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6289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次恒流充电,静置;S2、第二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静置;S3、第三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压,静置;S4、第四次恒流充电,将电量充电至≥90%SOC,静置;S5、将充电电量恒流放电至65%~75%SOC,静置,完成电池的化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成方法有效改善了循环过程中电芯的变形问题,并降低循环过程中的厚度膨胀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手机、充电宝、平板电脑及电动轿车等领域。
[0003]对于3C消费类软包锂离子电池而言,常规工艺路线已日渐成熟,然而对于宽大薄的电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胀液、发软、变形等等,特别是在循环变形过程中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体验,甚至带来安全问题。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提供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以改善电芯的循环变形,降低循环过程中的厚度膨胀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第一次恒流充电,静置;
[0009]S2、第二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静置;
[0010]S3、第三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压,静置;
[0011]S4、第四次恒流充电,将电量充电至≥90%SOC,静置;
[0012]S5、将充电电量恒流放电至65%~75%SOC,静置,完成电池的化成。
[0013]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0.1~0.2C,充电时间为8.5~17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
[0014]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0.8~1.2C,充电时间为4~8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
[0015]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1C,充电时间为5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5min。
[0016]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1.5~2C,充电时间为20~26min,充电电压为47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
[0017]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第四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1.5~1.8C,充电时间为5~6min,充电电压为47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
[0018]优选的,步骤S5中,恒流放电的电流为1.5~2C,放电时间为6~8min,放电电压为3000mV;静置时间为0.8~1.2min。
[0019]优选的,化成的温度为75~85℃,化成的压力为0.8~1.2MPa。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池的化成方法。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制备得到的电池。
[00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成方法,先分多次通过逐渐增大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然后再采用高SOC化成方法将充电电量达到90%SOC以上,如此可以使极片充分膨胀,而后再将电量恒流放电65%~75%SOC,提前释放极片的内部应力,进而缓解后续循环过程中极片变形(如背部拱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成方法在化成阶段即让电池内部先充分膨胀而后释放应力,从而改善循环过程中电芯的变形以及降低循环过程中电芯的厚度膨胀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化成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电芯的3D轮廓图。
[0025]图3为对比例1电芯的3D轮廓图。
[0026]图4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循环厚度膨胀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的电芯平整性良好,循环过程中电芯不存在背部拱起等的变形问题。
[0028]为此,提供了该电池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与常规制备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化成工艺,通过提供新型的化成方法,进而达到有效改善电芯循环过程中背景拱起等变形的目的。
[0029]该化成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第一次恒流充电,静置;
[0031]S2、第二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静置;
[0032]S3、第三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压,静置;
[0033]S4、第四次恒流充电,将电量充电至≥90%SOC,静置;
[0034]S5、将充电电量恒流放电至65%~75%SOC,静置,完成电池的化成。
[0035]其中,将电量充电至≥90%SOC是指充电荷电状态≥90%SOC。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恒流充电结束后,充电荷电状态可为90%SOC、91%SOC、92%SOC、93%SOC、94%SOC、95%SOC、96%SOC、97%SOC。相比于常规的低SOC化成,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高SOC化成可有效解决后续循环的变形问题,在电池制备前期即有效解决了该问题,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以及电池的寿命。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0.1~0.2C,充电时间为8.5~17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一开始先采用小电流、相对的低电压进行化成,更有利于后续形成致密的SEI膜结构。在调整充电电流之间短时间的静置电池,能更有利于第二次的恒流充电。在此些实施例中,步骤S1的化成温度为75~85℃,
化成的压力为0.8~1.2MPa。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0.8~1.2C,充电时间为4~8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优选的,步骤S2中,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可为0.8C、0.9C、1.0C、1.1C或1.2C;充电时间优选为5min;静置时间优选为0.5min。相比于首次开始充电的电流,逐步增大第二次充电的电流,一方面可缩短化成的时间,另一方面因化成过程逐步开始趋于稳定,增大化成电流同样也是可以形成致密的SEI结构。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1C,充电时间为5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5min。在此些实施例中,步骤S2的化成温度为75~85℃,化成的压力为0.8~1.2MPa。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1.5~2C,充电时间为20~26min,充电电压为47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优选的,步骤S3中,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可为1.5C、1.6C、1.7C、1.8C、1.9C、2.0C,静置时间优选为0.5min。相比于第二次充电的电流,第三次的恒流电流继续增大,同时增大充电电压,并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次恒流充电,静置;S2、第二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静置;S3、第三次恒流充电,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所述第三次恒流充电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压,静置;S4、第四次恒流充电,将电量充电至≥90%SOC,静置;S5、将充电电量恒流放电至65%~75%SOC,静置,完成电池的化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第一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0.1~0.2C,充电时间为8.5~17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电流为0.8~1.2C,充电时间为4~8min,充电电压为4400mV;静置时间为0.3~0.7min。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的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二次恒流充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锋磊于子龙安建金柱侯忠良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