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174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包括外壳、内芯和撑紧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内芯,所述内芯的底端安装有撑紧块,并且撑紧块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撑紧块用于贴紧管状落物的内壁。该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重新设计打捞器中的控制机构,利用气压的方式对夹紧机构进行便捷控制,使用更加方便且从内到外的夹持效果更好,同时通过调节气压的方式对退管操作进行控制更加方便,设置的落管摆正机构使用也更加方便,确保夹紧机构能够顺利的和管状落物开口相接触。接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作业设备
,具体为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其中起到输送或支撑作用的管状结构在脱落后,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打捞装置对管状落物进行打捞操作,现有的打捞装置大多通过吊索等简单的结构控制装置中打捞夹紧结构运行,成本较低,但是现有的同类打捞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3]管状落物在脱落时并非是完全的处置垂直状态,部分管状结构在脱落后会处于倾斜甚至接近水平分布的状态,现有的打捞装置中的夹紧结构无法顺利的与管状落物的开口处结构接触,导致实际打捞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管状落物在脱落时并非是完全的处置垂直状态,部分管状结构在脱落后会处于倾斜甚至接近水平分布的状态,现有的打捞装置中的夹紧结构无法顺利的与管状落物的开口处结构接触,导致实际打捞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包括外壳、内芯和撑紧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内芯,所述内芯的底端安装有撑紧块,并且撑紧块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撑紧块用于贴紧管状落物的内壁;
[0006]所述内芯的轴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位移杆,且位移杆的底端和斜杆的顶端相铰接,所述斜杆的底端安装有吸盘,所述吸盘和斜杆内部的空心结构相连通,且斜杆内部的空心结构和连接管的底端相连通,并且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贯穿位移杆的中心延伸至外部,所述吸盘用于负压吸附在管状落物的内壁,通过位移杆的上下移动调整管状落物的垂直度,所述外壳的内壁安装有卡爪,所述卡爪用于夹紧管状落物的外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的顶壁安装有气盒,且气盒的左侧顶端和进气管相连通,且气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板,所述第一阀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连通在气盒上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阀板通过第一阀杆和弹簧水平滑动连接在气盒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一空腔相连通,环形分布的所述第一空腔开设在内芯的内部,且内芯中开设有和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底端部分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二阀板,所述第二阀板通过水平分布的第二阀杆和撑紧块的内壁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底端和开设在外壳内壁的第三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板向右移动至最大距离时,第一阀板左侧的空间与第二出气管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空腔和同样开设在外壳内壁的第四空腔相连通,所述第四空
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阀板,所述第三阀板通过第三阀杆和套筒相连,所述套筒转动安装在第四空腔的内部,且套筒的底端和卡爪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上半段内部和麻花杆螺纹连接,且麻花杆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第三阀杆的底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重新设计打捞器中的控制机构,利用气压的方式对夹紧机构进行便捷控制,使用更加方便且从内到外的夹持效果更好,同时通过调节气压的方式对退管操作进行控制更加方便,设置的落管摆正机构使用也更加方便,确保夹紧机构能够顺利的和管状落物开口相接触;
[0013]1.吸盘以及斜杆的结构设计,方便使用者通过控制位移杆的移动、对吸盘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利用连接管的连通,利用负压吸附的方式使吸盘能够稳定的吸附在管状落物的内壁,从而通过位移杆的移动使管结构摆正,使用更加方便;
[0014]2.气盒以及多个出气管的结构设计,使进气管中充入的气压能够在进入第一第二空腔内部后,利用阀板的移动使撑紧块同步移动从而对管道开口的内壁进行撑紧操作,并且在后续继续充气时,利用第一阀板的移动使第二出气管相应进气,从而利用结构的传动使卡爪能够每个独立的转动伸出,能够适应不同管状落物的外形,确保内外的夹紧程度以及打捞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气盒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芯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外壳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卡爪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壳;2、内芯;3、撑紧块;4、位移杆;5、斜杆;6、吸盘;7、连接管;8、卡爪;9、气盒;10、进气管;11、第一阀板;12、第一阀杆;13、第一出气管;14、第二出气管;15、第一空腔;16、第二空腔;17、第二阀板;18、第二阀杆;19、第三空腔;20、第四空腔;21、第三阀板;22、第三阀杆;23、麻花杆;24、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包括外壳1、内芯2、撑紧块3、位移杆4、斜杆5、吸盘6、连接管7、卡爪8、气盒9、进气管10、第一阀板11、第一阀杆12、第一出气管13、第二出气管14、第一空腔15、第二空腔16、第二阀板17、第二阀杆18、第三空腔19、第四空腔20、第三阀板21、第三阀杆22、麻花杆23和套筒24,外壳1的内部内芯2,内芯2的底端安装有撑紧块3,并且撑紧块3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撑紧块3用于贴紧管状落物的内壁,内芯2的轴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位移杆4,且位移杆4的底端和斜杆5的顶端相铰接,斜杆5的底端安装有吸盘6,吸盘6和斜杆5内部的空心结构相连通,且斜杆5内部的空心结构和连接管7的底端相连通,并且连接管7的顶端贯穿位移杆4的中心延伸至外部,吸盘6用于负压吸附在管状落物的内壁,通过位移杆4的上下移动调整管状落物的垂直度,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卡爪8,卡爪8用于夹紧管状落物的外壁,如图1所示,位移杆4在现有驱动机构(电机吊索等)的控制下向下移动,并通过斜杆5带动吸盘6同步下移,在吸盘6移动至管结构内壁时,与气泵等现有设备相连的连接管7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吸盘6便会吸附在管道结构的内壁,此时位移杆4再次上移,管状落物便会被相应的摆直处于垂直状态,从而方便夹紧机构的夹紧。
[0023]内芯2的顶壁安装有气盒9,且气盒9的左侧顶端和进气管10相连通,且气盒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板11,第一阀板1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连通在气盒9上的第一出气管13和第二出气管14,第一阀板11通过第一阀杆12和弹簧水平滑动连接在气盒9的内部,第一出气管13和第一空腔15相连通,环形分布的第一空腔15开设在内芯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包括外壳、内芯和撑紧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内芯,所述内芯的底端安装有撑紧块,并且撑紧块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撑紧块用于贴紧管状落物的内壁;所述内芯的轴线位置滑动连接有位移杆,且位移杆的底端和斜杆的顶端相铰接,所述斜杆的底端安装有吸盘,所述吸盘和斜杆内部的空心结构相连通,且斜杆内部的空心结构和连接管的底端相连通,并且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贯穿位移杆的中心延伸至外部,所述吸盘用于负压吸附在管状落物的内壁,通过位移杆的上下移动调整管状落物的垂直度,所述外壳的内壁安装有卡爪,所述卡爪用于夹紧管状落物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顶壁安装有气盒,且气盒的左侧顶端和进气管相连通,且气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板,所述第一阀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连通在气盒上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阀板通过第一阀杆和弹簧水平滑动连接在气盒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玺张珊珊薛金泉汪立张伟钱强
申请(专利权)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