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党俊杰专利>正文

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5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包括槽型板、端肋及内加强肋;槽型板为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包括面板及侧边框,侧边框包括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与面板垂直并朝向远离面板的方向延伸,第一折边连接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二折边,第二折边连接第三折边,第三折边的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折边的外侧面所在的平面的内侧;端肋设置在面板背面长度方向的两侧,端肋上设有凹槽,端肋的两端分别与侧边框的对应侧固定连接;内加强肋位于面板的背面,内加强肋设置于槽型板内,内加强肋的端部分别与侧边框及端肋的对应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强度不锈钢模板,提高了模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确保面板充分接触,减小拼缝,提高了浇筑表面质量。面质量。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不锈钢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层建筑和交通市政设施的迅速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比重也日益增多。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0003]建筑模板大体可分为木模板、钢模板及铝模板。对于钢模板,由于其接缝严密、刚度大等优点迅速替代易变形、接缝疏松的木模板。然而,由于普通碳钢模板的重量大,往往需要使用起重设备移动、安装,而且需要专门培训过的人员操作,导致模板不便于使用,且表面质量不光滑,如此,便催生出更加轻便的铝模板,然而,由于铝属于软金属,由铝制成的铝模板的刚性强度较差,特别是铝模板的侧抗弯能力较差,当侧边加强板受到压力时,容易向内侧发生形变,导致铝模板变形。为了提高铝模板的刚性强度,尤其是提高侧抗弯能力,通常采取增加铝模板的厚度尺寸的措施,如此,导致铝模板变得更加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包括槽型板、端肋及内加强肋;槽型板为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槽型板包括面板及设置在面板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边框,侧边框设置在面板的背面,每个侧边框均包括与面板背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与面板垂直并朝向远离面板的方向延伸,第一折边的远离面板的一端连接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的自由端连接第三折边,第三折边朝向远离面板的方向延伸,第三折边与第一折边平行,第三折边的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折边的外侧面所在的平面的内侧;端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肋分别设置在面板背面长度方向的两侧,端肋上设有凹槽,端肋的两端分别与侧边框的对应侧固定连接;内加强肋位于面板的背面,内加强肋设置于槽型板内,内加强肋的端部分别与侧边框及端肋的对应侧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第三折边的远离面板的一端连接向内弯折的第四折边,第四折边与第三折边垂直,第四折边的自由端设置向内弯折的L型加强回折弯。
[0007]进一步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
且小于180
°

[0008]进一步的,第三折边中部向内弯折形成凹槽,凹槽内等间距开设多个用于连接相邻模板的通孔,多个通孔沿侧边框的轴向排列。
[0009]进一步的,第三折边的位于凹槽两端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0010]进一步的,内加强肋包括沿面板宽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一个纵肋和沿面板长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一个横肋,纵肋和横肋交叉布置并设置在面板的背面,纵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
侧的端肋固定连接,横肋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侧边框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两个侧边框关于面板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2]进一步的,面板与第一折边的连接处的内侧为圆角,外侧为尖角。
[0013]进一步的,端肋为一体成型结构,端肋的凹槽内等间距开设多个用于连接相邻模板的穿孔,多个穿孔沿端肋的轴向排列。
[0014]进一步的,横肋为一体成型结构,横肋上设有凹槽。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的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包括槽型板、内加强肋及端肋,通过在槽型板的侧边框上开设加强凹槽以增强侧边框的侧向抗弯能力,同时在端肋上开设凹槽以增强端肋的侧向抗弯能力,利用内加强肋连接槽型板及端肋,从而提高模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在确保浇筑质量的前提下,模板轻便耐用;侧边框的第二折边向内倾斜,且第一折边的外侧面高于第三折边的外侧面,使得模板连接时仅有第一折边相互抵接,以确保面板充分接触,减小拼缝,提高浇筑表面质量;侧边框的第四折边设置向内弯折的L型加强回折弯,使得侧边框的边缘位置的面积增大,不仅提高了侧边框的强度和刚度,且可有效保护模板,避免模板之间的刮伤和磕碰。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部分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槽型板的截面图;
[0021]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0022]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0023]图6为两个高强度不锈钢模板连接位置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高强度不锈钢模板;100:槽型板;101:圆角;102:尖角;110:面板;120:第一侧边框;121:第一折边;122:第二折边;123:第三折边;124:第一凹槽;125:第四折边;126:L型加强回折弯;127:通孔;130:第二侧边框;200:内加强肋;210:第一纵肋;220:第二纵肋;230:第一横肋;240:第二横肋;300:端肋;301:第二凹槽;30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的高强度不锈钢模板10,包括槽型板100、端肋300及内加强肋200。
[0028]槽型板100为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槽型板100包括面板110及设置在面板110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边框,侧边框设置在面板110的背面,面板110的正面为平面用于浇筑混凝土,侧边框的数量为2个,包括第一侧边框120和第二侧边框130,第一侧边框120和第二侧边框130关于面板1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29]如图3所示,每个侧边框均包括与面板110背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折边121,第一折边121与面板110垂直并朝向远离面板110的方向延伸,第一折边121向上弯折,且第一折边121与面板110的夹角为90
°
。第一折边121的一端与面板110连接,面板110与第一折边121的连接处的内侧为圆角101,外侧为尖角102。内侧设置为圆角101,能够减小面板110与侧边框之间因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痕,减少应力集中,有效提高面板110与侧边框之间的牢固度。面板110与第一折边121的连接处的外部设置为尖角102,挤压成型,这样可保证模板之间拼缝严密,减少后期表面处理。
[0030]第一折边121的远离面板110的一端连接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二折边122,第一折边121和第二折边122的夹角大于或等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板、端肋及内加强肋;所述槽型板为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所述槽型板包括面板及设置在所述面板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边框,所述侧边框设置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每个所述侧边框均包括与所述面板背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面板垂直并朝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折边的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连接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的自由端连接第三折边,所述第三折边朝向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平行,所述第三折边的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折边的外侧面所在的平面的内侧;所述端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肋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背面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端肋上设有凹槽,所述端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边框的对应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加强肋位于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内加强肋设置于所述槽型板内,所述内加强肋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侧边框及所述端肋的对应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边的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连接向内弯折的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折边与所述第三折边垂直,所述第四折边的自由端设置向内弯折的L型加强回折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不锈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党俊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