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10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其结构包括主体和吸盘,通过设置了动力组件在主体上端,丝杆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即可带动上端连接的电机和凸轮移动,并可调节凸轮与齿条之间的间距,并以此来控制凸轮带动齿条移动的间距和齿轮角度转动的范围,通过控制齿条移动的间距即可调节拍板的转动角度范围;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主体的中端,支撑杆和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可提高辅助板侧面与病人的背端面的接触效果,为病人的背部提供支撑力,螺杆即可带动两端的受力板向辅助板前后两端移动出去,使受力板来增加辅助板的直径和受力面积,并可根据实际的病人的腰围来调节辅助板和受力板两者的长度,提高对病人的支撑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4300万老慢支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身体虚弱,无自主排痰能力,造成肺部血液循环淤滞,增加了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因此,适时启动设备辅助排痰很重要,临床治疗经验表明,促进患者的排痰,可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血氧分压,减轻缺氧症状,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现有的排痰方式包括人工排痰和自动排痰机排痰,人工排痰时,需要医护人员用手拍打或者捶打患者的背部。
[0003]排痰装置通过摆臂来施加拍打力给患者的背端,且带动摆臂的动力端常仅具有使摆臂往复转动的效果,较难调节摆臂的转动范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的病人来做调节,病人在排痰时常需坐立,病人的背部缺少支撑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解决了排痰装置通过摆臂来施加拍打力给患者的背端,且带动摆臂的动力端常仅具有使摆臂往复转动的效果,较难调节摆臂的转动范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的病人来做调节,病人在排痰时常需坐立,病人的背部缺少支撑端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包括主体、滚轮、控制器、电源线、辅助组件、拍板、动力组件、电动推杆和吸盘,所述主体底部与滚轮螺栓连接,所述主体前端面设有控制器,所述主体背端设有电源线,所述主体右上端与拍板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主体内下端与电动推杆上端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下端伸缩杆与吸盘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线和电动推杆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辅助组件与主体右中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组件设于主体内上端,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空腔、限位框、丝杆、手柄、滑块、电机、凸轮、齿条、弹簧和齿轮,所述空腔设于主体内上端,所述空腔内左下端与限位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内侧面与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左端与手柄同轴转动,所述丝杆侧面螺纹与滑块内中端螺纹连接,所述滑块顶部与电机底端螺栓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凸轮同轴转动,所述齿条与空腔内中端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左端设有弹簧,所述齿轮与空腔内右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右端相啮合,所述齿轮与拍板下端同轴转动,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承接板、复位弹簧、支撑杆、辅助板、辅助电机、锥齿轮组、螺杆和受力板,所述承接板与主体右侧面中端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内右端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右端与支撑杆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右侧面与辅助板固
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内右端设有辅助电机,所述锥齿轮组与辅助板内中端转动连接,并且锥齿轮组后端的锥齿轮与辅助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锥齿轮组与螺杆中端同轴转动,所述螺杆侧面螺纹与受力板内螺纹连接,所述辅助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和滑块两者位于凸轮的后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内下端设有螺纹孔洞,并且滑块呈上宽下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左侧面设有一连接杆,连接杆左端与承接板内侧面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板左右两端侧面呈镂空,辅助板与受力板皆呈弧形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板设有两组,受力板呈对称安装于辅助板内左右两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材质为琴钢丝。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丝杆材质为38CRMOAL。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通过设置了动力组件在主体上端,丝杆并可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即可带动上端连接的电机和凸轮移动,并可调节凸轮与齿条左侧面之间的间距,并以此来控制凸轮带动齿条移动的间距和齿轮角度转动的范围,通过控制齿条移动的间距即可调节拍板的转动角度范围。
[0019]2)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主体的中端,支撑杆和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可提高辅助板侧面与病人的背端面的接触效果,并可为病人的背部提供支撑力,螺杆即可带动两端的受力板向辅助板前后两端移动出去,即可使受力板来增加辅助板的直径和受力面积,并可根据实际的病人的腰围来调节辅助板和受力板两者的长度,提高对病人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辅助板内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主体

1、滚轮

2、控制器

3、电源线

4、辅助组件

5、拍板

6、动力组件

7、电动推杆

8、吸盘

9、空腔

71、限位框

72、丝杆

73、手柄

74、滑块

75、电机

76、凸轮

77、齿条

78、弹簧

79、齿轮

710、承接板

51、复位弹簧

52、支撑杆

53、辅助板

54、辅助电机

55、锥齿轮组

56、螺杆

57、受力板

58。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包括主体1、滚轮2、控制器3、电源线4、辅助组件5、拍板6、动力组件7、电动推杆8和吸盘9,主体1底部与滚轮2螺栓连接,主体1前端面设有控制器3,主体1背端设有电源线4,主体1右上端与拍板6下端转动连接,主体1内下端与电动推杆8上端螺栓连接,电动推杆8下端伸缩杆与吸盘9顶部固定连接,电源线4和电动推杆8均与控制器3电连接,辅助组件5与主体1右中端固定连接,动力组件7设于主体1内上端。
[0029]请参阅图3,本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包括主体(1)和吸盘(9),所述主体(1)底部与滚轮(2)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组件(5)和动力组件(7),所述辅助组件(5)与主体(1)右中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组件(7)设于主体(1)内上端,所述动力组件(7)包括空腔(71)、限位框(72)、丝杆(73)、手柄(74)、滑块(75)、电机(76)、凸轮(77)、齿条(78)、弹簧(79)和齿轮(710),所述空腔(71)设于主体(1)内上端,所述空腔(71)内左下端与限位框(7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72)内侧面与丝杆(7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3)左端与手柄(74)同轴转动,所述丝杆(73)侧面螺纹与滑块(75)内中端螺纹连接,所述滑块(75)顶部与电机(76)底端螺栓连接,所述电机(76)输出轴与凸轮(77)同轴转动,所述齿条(78)与空腔(71)内中端滑动连接,所述齿条(78)左端设有弹簧(79),所述齿轮(710)与空腔(71)内右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710)与齿条(78)右端相啮合,所述齿轮(710)与拍板(6)下端同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生手臂应用的排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5)包括承接板(51)、复位弹簧(52)、支撑杆(53)、辅助板(54)、辅助电机(55)、锥齿轮组(56)、螺杆(57)和受力板(58),所述承接板(51)与主体(1)右侧面中端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51)内右端与复位弹簧(52)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2)右端与支撑杆(53)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3)右侧面与辅助板(5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牧宇喻黄秋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无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