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05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左坩埚体右侧配合设右坩埚体,左坩埚体上开设腔体A,左坩埚体右后侧壁设连接板A,左坩埚体右前侧壁设连接板B,右坩埚体上开设腔体B,右坩埚体左后侧壁设连接板C,右坩埚体左前侧壁设连接板D,连接板A后侧壁紧贴连接板C前侧壁,连接板B后侧壁紧贴连接板D前侧壁,紧贴连接板C后侧壁上、下部分别设弧形板A,紧贴连接板B前侧壁上、下部分别设弧形板B,每个弧形板A、弧形板B上分别左、右对称贯穿设置螺栓,螺栓分别螺接固定在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更换石墨坩埚方便。更换石墨坩埚方便。更换石墨坩埚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坩埚,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

技术介绍

[000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制备工艺 较成熟、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绿色、环保、清洁的新能源,在直拉法制作太阳能电池用的单晶硅时,需要用高纯等静压细结构的石墨作加热、保温、支撑等材料,石墨坩埚传统的使用方法是把石英坩埚直接放入石墨坩埚内,由于在高 温下石英坩埚的软化及高温下的氧化反应使得石墨坩埚损耗严重,更换石墨坩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解决了现有石墨坩埚传统的使用方法是把石英坩埚直接放入石墨坩埚内,由于在高 温下石英坩埚的软化及高温下的氧化反应使得石墨坩埚损耗严重,更换石墨坩埚不便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包括左坩埚体1、腔体A101、连接板A103、连接板B104、右坩埚体2、腔体B201、连接板C203、连接板D204、弧形板A3、弧形板B4和螺栓5,左坩埚体1右侧配合设置右坩埚体2,所述左坩埚体1上开设腔体A101,所述左坩埚体1右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A103,所述左坩埚体1右前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B104,所述右坩埚体2上开设腔体B201,所述右坩埚体2左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C203,所述右坩埚体2左前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D204,所述连接板A103后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C203前侧壁,所述连接板B104后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D204前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C203后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弧形板A3,且所述弧形板A3宽度超过所述连接板C203宽度,紧贴所述连接板B104前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弧形板B4,且所述弧形板B4宽度超过所述连接板B104宽度,每个所述弧形板A3、弧形板B4上分别左、右对称贯穿设置螺栓5,且所述螺栓5分别螺接固定在所述左坩埚体1、右坩埚体2上。
[0006]所述的左坩埚体1上开设的所述腔体A101底部开设弧形倒角A102,所述右坩埚体2上开设的所述腔体B201底部开设弧形倒角B202,便于将石英坩埚拉出。
[0007]所述的弧形倒角A102、弧形倒角B202的半径为80

120mm,此尺寸区间是便于石英坩埚拉出的最佳区间。
[0008]所述的左坩埚体1上开设的所述腔体A101与所述右坩埚体2上开设的所述腔体B201内放置同一个石墨纸6,便于将石英坩埚拉出。
[0009]所述的石墨纸6厚度为0.3

0.5mm,此尺寸区间是便于石英坩埚拉出的最佳区间。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从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上卸下螺栓,取下弧形板A、弧形板B,右坩埚体搬离左坩埚体,将石墨纸左部放置在左坩埚体上开设的腔体A内,将石英坩埚下部放置在石墨纸内,右坩埚体上的腔体B紧贴石墨纸右部,连接板A后侧壁紧贴连接板C前侧
壁,连接板B后侧壁紧贴连接板D前侧壁,分别将弧形板A、弧形板B放回原位,螺栓分别将弧形板A、弧形板B紧固在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上,如果需要更换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从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上卸下螺栓,取下弧形板A、弧形板B,右坩埚体搬离左坩埚体,取出石英坩埚,从新的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上卸下螺栓,取下弧形板A、弧形板B,右坩埚体搬离左坩埚体,将新的石墨纸左部放置在左坩埚体上开设的腔体A内,将取下的石英坩埚下部放置在此石墨纸内,右坩埚体上的腔体B紧贴此石墨纸右部,连接板A后侧壁紧贴连接板C前侧壁,连接板B后侧壁紧贴连接板D前侧壁,分别将弧形板A、弧形板B放回原位,螺栓分别将弧形板A、弧形板B紧固在左坩埚体、右坩埚体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更换石墨坩埚方便。2、左坩埚体上开设的所述腔体A底部开设弧形倒角A,所述右坩埚体上开设的所述腔体B底部开设弧形倒角B,便于将石英坩埚拉出。3、弧形倒角A、弧形倒角B的半径为80

120mm,此尺寸区间是便于石英坩埚拉出的最佳区间。4、左坩埚体上开设的所述腔体A与所述右坩埚体上开设的所述腔体B内放置同一个石墨纸,便于将石英坩埚拉出。5、石墨纸厚度为0.3

0.5mm,此尺寸区间是便于石英坩埚拉出的最佳区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左坩埚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左坩埚体的俯视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右坩埚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右坩埚体的俯视图;
[0018]图7是本技术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左坩埚体、101

腔体A、102

弧形倒角A、103

连接板A、104

连接板B、2

右坩埚体、201

腔体B、202

弧形倒角B、203

连接板C、204

连接板D、3

弧形板A、4

弧形板B、5

螺栓、6

石墨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7,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包括左坩埚体1、腔体A101、连接板A103、连接板B104、右坩埚体2、腔体B201、连接板C203、连接板D204、弧形板A3、弧形板B4和螺栓5,左坩埚体1右侧配合设置右坩埚体2,所述左坩埚体1上开设腔体A101,所述左坩埚体1右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A103,所述左坩埚体1右前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B104,所述右坩埚体2上开设腔体B201,所述右坩埚体2左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C203,所述右坩埚体2左前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D204,所述连接板A103后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C203前侧壁,所述连接板B104后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D204前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C203后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弧形板A3,且所述弧形板A3宽度超过所述连接板C203宽度,紧贴所述连接板B104前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弧形板B4,且所述弧形板B4宽度超过所述连接板B104宽度,每个所述弧形板A3、弧形板B4上分别左、右对称贯穿设置螺栓5,且所述螺栓5分
别螺接固定在所述左坩埚体1、右坩埚体2上。
[0022]所述的左坩埚体1上开设的所述腔体A101底部开设弧形倒角A102,所述右坩埚体2上开设的所述腔体B201底部开设弧形倒角B202,便于将石英坩埚拉出。
[0023]所述的弧形倒角A102、弧形倒角B202的半径为90mm,此尺寸区间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直拉的单晶硅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坩埚体(1)、腔体A(101)、连接板A(103)、连接板B(104)、右坩埚体(2)、腔体B(201)、连接板C(203)、连接板D(204)、弧形板A(3)、弧形板B(4)、螺栓(5),左坩埚体(1)右侧配合设置右坩埚体(2),所述左坩埚体(1)上开设腔体A(101),所述左坩埚体(1)右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A(103),所述左坩埚体(1)右前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B(104),所述右坩埚体(2)上开设腔体B(201),所述右坩埚体(2)左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C(203),所述右坩埚体(2)左前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D(204),所述连接板A(103)后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C(203)前侧壁,所述连接板B(104)后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D(204)前侧壁,紧贴所述连接板C(203)后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弧形板A(3),且所述弧形板A(3)宽度超过所述连接板C(203)宽度,紧贴所述连接板B(104)前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弧形板B(4),且所述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红生郑振霞郏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圣石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