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阀组件及使用该泵阀组件的血压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08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6
一种泵阀组件及使用该泵阀组件的血压计,泵阀组件包括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13)、第二泄气阀(14)和管路组件,管路组件分别与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13)和第二泄气阀(14)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件支架(15),所述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3)和第二泄气阀(14)均设置于所述组件支架(15),所述组件支架(15)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51),管路组件经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51)分别供与气囊(4)和压力传感器(16)气流连通。泵阀组件1能够单独生产、确标定及售后维修,更有利于产线分模块单独生产。利于产线分模块单独生产。利于产线分模块单独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阀组件及使用该泵阀组件的血压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泵阀组件及使用该泵阀组件的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情况下,测量血压的方法分为听诊法和示波法两种。听诊法主要应用于水银血压计,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具有局限性;而示波法则主要应用于电子血压计,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即使是老年人都能够自行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家用情况下大多选择电子血压计。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电子血压计采用的是示波法测量血压,主要是先将袖带充气以阻断动脉血流,然后在放气过程中检测袖带内气体压力并提取微弱的脉搏波,从而测出收缩压、舒张压及脉率。电子血压计的出现使得使用难度大大降低,并且每个人都可以购买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检测,对于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不仅越来越多的个人会购买血压计来自己测量血压,医院现在也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血压计给门诊各科室、住院部及体检部门使用。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是水银血压计及臂式电子血压计占比最大,这两种血压计使用时均需要人手辅助绑紧袖带后再测量,在人流量很大的门诊或者体检中心采用手绑的方式测血压不仅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测量效率非常低下,给医护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容易引起医护人员及被测者的烦躁心理,而且人手捆绑袖带的一致性较差对测量准确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对市场提出了能够自动绑紧袖带的血压计的需求,此种血压计不仅需要自动绑紧袖带,其每次绑紧的一致性和测量准确性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研发全自动隧道式电子血压计,能够实现自动绑紧袖带并自动测量血压,全程不需要医护人员参与,在提高血压测量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及一致性。
[0004]目前,全自动隧道式血压计的袖带绑紧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气囊充气压紧式,即气囊在臂筒和壳体之间,气囊充气压迫臂筒收缩从而压紧手臂后进行测量血压;另一种为机械结构抽拉收紧袖带的方式,即通过电机转动将力传递到运动部件上,从而拉动臂筒收紧手臂进行血压测量。
[0005]传统的气囊充气的全自动隧道式血压计,通常包括一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臂筒、臂筒内设置的气囊组件,气囊组件再经管路连接充气装置和放气阀,还设有一压力传感器以检测气囊内或管路内的气压,还设有一控制电路板以进行控制和计算最后输出血压信息。但传统的气囊充气的全自动隧道式血压计都没有进行模块化设计,壳体内既有电线,又有气管,线路繁杂,对其生产装配以及售后维修都很麻烦。
[0006]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的要求,全自动血压计的设计也需要引入模块化的理念,将全自动隧道血压计进行模块化设计不仅有利于生产装配的自动化,简单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售后维修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也有利于企业对生产资料的管理,对标准化,模块化的建立有着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阀组件及使用该泵阀组件的血压计。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泵阀组件技术方案是:一种血压计泵阀组件,包括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和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分别与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和第二泄气阀连通;还包括组件支架,所述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和第二泄气阀均设置于所述组件支架所述组件支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管路组件经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供与气囊和压力传感器气流连通。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管道和气接头,所述气接头固定于组件支架第一开口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分别与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气流连通和气接头连通的接口。
[0011]再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位于第一管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位于其相反的另一侧,所述气接头位于第一管道的一端。
[0012]再进一步,所述管道还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气接头或第一管道连接,所述自由端上设有可经第二开口与压力传感器气流连通的压力传感器接口。
[0013]进一步,所述组件支架为壳体结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气接头安装限位的仓室结构。
[0014]再进一步,所述第二管道位于第一管道上部,所述壳体结构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管道自由端上下移动空间的阻挡件,该阻挡件的作用是防止第二管道自由端下移而造成装配困难,装配时第二管道自由端可经第二开口取出,方便压力传感器接口与压力传感器对接。
[0015]进一步,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组件支架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设所述压力传感器。
[0016]再进一步,所述组件支架还设有第三开口,泵阀线束经第三开口与线路板连接。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血压计技术方案是:一种血压计,包括一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臂筒以及设置在臂筒内的气囊组件,还包括一血压计泵阀组件,包括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和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分别与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和第二泄气阀连通;还包括组件支架,所述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和第二泄气阀均设置于所述组件支架;所述泵阀组件的组件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泵阀组件的管路组件经组件支架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气囊和压力传感器气流连通。
[0018]基于以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及压力传感器这些分立的元器件集成到一起,形成了高度集成的模组,可实现单独模组(即泵阀组件)的自动化生产,对单独模组(即泵阀组件)的准确标定及售后维修,不仅有利于其他产品设计时方便借用,更有利于产线分模块单独生产,对产品的设计研发和企业标准的建立有重大意义。
[0019]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及压力传感器这些分立的泵阀均集成在一个组件支架上,减少了管路,空间上更集成节约;再者,也由于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第一泄气阀、第二泄气阀及压力传感器这些元器件
均集成在一个组件支架上,避免泵阀的震动直接传递到血压计外壳上,降低了噪音,倘若在组件支架上加设减振降噪结构,更能达到静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血压计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泵阀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以上附图中:1、泵阀组件;11、第一充气泵;12、第二充气泵;13、第一泄气阀;14、第二泄气阀;15、组件支架;151、第二开口;152、第三开口;16、压力传感器;17、管道;171、第一管道;172、第二管道;1721、压力传感器接口;18、气接头;19、线路板;2、座体;22、座体下底板;3、臂筒;。
[0022]4、气囊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压计泵阀组件,包括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13)、第二泄气阀(14)和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分别与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13)和第二泄气阀(14)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件支架(15),所述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3)和第二泄气阀(14)均设置于所述组件支架(15),所述组件支架(15)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51),所述管路组件经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151)分别供与气囊(4)和压力传感器(16)气流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压计泵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管道(17)和气接头(18),所述气接头(18)固定于组件支架(15)第一开口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血压计泵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7)包括第一管道(171),所述第一管道(171)具有分别与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第一泄气阀(13)、第二泄气阀(14)气流连通和气接头(18)连通的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血压计泵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泵(11)、第二充气泵(12)位于第一管道(171)的一侧,所述第一泄气阀(13)、第二泄气阀(14)位于其相反的另一侧,所述气接头(18)位于第一管道(171)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血压计泵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7)还包括第二管道(172),所述第二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贺张佳陶涛赵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