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102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高比重液体的废弃量的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液体处理装置(10)具备:供液泵(15);具有处理液注入口(23a)、溢流口(23b)和返回口(23c)的气泡槽(23);配置于所述气泡槽(23)的外部的微细气泡发生器(17);具有使所述处理液(5)从液面(14)溢出而返回罐(9)的回收口(31a)的回收槽(29);具有:与溢流口(23b)连接的沉降槽(44);和具有吸引体(45)并且与所述沉降槽(44)在下部连接的漂浮槽(43)的分离槽(41);以及具有:与供液泵(15)连接的流入口(46a);与吸引体(45)连接的吸引口(46b);和与返回口(23c)连接的喷出口(46c)的喷射器(46)。(46c)的喷射器(46)。(46c)的喷射器(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处理装置(液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出了一种乳液解乳化装置的方案,该乳液解乳化(破乳,DEMULSIFICATION DEVICE)装置具有:槽;设置于槽内的微泡发生体;将液体向微泡发生体供给的供给装置;以及向微泡发生体供给空气等气体的气体供给装置(日本专利特开2015

155092号公报)。在现有的乳液解乳化装置中,利用从微泡发生体发出的微泡将液体中的乳液解乳化(破乳),分离成相互没有亲和性的至少两种液体,使一种液体与微泡一起漂浮。
[0003]在现有的乳液解乳化装置中,高比重液体与除去的低比重液体一起被废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高比重液体的废弃量的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具备:
[0006]供液泵,上述供液泵输送贮存在罐中的处理液;
[0007]气泡槽,上述气泡槽具有:处理液注入口、溢流口和返回口;
[0008]微细气泡发生器,上述微细气泡发生器与上述处理液注入口连接,配置于上述气泡槽的外部,并且使空气混入从上述供液泵输送来的上述处理液的一部分而产生微细气泡;
[0009]回收槽,上述回收槽具有:使上述处理液从第一液面溢出而向上述罐回收的回收口,并且与上述气泡槽在下部连接;
[0010]分离槽,上述分离槽具有:
>[0011]与上述溢流口连接,并且流入上述处理液以及漂浮(上浮)的浮游物的沉降槽;和
[0012]漂浮槽(上浮槽),上述漂浮槽具有:设置于比上述第一液面低的第二液面的高度的吸引体,并且与上述沉降槽在下部连接;以及
[0013]喷射器,上述喷射器具有:第一流入口,上述第一流入口与上述供液泵连接并且输送上述处理液的其他部分;吸入口,上述吸入口与上述吸引体连接;和喷出口,上述喷出口与上述返回口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一种液体处理方法,
[0015]向贮存在罐中的含有浮游物的处理液的一部分中,在气泡槽的外部混入空气的微细气泡,
[0016]混入了上述微细气泡的上述处理液流入上述气泡槽,
[0017]上述微细气泡附着于上述浮游物并且在上述气泡槽内漂浮,
[0018]上述处理液从上述气泡槽的下方流入回收槽,
[0019]从上述回收槽向上述罐回收上述处理液,
[0020]从上述气泡槽的第一液面的上方,上述处理液和漂浮的上述浮游物溢出到沉降槽,
[0021]上述浮游物在上述沉降槽的内部沉降,或者漂浮而从上述处理液分离,
[0022]上述处理液从上述沉降槽的下方流入漂浮槽,
[0023]在喷射器内,喷射贮存在上述罐的上述处理液的其他部分,上述处理液被从上述漂浮槽的上层部吸到上述喷射器,与喷射的上述处理液的其他部分一起被喷出而返回到上述气泡槽,
[0024]排放沉降在上述沉降槽内的浮游物。
[0025]液体处理装置例如适用于工作机械、清洗机。处理液例如为水系冷却剂、水系清洗液。处理液例如是溶解有极压润滑剂、苛性碱、防锈剂、防腐剂的水溶液。浮游物例如是切屑、研磨材料、脱落的毛刺、纤维屑、油分。
[0026]气泡槽具有垂直配置的中央隔板,从上方观察可以构成为U字状。中央隔板的下端与气泡槽的底面相接。中央隔板的上端向第一液面的上方突出。
[0027]气泡槽和回收槽可以一体地构成处理槽。处理槽和分离槽也可以构成为一体。
[0028]优选的是,液体注入口朝向下方而设置于第一液面的下方。返回口朝向下方而设置于第一液面的下方。从上方观察,液体注入口以及返回口设置于与溢流口分离的位置(例如溢流口的对角)。液体注入口以及返回口可以相邻地配置。
[0029]微细气泡发生器例如是空气剪切型。优选的是,微细气泡发生器生成20μm至50μm的气泡。优选的是,微细气泡发生器具有与空气流入口连接的节流部。
[0030]例如,喷射器设置于气泡槽、回收槽、分离槽的外部。例如,喷射器设置于分离槽的上方或者侧方。喷射器喷出从供液泵输送来的处理液,从吸引体吸出漂浮槽的处理液,并向返回口喷出。
[0031]从上方隔板的上端到液面的距离比从上方隔板的下端到底面的距离小。上方隔板的上端位于离液面稍微下方的位置。上方隔板的下端比底面充分地靠上方。
