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43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具体涉及配重块领域,包括配重块本体和配重壳体本体,所述配重块本体的外表面套设有配重壳体本体,所述配重壳体本体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板。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在使用时,通过拉动把手带动第一限位杆进行移动,当第一限位杆移动时带动第一固定块配合插入凹槽的内部,随后通过将配重块本体放入配重壳体本体的内部安装,此时取消对把手的拉动,随后第一弹簧将带动第一限位杆复位,此时第一限位杆使得第一固定块插入限位槽的内部限位,防止出现配重壳体本体外力因素导致侧翻,使得配重块本体从配重壳体本体的内部掉出,出现磨损,破损的情况,影响配重块本体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配重块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

技术介绍

[0002]配重块是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平衡的重物。是将喷丸机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配重块壳体在使用时不具备便于限位的效果,由于配重块在使用时需要放入壳体内部,当配重块放入壳体内部时,可能会出现外力因素碰撞,或出现侧翻导致配重块从内部掉落出,造成配重块出现磨损或破损,影响配重块的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包括配重块本体和配重壳体本体,所述配重块本体的外表面套设有配重壳体本体,所述配重壳体本体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配重壳体本体的内壁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杆套,所述杆套的外表面对称插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配重块本体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杆套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0006]为了使得配重壳体本体具有耐磨减震的效果,所述配重壳体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放入槽,所述放入槽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支撑口,所述支撑口的外表面套设有镂空板,所述镂空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相向面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相向面均固定连接有推动块。
[0007]为了增加第二固定块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侧面均铰接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槽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第二限位杆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槽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08]为了增加第一弹簧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弹簧的外表面均与杆套的内壁相互配合,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均与杆套的内壁紧密贴合。
[0009]为了使得推动块具有稳定性,所述推动块的上表面均与支撑口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且推动块的上表面均与支撑口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0010]为了防止推动块脱位的情况,所述镂空板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上表面均与推动块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且承载块的上表面均与推动块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0011]为了增加耐磨损效果,所述镂空板的下表面粘黏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不规则纹路。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在使用时,通过拉动把手带动第一限位杆进行移动,当第一限位杆移动时带动第一固定块配合插入凹槽的内部,随后通过将配重块本体放入配重壳体本体的内部安装,此时取消对把手的拉动,随后第一弹簧将带动第一限位杆复位,此时第一限位杆使得第一固定块插入限位槽的内部限位,防止出现配重壳体本体外力因素导致侧翻,使得配重块本体从配重壳体本体的内部掉出,出现磨损,破损的情况,影响配重块本体的使用寿命。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二弹簧,该装置使用时,当配重壳体本体受到震动或挤压时,通过挤压第二弹簧将外力带动第一支撑板进行下移,随后第一支撑板下移推动推动块进行收缩,此时推动块受到外力进行后移,随后推动块使得伸缩杆收缩,当移动至一定程度时,此时第三弹簧推动推动块复位,随后推动块推动第二支撑板复位,此时橡胶垫对配重壳体本体进行防护,使得配重壳体本体受力时达到减震与耐磨的效果,防止出现配重壳体本体受力过多出现磨损难以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配重块本体;2、配重壳体本体;3、限位板;4、杆套;5、第一限位杆;6、第一固定块;7、限位槽;8、第二固定块;9、第二限位杆;10、第一弹簧;11、凹槽;12、把手;13、放入槽;14、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第二弹簧;17、支撑口;18、镂空板;19、连接块;20、伸缩杆;21、第三弹簧;22、推动块;23、承载块;2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包括配重块本体1和配重壳体本体2,配重块本体1的外表面套设有配重壳体本体2,配重壳体本体2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配重壳体本体2的内壁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杆套4,杆套4的外表面对称插设有第一限位杆5,第一限位杆5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6,配重块本体1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7,第一固定块6的外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8,第一限位杆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0,杆套4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11,第一限位杆5的
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2。
[0022]其中,如附图2、附图4所示,配重壳体本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放入槽13,放入槽13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14,第一支撑板1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4的上表面对称设有第二弹簧16,第二支撑板15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支撑口17,支撑口17的外表面套设有镂空板18,镂空板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相向面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20,伸缩杆20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三弹簧21,伸缩杆20的相向面均固定连接有推动块22。
[0023]其中,如附图3所示,第二固定块8远离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面均铰接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第二限位杆9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槽7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第二限位杆9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槽7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24]其中,如附图2所示,第一弹簧10的外表面均与杆套4的内壁相互配合,且第一弹簧10的两端均与杆套4的内壁紧密贴合。
[0025]其中,如附图4所示,推动块22的上表面均与支撑口17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且推动块22的上表面均与支撑口17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0026]其中,如附图4所示,镂空板18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承载块23,承载块23的上表面均与推动块22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且承载块23的上表面均与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包括配重块本体(1)和配重壳体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本体(1)的外表面套设有配重壳体本体(2),所述配重壳体本体(2)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所述配重壳体本体(2)的内壁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杆套(4),所述杆套(4)的外表面对称插设有第一限位杆(5),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6),所述配重块本体(1)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7),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外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8),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杆套(4)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11),所述第一限位杆(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有效耐磨损的工程车配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壳体本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放入槽(13),所述放入槽(13)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14),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5),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上表面对称设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支撑板(15)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支撑口(17),所述支撑口(17)的外表面套设有镂空板(18),所述镂空板(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的相向面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20),所述伸缩杆(20)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锋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