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索起重机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207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索起重机及其安装方法,涉及水坝建设的技术领域,其中缆索起重机包括承重缆、驱动缆、起重缆、天车以及承马,承马包括承重轮、驱动轮、架缆轮、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缆索起重机的安装方法包括搭建承重缆、安装天车、搭建驱动缆、搭建起重缆、安装承马等步骤。本申请通过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降低承重缆以及驱动轮打滑的概率,使承马在天车的同一侧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降低了吊钩升降被影响的概率。而降低了吊钩升降被影响的概率。而降低了吊钩升降被影响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缆索起重机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坝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缆索起重机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缆索式起重机又叫走线滑车,其常用在其他吊装方法不便使用的场合,缆索式起重机起吊重量不大,但是其吊运的跨度较大、高度较高,因此缆索式起重机尤其适用于水坝建设以及桥梁建设的场合。
[0003]参照图1,目前的缆索式起重机大都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承重缆130、驱动缆140以及起重缆150,河道的两岸均设置有一组轨道110,且两组轨道110互相平行。每组轨道110上均设置有一台配重车120,配重车120行走在轨道110上,承重缆130的两端分别锚固在两个配重车120上。配重车120在轨道110上移动,便可以带动承重缆130沿河道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4]参照图1至图3,承重缆130上设置有天车160,天车160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行走轮161,行走轮161滚动设置在承重缆130上。每台配重车120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卷扬机121,驱动缆140设置有两条,一台第一卷扬机121与一条驱动缆140对应;驱动缆14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天车160上,另一端缠绕在第一卷扬机121的输出辊上;第一卷扬机121的输出辊转动即可带动天车160在承重缆130上移动。
[0005]参照图1至图3,天车16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163以及第二定滑轮164,且天车160上设置有吊钩162,吊钩162上转动连接有动滑轮165。缆索起重机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缆140下方的起重缆150,每台配重车120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卷扬机122,起重缆150的一端缠绕在一台第二卷扬机122的输出辊上,另一端依次缠绕在第一定滑轮163、动滑轮165、第二定滑轮164上后,再缠绕在另一台第二卷扬机122上。第二卷扬机122的输出辊转动即可带动吊钩162上下移动。
[0006]参照图1及图4,承重缆130上还设置有多个承马170,多个承马170平均分布在天车160的两侧,位于天车160同一侧的承马170在相对的驱动缆140上呈均布设置。
[0007]参照图4,承马170包括支架171,支架171上转动连接有承重轮172、驱动轮173以及架缆轮174,承重轮172、驱动轮173以及架缆轮174均转动连接在支架171上;承重轮172设置在承重缆130的上方,且承重轮172滚动在承重缆130上;驱动轮173设置在驱动缆140的下方,且驱动缆140滚动在驱动缆140上;架缆轮174设置在起重缆150的下方,且架缆轮174滚动在起重缆150上。驱动轮17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181,承重轮17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182,第一链轮181以及第二链轮182上套设有链条183。
[0008]第一卷扬机121在驱动天车160移动时,驱动缆140便会驱动驱动轮173转动,在驱动缆140的带动作用下承重轮172转动,进而带动支架171在承重轮172上移动。多个承马170在天车160的两侧均呈均布设置,在不同承马170上,第一链轮181与第二链轮182之间的传动比不同,如此便可使不同的承马170在承重缆130上的移动速度不同,进而在天车160的同一侧,使多个承马170始终保持均布设置,以减轻起重缆150下垂不均匀的现象。
[0009]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遇到大风天气时,承重缆、驱动缆以及起重缆均会发生摇晃,使驱动轮无法正常滚动在驱动缆上,如此承马便无法在天车的同一侧保持均布设置,进而导致跨度较大的相邻的两个承马之间的起重缆下垂严重,当该处的起重缆下垂至一定状态时便会影响吊钩的升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降低吊钩的升降被影响的概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缆索起重机及其安装方法。
[001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缆索起重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缆索起重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承重缆、驱动缆以及起重缆,所述承重缆上活动设置有天车以及多个承马;所述驱动缆设置有两条,所述驱动缆的一端与所述天车连接,所述驱动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天车移动的第一卷扬机;所述天车上设置有吊钩,所述起重缆与所述吊钩连接;所述承马在所述天车的两端均呈均布设置;所述承马包括支架、承重轮、驱动轮以及架缆轮,所述承重轮、驱动轮以及架缆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承重轮设置在所述承重缆的上方,且所述承重轮滚动在所述承重缆上,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缆的下方,且所述驱动轮滚动在所述驱动缆上,所述架缆轮设置在所述起重缆的下方,所述架缆轮滚动在所述起重缆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承重缆的第一压紧机构以及用于压紧驱动缆的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滑块以及第一压紧轮,所述第一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压紧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压紧轮设置在所述承重缆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压紧轮滚动在所述承重缆上;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滑块以及第二压紧轮,所述第二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压紧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压紧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缆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压紧轮滚动在所述驱动缆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以及链条,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承重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链条套设在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压紧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朝相背的方向滑动,如此第一压紧轮便可与承重轮一同夹紧承重缆,第二压紧轮便可与驱动轮一同夹紧驱动缆。
