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和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493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和复合线缆,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剥离外侧包覆层,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时和被剥离时的外观相同,当外侧包覆层被剥离时,外径变小,因而容易处理,且成本低,可靠性高。电线的包覆层包括包覆芯线的周围的内侧包覆层、以及包覆内侧包覆层的周围的外侧包覆层,该外侧包覆层能够从内侧包覆层剥离,内侧包覆层的外观与外侧包覆层的外观相同,在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的状态下,电线的特性阻抗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在外侧包覆层被剥离的状态下,电线的特性阻抗小于预定值。电线的特性阻抗小于预定值。电线的特性阻抗小于预定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和复合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和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终端、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导航装置等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运输设备等各种设备中,为了将这些设备连接到其他设备,使用将多根电线集合并一体化的线束状电缆。然而,近年来,电子设备等设备的小型化不断发展,设备的壳体内空间变得越来越窄。因此,在电缆的末端中,电缆外皮被切除,将散开的多根电线引入壳体中并以复杂的方式弯曲以进行处理变得困难。于是,提出了具有两层结构的外皮的电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如果采用这种电线,在被引入至壳体内的范围剥离外层,则外径变小,从而即使在壳体内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电线。
[0003]图8是示出以往的电线的末端附近的立体图。
[0004]图中,861为电线,其具有由铜线等构成的芯线862、包覆该芯线862的周围的内侧包覆层863a、以及包覆该内侧包覆层863a的周围的外侧包覆层863b。并且,如图所示,在电线861的末端附近,通过在预定长度范围内剥离外侧包覆层863b,能够获得仅内侧包覆层863a包覆芯线862的外径较小的电线861。另外,在与导电端子(未示出)等连接的范围内,内侧包覆层863a也被剥离,使得芯线862露出。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

051708号公报
[0006]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电线861中,并没有考虑特性阻抗的问题。目前,JIS标准和UL标准规定了电线用于信号通信等情况下的特性阻抗值为预定值,这同样适用于包含在电缆中的电线。因此,除了容纳在设备或连接器的壳体中的部分之外,需要将特性阻抗值配置为预定值,但是上述以往的电线861并没有如此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线和复合电缆,其中,包覆芯线的周围的包覆层由内侧包覆层和外侧包覆层构成,当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时,特性阻抗值等于或大于预定值,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剥离外侧包覆层,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时和外侧包覆层被剥离时的外观相同,当外侧包覆层被剥离时外径变小而容易处理,成本低,且可靠性高。
[0008]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具有一根导电的芯线以及包覆该芯线的周围的绝缘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所述芯线的周围的内侧包覆层、以及包覆该内侧包覆层的周围的外侧包覆层,该外侧包覆层能够从所述内侧包覆层剥离,所述内侧包覆层的外观与所述外侧包覆层的外观相同,在所述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的状态下,所述电线的特性阻抗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在所述外侧包覆层被剥离的状态下,所述电线的特性阻抗小于预定值。
[0009]在另一种电线中,进一步地,所述包覆层由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所述内侧包覆层由氟树脂制成,所述外侧包覆层由非氟树脂制成。
[0010]在又一种电线中,进一步地,所述预定值为90[Ω]。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电缆,包括所述电线,还包括用于提供小功率的小功率线、以及用于提供大功率的大功率线,所述电线用作通信用信号线。
[0012]在另一种复合电缆中,进一步地,所述小功率线的外径与所述外侧包覆层被剥离的状态下的信号线的外径相同。
[0013]在又一种复合电缆中,进一步地,两根所述信号线绞合在一起形成双绞线,所述小功率线、大功率线和双绞线分别形成为一对。
[0014]在又一种复合电缆中,进一步地,该复合电缆的一端连接到包括连接器外壳和容纳在该连接器外壳中的连接器侧端子的连接器,所述信号线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处于所述外侧包覆层被剥离的状态。
[0015]在又一种复合电缆中,进一步地,在所述信号线中,在距末端预定长度的范围内,所述包覆层被剥离,使得芯线露出,该芯线与电线侧端子连接,该电线侧端子连接到所述连接器侧端子。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线中,包覆芯线的周围的包覆层由内侧包覆层和外侧包覆层构成,当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时,特性阻抗值等于或大于预定值,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剥离外侧包覆层,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时和外侧包覆层被剥离时的外观相同,并且当外侧包覆层被剥离时外径变较小而容易处理。另外,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电缆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0018]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电缆的各电线的末端与连接器的端子保持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线侧端子连接到复合电缆的各电线的末端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0]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电缆的横截面图。
[0021]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线的绝缘厚度与特性阻抗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2]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根据信号线的绝缘厚度而变化的特性阻抗与信号线所需的特性阻抗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3]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信号线的绝缘厚度和相对介电常数相对应的特性阻抗值的表格。
[0024]图8是示出以往的电线的末端附近的立体图。
[0025]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6]20:复合电缆
[0027]21:电缆外皮
[0028]22:压带层
[0029]23:外侧屏蔽层
[0030]51:小功率线
[0031]52:小功率芯线
[0032]53:小功率包覆层
[0033]55:大功率线
[0034]56:大功率芯线
[0035]57:大功率包覆层
[0036]60:双绞线
[0037]61:信号线
[0038]62:信号芯线
[0039]63:信号包覆层
[0040]63a、863a:内侧包覆层
[0041]63b、863b:外侧包覆层
[0042]101:设备侧连接器
[0043]110:端子连接单元
[0044]111:连接器外壳
[0045]118:电缆连接部
[0046]161:电线侧端子
[0047]171:连接器屏蔽件
[0048]174:连接片
[0049]175:屏蔽件连接部
[0050]194:压环
[0051]231:端子保持构件
[0052]261:连接器侧端子
[0053]861:电线
[0054]862: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56]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电缆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电缆的各电线的末端与连接器的端子保持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电线侧端子连接到复合电缆的各电线的末端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电缆的横截面图。
[0057]图中,20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电缆,在电子设备、家用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具有一根导电性的芯线、以及包覆所述芯线的周围的绝缘性的包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所述芯线的周围的内侧包覆层以及包覆所述内侧包覆层的周围的外侧包覆层,所述外侧包覆层能够从所述内侧包覆层剥离,所述内侧包覆层的外观与所述外侧包覆层的外观相同,在所述外侧包覆层未被剥离的状态下,所述电线的特性阻抗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在所述外侧包覆层被剥离的状态下,所述电线的特性阻抗小于预定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由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所述内侧包覆层由氟树脂制成,所述外侧包覆层由非氟树脂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值为90Ω。4.一种复合电缆,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提供小功率的小功率线、以及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原刚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