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及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135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45
一种用于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包括:中和部,包含醇和酯化合物的粗产物混合物、中和剂和水被输入到中和部中以产生中和混合物;水分离部,将中和混合物分为浮层和水层;第一分隔壁,从底面向上延伸以提供上通道,并且中和部和水分离部通过第一分隔壁被隔开;第二分隔壁,从顶板向下延伸以提供下通道,其中,水分离部包括:第一水分离部,中和混合物从中和部经由上通道被引入到第一水分离部中;第二水分离部,中和混合物从第一水分离部经由下通道被引入到第二水分离部中,其中,第一水分离部和第二水分离部通过第二分隔壁被隔开。第二水分离部通过第二分隔壁被隔开。第二水分离部通过第二分隔壁被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及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9月1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

2019

0115693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及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及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方法,其中,在制备增塑剂时,中和反应和水分离这两者都会良好地发生,由此提高了效率。

技术介绍

[0004]直到20世纪,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占全球增塑剂市场的92%(参见穆斯塔菲兹
·
拉赫曼(Mustafizur Rahman)和克里斯多夫S.布雷泽尔(Christopher S.Brazel)的“增塑剂市场:对传统增塑剂的评估和应对新挑战的研究趋势”(“The plasticizer market:an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plasticizers and research trends to meet new challenges”),高分子科学进展2004,29,1223

1248)。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一种添加剂,用于主要赋予聚氯乙烯(以下称为PVC)以柔性、耐久性和耐寒性并在熔融过程中降低粘度以提高加工性。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以各种含量被添加到PVC中,并且广泛用于从诸如刚性管的刚性产品到由于其柔软并且柔韧性好而可以用于诸如食品包装材料、血袋、地板材料等的柔性产品的各种应用中。因此,它比任何其它材料与现实生活都更紧密相关,并且可能无法避免与人体的直接接触。
[0005]然而,尽管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具有与PVC相容性以及优异的柔软度赋予能力,但近来关于邻苯二甲酸酯基增塑剂的有害性存在如下争议:当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时,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能会从PVC产品中泄漏出来,并作为可疑的内分泌干扰(环境激素)物质和达到重金属水平的致癌物起作用(请参阅NR詹久阿(NR Janjua)等的“在人体的全身局部应用、生殖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系统吸收”(“Systemic Uptake of Diethyl Phthalate,Dibutyl Phthalate,and Butyl Paraben Following Whole

body Topical Application and Reproductive and Thyroid Hormone Levels in Humans”),《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42,7522

7527)。特别地,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表报告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

(2

ethylhexyl)phthalate,DEHP)从PVC产品中泄漏出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环境激素的兴趣日益增加,并且全球环境法规已出台以及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对人体危害的各种研究已经开始进行。
[0006]因此,为了应对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泄漏引起的环境激素问题和环境法规,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研究以开发不包含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生产中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酐的新的替代性的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或可抑制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泄
漏的泄漏抑制技术,以极大地降低了对人体的危害并符合环境标准。
[0007]作为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对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已经受到关注,因为在物理性质方面它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相当,但是没有环境问题。已经开发了多种对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并且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对具有优异物理性质的对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开发的研究以及这种对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制备设备的研究。在工艺设计方面,需要更有效、更经济和更简单的工艺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及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方法,其中,当制备增塑剂时,中和反应和水分离两者都良好地发生以提高效率。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将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描述的其他目的。
[0011]技术方案
[0012]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包括:中和部,包含醇和酯化合物的粗产物混合物、中和剂和水被输入所述中和部中以产生中和混合物;水分离部,所述水分离部将中和混合物分为浮层和水层;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从底面向上延伸以提供上通道,并且中和部和水分离部通过所述第一分隔壁被隔开;以及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二分隔壁从顶板向下延伸以提供下通道,其中,所述水分离部包括:第一水分离部,中和混合物从中和部经由上通道被引入到所述第一水分离部中;以及第二水分离部,中和混合物从第一水分离部经由下通道被引入到所述第二水分离部中,其中,第一水分离部和第二水分离部通过第二分隔壁被隔开。
[0013]此外,中和/水分离罐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排放泵,该第一排放泵被配置成将浮层中包含的所得产物从第二水分离部的侧壁排放到外部。
[0014]此外,中和/水分离罐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排放泵,该第二排放泵被配置成将水层中包含的沉淀的盐从水分离部的底面中排放到外部。
[0015]此外,中和/水分离罐可以进一步包括循环泵,该循环泵被配置成将中和混合物从中和部中排放出来,并将中和混合物再次输入到中和部中。
[0016]此外,中和/水分离罐可以进一步包括螺旋桨式搅拌器,所述螺旋桨式搅拌器安装在中和部中以搅拌中和混合物。
[0017]此外,水分离部的底面可以朝向其中心逐渐向下倾斜。
[0018]此外,该倾斜可以在5
°
至45
°
的范围内。
[0019]此外,中和部的底面可以朝向其中心逐渐向下倾斜。
[0020]此外,上通道的高度可以是第一分隔壁的高度的10%至50%。
[0021]此外,下通道的高度可以是第二分隔壁的高度的10%至50%。
[0022]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方法包括:将包含醇和酯化合物的粗产物混合物、中和剂和水输入到中和/水分离罐的中和部中的步骤;将粗产物混合物、中和剂和水进行混合以产生中和混合物的步骤;将中和混合物经由上通道引入到水分离部的第一水分离部中的步骤;将中和混合物经由下通道引入到水分离
部的第二水分离部中的步骤;将中和混合物分成浮层和水层的步骤;以及将浮层中包含的所得产物排放到外部的步骤。
[0023]此外,在产生中和混合物的步骤中,循环泵可以将中和混合物从中和部中排放出来,并将中和混合物再次输入到中和部中。
[0024]此外,在产生中和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包括:中和部,包含醇和酯化合物的粗产物混合物、中和剂和水被放入所述中和部中以产生中和混合物;水分离部,所述水分离部将所述中和混合物分为浮层和水层;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从所述水分离部的底面向上延伸以提供上通道,并且所述中和部和所述水分离部通过所述第一分隔壁被隔开;以及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二分隔壁从所述水分离部的顶板向下延伸以提供下通道,其中,所述水分离部包括:第一水分离部,所述中和混合物从所述中和部经由所述上通道被引入到所述第一水分离部中;以及第二水分离部,所述中和混合物从所述第一水分离部经由所述下通道被引入到所述第二水分离部中,其中,所述第一水分离部和所述第二水分离部通过所述第二分隔壁被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还包括第一排放泵,所述第一排放泵被配置成将所述浮层中包含的所得产物从所述第二水分离部的侧壁排放到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还包括第二排放泵,所述第二排放泵被配置成将所述水层中包含的沉淀的盐从所述水分离部的所述底面排放到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其中,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被配置成将所述中和混合物从所述中和部排放出来,并将所述中和混合物再次放入到所述中和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还包括螺旋桨式搅拌器,所述螺旋桨式搅拌器安装在所述中和部中以搅拌所述中和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水分离罐,其中,所述水分离部的所述底面朝向所述水分离部的所述底面的中心逐渐向下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酯化产物的中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渊旭李成圭金显圭陈赞携田炯朴振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