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及其施肥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6292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所述生态肥包括:生物炭、氮肥、磷肥、钾肥;其中,生态肥中的总氮质量份数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及其施肥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生态施肥
,尤其是一种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及其施肥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香稻早稻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和低产性,并且生产不成规模,这一特点严格限制了我国香米及早稻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且优质的香稻及早稻传统资源,扩大香稻生产面积,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我国香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0003]潮土多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其特殊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属性使得潮土具有沙性和淋溶的特性。目前在具有沙性和淋溶特性的潮土土壤上种植水稻是较难实现的,更不论对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和低产性的香稻及早稻的种植。在潮土土壤上种植水稻存在以下困难:(1)由于潮土具有沙性和淋溶特性,所以其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农民在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多次追肥加肥,这造成了对肥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2)由于潮土的保水保肥能力低,需要不断的追肥加肥,而这些超过需求量的肥料会通过淋溶效应流入生态中,污染环境,存在不经济不环保的问题;所以目前研究一种适用于潮土香稻及早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及其施肥方法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环保、省时省力的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及其施肥方法和应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所述生态肥包括:生物炭、氮肥、磷肥、钾肥;
[0007]其中,生态肥中的总氮质量份数为90

112.5份、生物炭质量份数为3500

10000份、磷肥质量份数为47.5

92.5份、钾肥质量份数为82.5

127.5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炭质量份数优选为7000

10000份,更进一步优选为7000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炭为稻壳制成的生物炭。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氮肥为尿素和炭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氮肥更进一步优选为尿素。
[0011]进一步地,所述磷肥为磷酸二氢钾。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钾肥为氯化钾。
[0013]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生态肥的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将生态肥混合均匀得混合后的生态肥;
[0015]S2:插田前一次性施入S1所得的混合后的生态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后的生态肥中的总氮用量为90

112.5Kg/hm2,生物炭的用量为3500

1000Kg/hm2,磷肥用量为47.5

92.5Kg/hm2及钾肥用量为82.5

127.5Kg/hm2。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炭的用量优选为7000

10000Kg/hm2,更进一步优选为7000Kg/hm2[0018]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生态肥的应用,所述生态肥应用于潮土种植香稻及早稻的插田前施肥阶段。
[0019]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热裂解后所形成的产物,生物炭一般呈碱性且富含多种养分元素,生物炭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可以将阳离子和阴离子捆绑到其表面截留土壤养分,生物炭的非均匀成分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既可以表现出亲水性,也可以表现出疏水性,所有这些酸性和碱性特性,有助于它们有能力与土壤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进而通过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进行改良。并且生物炭加入农业土壤中可以持续降低该土壤的养分淋洗量,因此认为生物炭是减少养分淋洗的良好土壤改良剂,生物质炭也可以提高土壤的阴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除此之外生物炭的应用可提高低磷有效性地区的粮食产量,还可提高对氮或氮磷化肥的响应。
[0020]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炭延缓肥料在潮土中的养分释放,降低养分损失,更好地利用土壤本身或肥料中的养分,以生物炭作为肥料的增效载体,达到生物炭与肥料混施,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会更显著。生物炭与肥料混施不仅可以消除生物炭自身养分不足的缺陷,同时也赋予了肥料缓释的功能,提高了肥效。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能有效改善潮土沙性和淋溶特性的影响,提高潮土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产量,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2)经济环保;(3)本专利技术一次性投入所有肥料之后无需再追肥,省时省力,减少人工作业,为劳动者减轻负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广东台山潮土早稻香稻试验田种植前后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对比例所用原料具体如下:
[0024]磷酸二氢钾的化学式为P2O5[0025]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2O
[0026]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0027]生物炭:供试生物炭是稻壳制成的生物炭,其基本性状是pH值10.4,含碳量512g/kg,含氮量7.8g/kg,可溶性P和K及微量元素为480g/kg。
[0028]实施例1(计为TR1)
[0029]本实施例采用生态肥为:生物炭、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
[0030]生态肥中的总氮质量份数为112.5份、生物炭质量份数为3570份、磷酸二氢钾质量份数为70份、氯化钾质量份数为105份。
[0031]具体施肥过程如下:
[0032]S1:将上述生态肥混合均匀得混合后的生态肥;
[0033]S2:插田前一次性施入S1所得的混合后的生态肥。
[0034]所述混合后的生态肥中的总氮用量为112.5Kg/hm2,生物炭的用量为3570Kg/hm2,磷酸二氢钾用量为70Kg/hm2及氯化钾用量为105Kg/hm2。
[0035]实施例2(计为TR2)
[0036]本实施例采用生态肥为:生物炭、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
[0037]生态肥中的总氮质量份数为112.5份、生物炭质量份数为7140份、磷酸二氢钾质量份数为70份、氯化钾质量份数为105份。
[0038]具体施肥过程如下:
[0039]S1:将上述生态肥混合均匀得混合后的生态肥;
[0040]S2:插田前一次性施入S1所得的混合后的生态肥。
[0041]所述混合后的生态肥中的总氮用量为112.5Kg/hm2,生物炭的用量为7140Kg/hm2,磷酸二氢钾用量为70Kg/hm2及氯化钾用量为105Kg/hm2。
[0042]对比例1(计为CK)
[0043]本对比例采用生态肥为: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潮土水稻增产增效的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肥包括:生物炭、氮肥、磷肥、钾肥;其中,生态肥中的总氮质量份数为90

112.5份、生物炭质量份数为3500

10000份、磷肥质量份数为47.5

92.5份、钾肥质量份数为82.5

127.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为稻壳制成的生物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为尿素和炭氨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肥为磷酸二氢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钾肥为氯化钾。6.一种如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树英梁逢赞夏冰刘洋丁玮张亚宁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