[0013]第一卷扬机运转通过驱动缆带动天车在承重缆上移动时,驱动缆便会带动驱动轮转动,此时在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下,驱动轮便会发生转动,驱动轮在承重缆上滚动进而使承马沿承重缆的长度方向移动。不同的承马上,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不同,如此不同的承马便可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进而使承马在天车的同一侧呈均布设置。
[0014]由于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承重轮不易在承重缆上打滑,也使驱动轮不易在驱动缆上打滑,进而使承马在天车的同一侧分布的更加均匀。由于承马在天车的同一侧分布的更加均匀,使得多个承马之间的起重缆的重量更加平均,降低了两个承马之间的重量大于被吊装的货物的重量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吊钩升降被影响
的概率。
[0015]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以及套筒,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二丝杠同轴,所述套筒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杠上,且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二丝杠的螺纹方向相反。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筒即可使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同时移动,提高了调节第一滑块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索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承重缆(230)、驱动缆(240)以及起重缆(250),所述承重缆(230)上活动设置有天车(260)以及多个承马(300);所述驱动缆(240)设置有两条,所述驱动缆(240)的一端与所述天车(260)连接,所述驱动缆(24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天车(260)移动的第一卷扬机(221);所述天车(260)上设置有吊钩(262),所述起重缆(250)与所述吊钩(262)连接;所述承马(300)在所述天车(260)的两端均呈均布设置;所述承马(300)包括支架(310)、承重轮(320)、驱动轮(330)以及架缆轮(340),所述承重轮(320)、驱动轮(330)以及架缆轮(340)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310)上,所述承重轮(320)设置在所述承重缆(230)的上方,且所述承重轮(320)滚动在所述承重缆(230)上,所述驱动轮(330)设置在所述驱动缆(240)的下方,且所述驱动轮(330)滚动在所述驱动缆(240)上,所述架缆轮(340)设置在所述起重缆(250)的下方,所述架缆轮(340)滚动在所述起重缆(250)上;所述支架(310)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承重缆(230)的第一压紧机构(360)以及用于压紧驱动缆(240)的第二压紧机构(370),所述第一压紧机构(360)包括第一滑块(361)以及第一压紧轮(362),所述第一滑块(361)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架(310)上,所述第一压紧轮(36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361)上,所述第一压紧轮(362)设置在所述承重缆(230)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压紧轮(362)滚动在所述承重缆(230)上;所述第二压紧机构(370)包括第二滑块(371)以及第二压紧轮(372),所述第二滑块(371)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架(310)上,所述第二压紧轮(37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371)上,所述第二压紧轮(372)设置在所述驱动缆(240)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压紧轮(372)滚动在所述驱动缆(240)上;所述支架(310)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350),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50)包括第一链轮(351)、第二链轮(352)以及链条(353),所述第一链轮(351)与所述驱动轮(330)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轮(352)与所述承重轮(320)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链条(353)套设在所述第一链轮(351)与所述第二链轮(352)上;所述支架(3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压紧机构(360)以及所述第二压紧机构(370)的驱动机构(380),所述驱动机构(38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3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7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索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80)包括第一丝杠(381)、第二丝杠(382)以及套筒(383),所述第一丝杠(381)与所述第一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382)与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杠(381)与所述第二丝杠(382)同轴,所述套筒(383)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381)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杠(381)螺纹连接,所述套筒(383)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杠(382)上,且与所述第二丝杠(38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杠(381)与所述第二丝杠(382)的螺纹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缆索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383)转动的第二传动机构(400),所述第二传动机构(400)的一端与所述链条(35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38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缆索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400)包括第三链轮(430)、蜗杆(420)、涡轮(410)、单向传动组件(440)以及扭力限制组件(450),所述
第三链轮(430)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310)上,所述第三链轮(430)与所述链条(353)啮合,所述蜗杆(420)与所述第三链轮(430)同轴设置,所述单向传动组件(4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链轮(430)连接,所述单向传动组件(440)的另一端与所述蜗杆(420)连接,所述涡轮(410)同轴套设在所述套筒(383)上,且所述涡轮(410)与所述套筒(383)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2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元亮蔡国森史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水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