慧颖侯良洁黄兢翔李志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