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绿波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绿波协调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交通管理者的青睐。在Morgan首次提出绿波的概念后,世界各地学者对绿波协调控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Little等以双向绿波带宽最大为目标,提出了MAXBAND模型,但该模型在不同路段得到的带宽相同,这与实际不符,因此存在局限性。Gartner等针对MAXBAND模型不足,提出了可变绿波带宽的MULTIBAND模型。
[0003]MAXBAND模型和MULTIBAND模型是绿波协调控制领域经典的两个模型,近些年来,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学者们针对不同交通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行优化研究。陈宁宁等考虑动态红灯车辆排队消散时间,对MAXBAND模型进行优化,荆彬彬等根据干线路口公共周期不同,提出一种适用双周期的干线绿波信号控制模型,常玉林等考虑相交道路左转饱和交通量,对MULTIBAND模型进行了改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路网信息,所述路网信息包括路网结构信息、路网车流时空信息以及路口车道物理信息;根据所述路网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路口车道物理信息,确定绿波协调控制路径;根据路网车流时空信息以及路口车道物理信息对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的绿波带宽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网结构信息包括车流在路口的干扰相位信息以及相邻路口的相位差,所述路口车道物理信息包括车流在路口的行驶方向;根据所述路网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路口车道物理信息,确定绿波协调控制路径,包括:根据所述车流在路口的行驶方向、车流在路口的干扰相位信息以及相邻路口的相位差确定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矩阵;根据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矩阵确定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矩阵中干扰相位信息为存在干扰相位时,修正所述相邻路口有干扰相位的协调相位红灯时间,具体为:其中,为路口i上行车流红灯时间,为路口i下行车流红灯时间,为路口i上行车流修正计算红灯时间,为路口i下行车流修正计算红灯时间,为上行车流在路口i处压缩红灯时间修正系数,为下行车流在路口i处压缩红灯时间修正系数,为上行车流在路口i处的干扰相位对应车流的饱和度,为下行车流在路口i处的干扰相位对应车流的饱和度,为上行车流在路口i处的干扰相位绿灯时间,为下行车流在路口i处的干扰相位绿灯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矩阵中干扰相位信息为不存在干扰相位时,进一步判断所述路口的协调相位是否为左转相位;当所述路口的协调相位为左转相位时,构建虚拟路口,所述虚拟路口的上下行协调相位为所述路口的左转相位;当所述路口的协调相位不为左转相位时,所述相邻路口的协调相位为双向直线相位。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非直线路径绿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网车流时空信息包括相邻路口的路段绿波带宽需求的权重,所述路口车道物理信息包括相邻路口的路段绿波带宽;根据路网车流时空信息以及路口车道物理信息对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的绿波带宽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相邻路口的路段绿波带宽需求的权重以及所述相邻路口的路段绿波带宽,计算所述绿波协调控制路径在不同所述路网车流时空信息下的最大绿波带宽,具体为:其中,N为绿波协调控制路径的路口数,为路段绿波带宽需求权重,为路口i至下游第一个路口间上行车流中心线左侧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欣,徐文洁,酆磊,张赛,罗倩,肖宇舟,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