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61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3
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高压气体发射弹体高速入水实验中,弹体入水后发射管会继续喷射高压气体,极度影响入水现象的自由面及空泡演化特性的问题,以及弹体高速入水发射过程中,由于弹托与弹托捕捉器间的碰撞干扰弹体的运动,极易造成弹体的偏转,影响入水实验结果,甚至造成发射失败的问题。弹簧容纳器的一端与发射管的一端同轴固接,弹簧容纳器的另一端与导向器同轴固接,弹托阻止器同轴穿装在发射管内且其一端部卡设在发射管的一端,弹托阻止器为筒状结构,弹体导向管依次同轴穿装在导向器及弹簧容纳器内,弹体导向管的一端与弹托阻止器之间固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


技术介绍

[0002]21世纪被称为是海洋的世纪。作为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下武器对于维护和争夺海上主权具有重要意义。水下武器不仅会引起舰艇的局部毁伤,使其丧失作战能力,严重时甚至导致舰艇折断从而完全丧失生命力。在国际新形势下,我国发展海军水下武器装备则至关重要。当水下武器由空中发射入水,弹体高速跨介质问题由于存在着高速冲击问题、多相问题及自由液面飞溅问题等多种强非线性问题,给数值模拟带来了巨大困难,并且数值模拟参数设置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精度都有待考证,鉴于上述问题,由于试验有着结果真实可信、准确可靠的优势,因此有必要进行机理性模型研究。
[0003]在发射管不安装任何装置的情况下,高压气体发射弹体高速入水实验,弹体入水后发射管会继续喷射高压气体,极度影响入水现象的自由面及空泡演化特性。另外,弹体高速入水发射过程中,由于弹托与弹托捕捉器间的碰撞干扰弹体的运动,极有可能造成弹体的偏转,影响入水实验结果,甚至造成发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高压气体发射弹体高速入水实验中,弹体入水后发射管会继续喷射高压气体,极度影响入水现象的自由面及空泡演化特性的问题,以及弹体高速入水发射过程中,由于弹托与弹托捕捉器间的碰撞干扰弹体的运动,极易造成弹体的偏转,影响入水实验结果,甚至造成发射失败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它包括弹体导向管、导向器、弹簧、弹簧容纳器及弹托阻止器,其中弹簧容纳器的一端与发射管的一端同轴固接,弹簧容纳器的另一端与导向器同轴固接,所述弹托阻止器同轴穿装在发射管内且其一端部卡设在发射管的一端,弹托阻止器为筒状结构,其内径大于弹体外径且小于弹托外径设置,所述弹体导向管依次同轴穿装在导向器及弹簧容纳器内,且弹体导向管的一端与弹托阻止器之间固接,所述弹簧位于弹簧容纳器内且套装在弹体导向管外部。
[0007]进一步地,弹体导向管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弹体导向管与所述弹托阻止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弹体导向管上靠近弹托阻止器的一端部内壁加工有内锥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器与弹簧容纳器之间通过法兰盘及若干螺栓固接。
[0010]进一步地,弹簧容纳器呈圆筒状结构,其一端部加工有内螺纹且与发射管一端部
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导向器的轴向剖面呈凸字形结构,其大外径端穿装在弹簧容纳器内,法兰盘固设在导向器的大外径端与小外径端之间。
[0011]进一步地,导向器上开设有注油孔及容油润滑槽,其中容油润滑槽沿导向器内壁周向开设,所述注油孔沿导向器径向开设且与容油润滑槽连通设置。
[0012]进一步地,弹簧容纳器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弹簧容纳器的内外部空间通过若干第一通孔连通。
[0013]进一步地,若干第一通孔沿弹簧容纳器的周向均布且每个第一通孔均沿弹簧容纳器的径向开设。
[0014]进一步地,弹托阻止器的一端部加工有凸台且通过凸台的台肩面卡装在发射管的一端。
[0015]进一步地,弹托阻止器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弹托阻止器的内外部空间通过若干第二通孔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0017]通过本申请完全能够达到对细长体的高速发射入水的效果,本申请可实现发射过程中对弹体与弹托的分离,并阻挡发射管内喷射的高压气体对入水实验的影响。本申请可安装于各类高速细长体发射设备的发射管出口端,实现对弹体在弹托的承载下由发射管加速至发射管出口端。