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68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包括外部的外包层、中部的填充组件、限位件和内部的主芯线以及副芯线;主芯线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副芯线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副芯线的外部包裹有分隔组件;填充组件与分隔组件的柔性连接部相接触;多个限位件与多个填充组件错位设置;限位件的底部与分隔组件的防护部相接触;填充组件包括粘胶层和弹性层;限位件包括弹性座和接触件,弹性座的一端与外包层的内壁固定安装;弹性座的另一端设置两组半球形的接触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芯线和副芯线能够通过偏移的方式消除部分扭转力;从而提高电缆整体抗扭转的能力。从而提高电缆整体抗扭转的能力。从而提高电缆整体抗扭转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本体电缆用于为机器人供电;而在机器人工作时,易受到反复扭转而现有技术中,机器人本体电缆的抗扭转能力不足,导致电缆易出现破损,更换本体电缆费时费力,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具有主芯线和副芯线能够通过偏移的方式消除部分扭转力;从而提高电缆整体抗扭转的能力。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包括外部的外包层、中部的填充组件、限位件和内部的主芯线以及副芯线;
[0008]主芯线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副芯线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副芯线的外部设置有与主芯线材质相同的绝缘层;副芯线的外部包裹有分隔组件;主芯线、副芯线、绝缘层以及分隔组件构成电缆的电能传输组件;分隔组件包括呈圆弧状的防护部和柔性连接部;
[0009]填充组件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填充组件与分隔组件的柔性连接部相接触;限位件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多个限位件与多个填充组件错位设置;限位件的底部与分隔组件的防护部相接触;
[0010]填充组件包括粘胶层和弹性层;粘胶层与外包层的内壁粘贴连接;限位件包括弹性座和接触件,弹性座的一端与外包层的内壁固定安装;弹性座的另一端设置两组半球形的接触件,两个接触件之间向内凹形成与防护部安装的空腔;接触件为柔性件。
[0011]优选的,防护部设置多个,任意一个防护部均与一个副芯线配合安装。
[0012]优选的,防护部朝向远离副芯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
[0013]优选的,柔性连接部将各个防护部连接起来。
[0014]优选的,弹性层内部填充阻燃颗粒。
[0015]优选的,外包层的内部设置金属丝编制而成的铠装层。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1、任意一个防护部均与一个副芯线配合安装;防护部朝向远离副芯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柔性连接部用于将各个防护部连接起来,分隔组件将传输电
能的部件与限位件以及填充组件隔开,避免出现漏电的情况。
[0018]2、当电缆使用过程中出现扭转的状态,电缆端部受力最大,外包层和内部的电能传输组件同步发生扭转;而电缆由端部向中部受力逐渐减小,而外包层相对于内部的电能传输组件发生偏转;同时限位组件以及填充组件对电能传输组件进行限位,使得主芯线和副芯线能够通过偏移的方式消除部分扭转力;从而提高电缆整体抗扭转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填充组件和限位件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外包层;2、填充组件;21、粘胶层;22、弹性层;3、限位件;31、弹性座;32、接触件;4、副芯线;5、绝缘层;6、主芯线;7、分隔组件;71、防护部;72、柔性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包括外部的外包层1、中部的填充组件2、限位件3和内部的主芯线6以及副芯线4。
[0025]在本实施例中,主芯线6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5;副芯线4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6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副芯线4的外部设置有与主芯线6 材质相同的绝缘层5;副芯线4的外部包裹有分隔组件7;主芯线6、副芯线4、绝缘层5以及分隔组件7构成电缆的电能传输组件。
[0026]需要说明的是,分隔组件7包括呈圆弧状的防护部71和柔性连接部72;防护部71设置多个,任意一个防护部71均与一个副芯线4配合安装;防护部71 朝向远离副芯线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柔性连接部72用于将各个防护部71连接起来。
[0027]如图2

3所示,填充组件2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6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填充组件2与分隔组件7的柔性连接部72相接触;限位件3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6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多个限位件3与多个填充组件2错位设置;限位件3的底部与分隔组件7的防护部71相接触。
[0028]需要说明的是,填充组件2包括粘胶层21和弹性层22;粘胶层21与外包层1的内壁粘贴连接;弹性层22内部填充阻燃颗粒;限位件3包括弹性座31 和接触件32,弹性座31的一端与外包层1的内壁固定安装;弹性座31的另一端设置两组半球形的接触件32,两个接触件32之间向内凹形成与防护部71安装的空腔;接触件32为柔性件。外包层1的内部设置金属丝编制而成的铠装层。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外包层1对整个电缆起到保护以及支撑作用;中部的填充组件2以及限位件3对电能传输组件起到保护限位的作用;在本技术中,主芯线6的外部设置绝缘层5,对主芯线6的供电传输起到保障作用;主芯线6外周上的副芯线4
起到辅助传输电能的作用;副芯线4的外部包裹有分隔组件7;主芯线6、副芯线4、绝缘层5以及分隔组件7构成电缆的电能传输组件;隔组件包括呈圆弧状的防护部71和柔性连接部72;防护部71 设置多个,任意一个防护部71均与一个副芯线4配合安装;防护部71朝向远离副芯线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起部;柔性连接部72用于将各个防护部71连接起来,分隔组件7将传输电能的部件与限位件3以及填充组件2 隔开,避免出现漏电的情况;在本技术中,填充组件2包括粘胶层21和弹性层22;粘胶层21与外包层1的内壁粘贴连接;弹性层22内部填充阻燃颗粒;限位件3包括弹性座31和接触件32,弹性座31的一端与外包层1的内壁固定安装;弹性座31的另一端设置两组半球形的接触件32,两个接触件32之间向内凹形成与防护部71安装的空腔;接触件32为柔性件;当电缆使用过程中出现扭转的状态,电缆端部受力最大,外包层1和内部的电能传输组件同步发生扭转;而电缆由端部向中部受力逐渐减小,而外包层1相对于内部的电能传输组件发生偏转;同时限位组件以及填充组件2对电能传输组件进行限位,使得主芯线6和副芯线4能够通过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强抗扭力的机器人本体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的外包层(1)、中部的填充组件(2)、限位件(3)和内部的主芯线(6)以及副芯线(4);主芯线(6)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5);副芯线(4)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6)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副芯线(4)的外部设置有与主芯线(6)材质相同的绝缘层(5);副芯线(4)的外部包裹有分隔组件(7);主芯线(6)、副芯线(4)、绝缘层(5)以及分隔组件(7)构成电缆的电能传输组件;分隔组件(7)包括呈圆弧状的防护部(71)和柔性连接部(72);填充组件(2)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6)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填充组件(2)与分隔组件(7)的柔性连接部(72)相接触;限位件(3)设置多组且以主芯线(6)的中轴线为旋转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多个限位件(3)与多个填充组件(2)错位设置;限位件(3)的底部与分隔组件(7)的防护部(71)相接触;填充组件(2)包括粘胶层(21)和弹性层(22);粘胶层(21)与外包层(1)的内壁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明顾秋萍
申请(专利权)人:世匠电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