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9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包括PE膜本体、卷筒和固定机构,PE膜本体包括粘合固定相连的第一PE膜层和第二PE膜层,第一PE膜层的外侧粘合固定有第一复合功能层,第二PE膜层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有抗拉层、阻燃层和第二复合功能层,第一复合功能层和第二复合功能层均包括左加强条层、右加强条层和粘合固定于左加强条层和右加强条层之间的功能层,抗拉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使用强度、弹性、防水性、阻燃性和抗静电性,有效提高了PE膜的质量,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塑料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也在不断的出现,许多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磨损问题,磨损会给产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PE保护膜可保护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腐蚀、划伤,保护产品原有的光洁亮泽的表面,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对各种包装薄膜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不仅要求外表美观,同时还要有很好地机械强度和抗拉性能,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很好的使用强度、弹性、防水性、阻燃性和抗静电性的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包括PE膜本体、卷筒和固定机构,PE膜本体包括粘合固定相连的第一PE膜层和第二PE膜层,第一PE膜层的外侧粘合固定有第一复合功能层,第二PE 膜层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有抗拉层、阻燃层和第二复合功能层,第一复合功能层和第二复合功能层均包括左加强条层、右加强条层和粘合固定于左加强条层和右加强条层之间的功能层,抗拉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第一纤维层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加强柱,第二纤维层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加强柱相对应的圆孔,加强柱插入并粘合固定于对应圆孔中。
[0006]优选地,前述第一纤维层和加强柱均采用弹性纤维纵向编织而成,第二纤维层采用弹性纤维横向编织而成,第一纤维层的纵向纤维和第二纤维层的横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采用粘合固定相连,通过纵向纤维层和横向纤维层之间的连接可以提高抗拉层的使用强度。
[0007]优选地,前述弹性纤维采用聚烯烃弹性纤维或聚醚酯弹性纤维,弹性纤维不仅强度较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弹性,使PE膜不易被拉断,且提高了PE膜整体的弹性,有利于拉伸后的PE膜自动复原。
[0008]再优选地,前述左加强条层和右加强条层均由尼龙纤维制成,通过PE膜正反面两侧的加强条层可以有效增加PE膜两侧边的强度,使侧边不易被撕坏。
[0009]更优选地,前述第一复合功能层的功能层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第二复合功能层的功能层采用抗静电材料制成,提高了PE膜的防水性和抗静电性。
[0010]进一步优选地,前述PE膜本体的一端固定于卷筒侧壁上,并沿其轴向缠绕于卷筒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PE膜本体上等间隔设置有多条易撕线,使PE膜在指定位置容易被撕开。
[0011]具体地,前述PE膜本体的两侧边均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易撕口,易撕口对应位于易撕线的一端。
[0012]优选地,前述固定机构包括转轴、工作台、下固定辊和上固定辊,转轴穿过卷筒的两端,以实现PE膜本体相对于转轴的旋转,下固定辊固定于工作台上,上固定辊活动设置于下固定辊的上方,PE膜本体的自由端经上固定辊和下固定辊之间拉出以便撕开使用。
[0013]再优选地,前述上固定辊的两端均通过伸缩柱连接于工作台上,上固定辊的顶部固定有拉手,通过向上提起拉手以带动伸缩柱伸长从而抬起上固定辊,通过上固定辊和下固定辊将拉出的PE膜固定住,然后在对应易撕线处将PE膜撕开,可以提高撕下PE膜的完整度,不易被撕坏,且撕开后的PE膜自由端会被上固定辊和下固定辊固定住,不会粘在其他位置,使用方便。
[00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复合型PE膜具有很好的使用强度、弹性、防水性、阻燃性和抗静电性;第一纤维层的纵向纤维和第二纤维层的横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采用粘合固定相连,通过纵向纤维层和横向纤维层之间的连接可以提高抗拉层的使用强度;通过多个加强柱插入并粘合固定于对应圆孔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抗拉层的强度,使PE膜整体不易被撕坏,同时在PE膜正反面两侧设置加强条层,可以有效增加PE膜两侧边的强度,使侧边不易被撕坏,有效提高了PE膜的质量;通过上固定辊和下固定辊将拉出的PE膜固定住,然后在对应易撕线处将PE膜撕开,可以提高撕下PE膜的完整度,不易被撕坏,且撕开后的PE膜自由端会被上固定辊和下固定辊固定住,不会粘在其他位置,