[0032]聚结器板也可以具有通孔。聚结器板的两个长边例如朝向下方折弯。聚结器板的截面也可以是V字状或者U字状。聚结器板例如等间隔地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从上方观察,上下相邻的聚结器板可以将其一部分重叠而在短边方向上以交替错开的方式加以配置。
[0033]沉降槽也可以具有配置于第二液面的上方的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与回收槽连接。当处理槽和分离槽构成为一体时,可以将两者之间用分离壁分割。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可以配置于分离壁。
[0034]专利技术效果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能够减少高比重液体的废弃量。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实施方式的液体处理装置的液压回路图。
[0037]图2是实施方式的液体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38]图3是基于图2的平面III的截面图。
[0039]图4是实施方式的聚结器的立体图。
[0040]符号说明
[0041]5ꢀꢀꢀꢀꢀꢀ
处理液
[0042]9ꢀꢀꢀꢀꢀꢀꢀ

[0043]14
ꢀꢀꢀꢀꢀꢀ
液面(第一液面)
[0044]15
ꢀꢀꢀꢀꢀꢀ
供液泵
[0045]17
ꢀꢀꢀꢀꢀꢀ
微细气泡发生器
[0046]23
ꢀꢀꢀꢀꢀꢀ
气泡槽
[0047]23a
ꢀꢀꢀꢀꢀ
注入口(处理液注入口)
[0048]23b
ꢀꢀꢀꢀꢀ
溢流口
[0049]23c
ꢀꢀꢀꢀꢀ
返回口
[0050]29
ꢀꢀꢀꢀꢀꢀ
回收槽
[0051]31a
ꢀꢀꢀꢀꢀ
回收口
[0052]43
ꢀꢀꢀꢀꢀꢀ
漂浮槽
[0053]44
ꢀꢀꢀꢀꢀꢀ
沉降槽
[0054]45
ꢀꢀꢀꢀꢀꢀ
吸引体
[0055]46
ꢀꢀꢀꢀꢀꢀ
喷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6]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处理装置10具有处理槽22、分离槽41、泵(供液泵)15、微细气泡发生器17、排放阀(排水阀)(第二排放阀)28、止回阀19、吸引体45、喷射器46以及排放阀(第一排放阀)47。处理槽22也可以具有节流部21、聚结器26、空气源51以及吹塑喷嘴5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处理装置(10),其特征在于,具备:供液泵(15),所述供液泵(15)输送贮存在罐(9)中的处理液(5);气泡槽(23),所述气泡槽(23)具有:处理液注入口(23a)、溢流口(23b)和返回口(23c);微细气泡发生器(17),所述微细气泡发生器(17)与所述处理液注入口(23a)连接,配置于所述气泡槽(23)的外部,并且使空气混入从所述供液泵(15)输送来的所述处理液(5)的一部分而产生微细气泡;回收槽(29),所述回收槽(29)具有:使所述处理液(5)从第一液面(14)溢出而向所述罐(9)回收的回收口(31a),并且与所述气泡槽(23)在下部连接;分离槽(41),所述分离槽(41)具有:与所述溢流口(23b)连接,并且流入所述处理液(5)以及漂浮的浮游物的沉降槽(44);和漂浮槽(43),所述漂浮槽(43)具有:设置于比所述第一液面(14)低的第二液面(48)的高度的吸引体(45),并且与所述沉降槽(44)在下部连接;以及喷射器(46),所述喷射器(46)具有:第一流入口(46a),所述第一流入口(46a)与所述供液泵(15)连接并且输送所述处理液(5)的其他部分;吸入口(46b),所述吸入口(46b)与所述吸引体(45)连接;和喷出口(46c),所述喷出口(46c)与所述返回口(23c)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止回阀(19),所述止回阀(19)具有向大气开放的第二流入口(19a)和第一流出口(19b),所述微细气泡发生器(17)具有:处理液流入口(17f),所述处理液流入口(17f)与所述供液泵(15)连接;空气流入口(17e),所述空气流入口(17e)与所述第一流出口(19b)连接;和第二流出口(17g),所述第二流出口(17g)与所述空气流入口(17e)以及所述处理液注入口(23a)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排放口(41b),所述第一排放口(41b)设置于所述分离槽(41)的下部;以及第一排放阀(47),所述第一排放阀(47)与所述第一排放口(41b)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排放口(23d),所述第二排放口(23d)设置于所述气泡槽(23)的下部;以及第二排放阀(28),所述第二排放阀(28)与所述第二排放口(23d)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下方隔板(25),所述下方隔板(25)配置于所述气泡槽(23),并且具有:下端,所述下端与所述气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井章宽
申请(专利权)人:杉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