通过更换不同的弹托及分离装置实现不同尺寸细长体的入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等发射压力下充分利用发射管的截面积,增大弹托的受力,以获取更大的发射速度;实现弹体在弹托的承载下由发射管加速至发射管出口端,弹托被捕捉于发射管内部阻挡高压气体从发射管中喷射影响入水现象;采用弹簧作为缓冲结构,缓解弹托与其捕捉装置间的碰撞;弹体从弹托中分离后在弹体导向管内继续运动,保持弹体运动的稳定性,使弹体能够按照预期的轨迹入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安装在发射管上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弹托与弹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弹托与弹体分离后的主剖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弹体导向管的主剖视示意图;
[0025]图7为导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导向器的主剖视示意图;
[0027]图9为弹簧容纳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弹簧容纳器的主剖视示意图;
[0029]图11为弹托阻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弹托阻止器的主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
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它包括弹体导向管1、导向器2、弹簧3、弹簧容纳器4及弹托阻止器5,其中弹簧容纳器4的一端与发射管8的一端同轴固接,弹簧容纳器4的另一端与导向器2同轴固接,所述弹托阻止器5同轴穿装在发射管8内且其一端部卡设在发射管8的一端,弹托阻止器5为筒状结构,其内径大于弹体6外径且小于弹托7外径设置,所述弹体导向管1依次同轴穿装在导向器2及弹簧容纳器4内,且弹体导向管1的一端与弹托阻止器5之间固接,所述弹簧3位于弹簧容纳器4内且套装在弹体导向管1外部。
[0032]本申请的装置依托发射管8。
[0033]弹托阻止器5的内径大于弹体6外径且小于弹托7外径设置,保证弹体6可顺利通过且阻止弹托7通过。
[0034]弹簧3的内径设计要比弹体导向管1的外径大,弹簧3的外径要不大于弹簧容纳器4的内径尺寸。
[0035]安装弹体6时,将弹体6放置于弹托7内,并将弹体6底部紧贴于弹托7底部,将组装好的承载着弹体6的弹托7由发射管8入口端放置于发射管8内部。
[0036]本申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据弹体6的几何尺寸及入水的速度需求,确定发射管8、弹托7的内径和外径,进一步确定弹托阻止器5的尺寸;
[0037]依据弹体6的质量和入水速度确定所需缓冲弹簧3的尺寸,进一步确定弹簧容纳器4尺寸,尤其是其长度;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弹簧3的刚度以达到合适的缓冲效果,或者也可将弹簧3替换为其他类型的吸能缓冲材料。
[0038]依据弹体导向管1的外径来确定导向器2的内孔的直径。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弹体导向管(1)、导向器(2)、弹簧(3)、弹簧容纳器(4)及弹托阻止器(5),其中弹簧容纳器(4)的一端与发射管(8)的一端同轴固接,弹簧容纳器(4)的另一端与导向器(2)同轴固接,所述弹托阻止器(5)同轴穿装在发射管(8)内且其一端部卡设在发射管(8)的一端,弹托阻止器(5)为筒状结构,其内径大于弹体(6)外径且小于弹托(7)外径设置,所述弹体导向管(1)依次同轴穿装在导向器(2)及弹簧容纳器(4)内,且弹体导向管(1)的一端与弹托阻止器(5)之间固接,所述弹簧(3)位于弹簧容纳器(4)内且套装在弹体导向管(1)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弹体导向管(1)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弹体导向管(1)与所述弹托阻止器(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弹体导向管(1)上靠近弹托阻止器(5)的一端部内壁加工有内锥面(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2)与弹簧容纳器(4)之间通过法兰盘及若干螺栓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速入水发射设备的弹托捕捉及弹托弹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容纳器(4)呈圆筒状结构,其一端部加工有内螺纹且与发射管(8)一端部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导向器(2)的轴向剖面呈凸字形结构,其大外径端穿装在弹簧容纳器(4)内,法兰盘固设在导向器(2)的大外径端与小外径端之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宇彤张阿漫明付仁李帅张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