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中PE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PE膜本体,2、卷筒,3、第一PE膜层,4、第二PE膜层,5、阻燃层,6、左加强条层,7、右加强条层,8、功能层,9、第一纤维层,9.1、加强柱,10、第二纤维层,10.1、圆孔,11、转轴,12、工作台,13、下固定辊,14、上固定辊,15、伸缩柱,16、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19]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种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包括PE膜本体1、卷筒2和固定机构,PE膜本体1包括粘合固定相连的第一PE膜层3和第二PE膜层4,第一PE膜层3的外侧粘合固定有第一复合功能层,第二PE 膜层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有抗拉层、阻燃层5和第二复合功能层。
[0020]第一复合功能层和第二复合功能层均包括左加强条层6、右加强条层7和粘合固定于左加强条层6和右加强条层7之间的功能层8,左加强条层6和右加强条层7均由尼龙纤维制成,通过PE膜正反面两侧的加强条层可以有效增加PE膜两侧边的强度,使侧边不易被撕坏。第一复合功能层的功能层8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第二复合功能层的功能层8采用抗静电材料制成,提高了PE膜的防水性和抗静电性。
[0021]抗拉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的第一纤维层9和第二纤维层10,第一纤维层9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加强柱9.1,第二纤维层10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加强
柱9.1相对应的圆孔10.1,加强柱9.1插入并粘合固定于对应圆孔10.1中。第一纤维层9和加强柱9.1均采用弹性纤维纵向编织而成,第二纤维层10采用弹性纤维横向编织而成,第一纤维层9的纵向纤维和第二纤维层10的横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采用粘合固定相连,通过纵向纤维层和横向纤维层之间的连接可以提高抗拉层的使用强度。弹性纤维采用聚烯烃弹性纤维或聚醚酯弹性纤维,弹性纤维不仅强度较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弹性,使PE膜不易被拉断,且提高了PE膜整体的弹性,有利于拉伸后的PE膜自动复原。
[0022]PE膜本体1的一端固定于卷筒2侧壁上,并沿其轴向缠绕于卷筒2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PE膜本体1上等间隔设置有多条易撕线,使PE膜在指定位置容易被撕开,PE膜本体1的两侧边均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易撕口,易撕口对应位于易撕线的一端。
[0023]参见图2,固定机构包括转轴11、工作台12、下固定辊13和上固定辊14,转轴11穿过卷筒2的两端,以实现PE膜本体1相对于转轴11的旋转,下固定辊13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包括PE膜本体(1)、卷筒(2)和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膜本体(1)包括粘合固定相连的第一PE膜层(3)和第二PE膜层(4),所述第一PE膜层(3)的外侧粘合固定有第一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二PE 膜层的外侧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有抗拉层、阻燃层(5)和第二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和第二复合功能层均包括左加强条层(6)、右加强条层(7)和粘合固定于左加强条层(6)和右加强条层(7)之间的功能层(8),所述抗拉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粘合固定的第一纤维层(9)和第二纤维层(10),所述第一纤维层(9)上垂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加强柱(9.1),所述第二纤维层(10)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加强柱(9.1)相对应的圆孔(10.1),所述加强柱(9.1)插入并粘合固定于对应圆孔(10.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9)和加强柱(9.1)均采用弹性纤维纵向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纤维层(10)采用弹性纤维横向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层(9)的纵向纤维和第二纤维层(10)的横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采用粘合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纤维采用聚烯烃弹性纤维或聚醚酯弹性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复合型PE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条层(6)和右加强条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春晓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