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253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准备材料;步骤S2,预热反应釜;步骤S3,加料搅拌;步骤S4,倒出降温;步骤S5,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变温度进行共晶混合处理,然后通过添加成核剂制备,在步骤S3中,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相变材料依照相变温度由低至高依次加入反应釜中熔融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成核剂,在步骤S4中,将反应釜中的混合物倒出,降温到室温,完成所述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无毒无害,对金属无腐蚀性,安全环保,并且在DSC测试中,融化温度与凝固温度之间温差小,无明显过冷问题,同时在步冷实验中,也不存在过冷问题。也不存在过冷问题。也不存在过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相变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变储热技术因其储热容量大、储热放热过程中温度恒定等优势具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变材料是相变储热技术的载体,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求用于储热的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与应用所需的温度相一致,以保证能源的高效利用,相变材料按其工作过程中的材料相态转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固

气、液—气、固

固和固

液相变材料四类;其中固

液相变材料利用物质的相态变化进行蓄热与放热,当外界温度高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材料发生相态变化吸收热量并存储;当外界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材料放出自身存储的能量;固

液相变过程中,物质的相变焓较大而体积变化不大,同时其相变过程缓和且易于控制;固

液相变材料从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和无机相变材料;有机固

液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醇类、脂肪酸剂其酯类等,无机固

液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结晶水合盐、熔融与金属(合金)等;固

液相变材料按其工作温度范围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相变材料;在中温相变蓄热材料中,含有结晶水的水合盐(或水合物)相变材料,当其熔点较高接近水的沸点时,易发生气化,从而影响相变的组成及其热物性,且有一定的腐蚀性,对储存容器的材质要求高,造成使用的成本较高,安全性相对低,极大地影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0003]文献《华维三,章学来,刘锋,韩兴超,袁维烨,汪翔.相变材料复合八水氢氧化钡的制备及热性能[J].化工进展,2018.37(11);4384

4389.》中为了寻找用于存储Ba(OH)2
·
8H2O相变材料的容器,选取20#碳钢、T2紫铜、H62黄铜和304不锈钢这4种金属材料作为测试对象,将4种金属浸泡在熔融的Ba(OH)2
·
8H2O溶液中18天后,20#碳钢、T2紫铜、H62黄铜和304不锈钢的失重分别为6.286、4.084、6.66和0.09mg/cm3,因此,Ba(OH)2
·
8H2O溶液对4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0004]有机高分子相变材料具有热能储存量大、温体积变化小、容易与其他材料结合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的储存和利用、建筑蓄热供暖、储能的炊具等民用和军事领域。其主要缺点是导热系数低,材料的融化温度与凝固温度之间存在大温差,降低了材料的能量利用效率,限制了材料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例如文献《Yi Wang,ShuangLi,TingZhang,DeyiZhang,Hui Ji.Supercooling suppression and thermal behavior improvement of erythritol as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7,171.》中为解决有机中温相变材料中的赤藓糖醇的过冷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微胶囊化的方法,以二氧化硅作为微胶囊的外壳材料,包裹赤藓糖醇,制备出白色的微胶囊粉末材料,使赤藓糖醇的融化与凝固之间的相变温差从90℃减少到13.7℃,但是采用微胶化的方法制备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因为不适用工业化的大量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具有腐蚀性并且存在过冷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准备材料,准备第一种相变材料、第二种相变材料以及成核剂,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与所述第二种相变材料共占质量比为80

95%,所述成核剂所占质量比为5

20%;
[0008]步骤S2,预热反应釜,将反应釜预热至150

220℃;
[0009]步骤S3,加料搅拌,将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加入所述反应釜,加热至第一种相变材料完全融化后进行搅拌,再将所述第二种相变材料缓慢加入到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直至第二种相变材料完全融化,再将所述成核剂缓慢加入到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当成核剂完全加入到反应釜中后,搅拌60

120分钟;
[0010]步骤S4,倒出降温,将所述反应釜中混合完成的混合物倒出,降温到室温,蓄热材料制备完成;
[0011]步骤S5,测试,对完成制备的蓄热材料进行DSC测试和步冷实验测试。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为糖醇类物质,所述第二相变材料为脂肪酸类物质或者酯类物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为木糖醇、山梨糖醇、L

阿拉伯糖醇、D

阿拉伯糖醇、核糖醇、赤藓糖醇、半乳糖醇、乳糖醇、D

乳糖醇一水、麦芽糖醇、L

甘露糖醇、D

甘露糖醇、异麦芽糖醇、异麦芽酮糖醇、D

苏糖醇、甘露庚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相变材料为脂肪酸类物质时,第二相变材料为己二酸、壬二酸、聚癸二酸酐、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相变材料为酯类物质时,第二相变材料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0016]进一步的,所述成核剂为十水焦磷酸钠、十水硫酸钠、三水醋酸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五水偏硅酸钠、多孔石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中,搅拌速度为300

900转/分钟。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制备的无过冷中温相变蓄热材料无毒无害,对金属无腐蚀性,安全环保。
[0019]进一步地,在DSC测试中,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中温相变材料在融化温度与凝固温度之间温差小,无明显过冷问题。
[0020]进一步地,在步冷实验中,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中温相变材料在凝固的放热曲线中只存在微小的温度波动,不存在过冷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 DSC测试效果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步冷实验测试效果图;
[0024]图4为实施例2 DSC测试效果图;
[0025]图5为实施例2步冷实验测试效果图;
[0026]图6为实施例3 DSC测试效果图;
[0027]图7为实施例3步冷实验测试效果图;
[0028]图8为实施例4 DSC测试效果图;
[0029]图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准备材料,准备第一种相变材料、第二种相变材料以及成核剂,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与所述第二种相变材料共占质量比为80

95%,所述成核剂所占质量比为5

20%;步骤S2,预热反应釜,将反应釜预热至150

220℃;步骤S3,加料搅拌,将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加入所述反应釜,加热至第一种相变材料完全融化后进行搅拌,再将所述第二种相变材料缓慢加入到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直至第二种相变材料完全融化,再将所述成核剂缓慢加入到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当成核剂完全加入到反应釜中后,搅拌60

120分钟;步骤S4,倒出降温,将所述反应釜中混合完成的混合物倒出,降温到室温,蓄热材料制备完成;步骤S5,测试,对完成制备的蓄热材料进行DSC测试和步冷实验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为糖醇类物质,所述第二相变材料为脂肪酸类物质或者酯类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过冷的中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相变材料为木糖醇、山梨糖醇、L

阿拉伯糖醇、D

阿拉伯糖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飞王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