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46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包括外包缠纤维层,所述外包缠纤维层的内部包覆有桑蚕丝短纤维,所述桑蚕丝短纤维的外表面缠绕有涤纶复合纤维,所述桑蚕丝短纤维的内圈包缠有第一内包缠纤维层,所述第一内包缠纤维层的内部包覆有第一尼龙复合纤维,所述第一尼龙复合纤维的内圈包缠有第二内包缠纤维层,所述第二内包缠纤维层的内部包覆有亚麻长纤维,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内部包覆有第一芯纱纤维,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外表面包缠有第二尼龙复合纤维。该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通过设置的桑蚕丝短纤维与涤纶复合纤维的配合,可以对第一内包缠纤维层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外包缠纤维层的抗拉伸效果和耐磨性。外包缠纤维层的抗拉伸效果和耐磨性。外包缠纤维层的抗拉伸效果和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


[0001]本技术涉及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

技术介绍

[0002]纤维是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纱分为:

短纤维纱,由短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分环锭纱、自由端纺纱、自拈纱等,

连续长丝,如天然蚕丝和化纤长丝,分加拈或不加拈、光滑长丝或变形长丝等,

短纤维与连续长丝组合纱,例如涤棉长丝包芯纱等,针对现有的纺纱技术,提出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22102507.9中公开了含抗菌吸湿外层结构的纤维纱线,涉及纤维纱线
,包括外防护层、保温材料以及改良型纤维纱线,外防护层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改良型纤维纱线,在所述外防护层和改良型纤维纱线之间的位置填充设置有保温材料,通过在原有纤维纱线的外部通过倍捻的方式,分别对应缠绕设置有壳聚糖纤维丝以及亚麻纤维丝,壳聚糖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本身在使用时,均具备优良的抗菌性能,可以提高原有纤维纱线在杀菌方面的功能,提高实用性,通过在原有纤维纱线的外部通过倍捻的方式,分别对应缠绕设置有聚酯纤维丝和棉纤维丝,聚酯纤维丝和棉纤维丝本身均具备吸湿的功能,而且吸湿率较大,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该装置存在柔韧性不足,且容易因一股线断裂导致缠绕松散,影响整体性能等问题。
[0004]因此,提出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包括外包缠纤维层,所述外包缠纤维层的内部包覆有桑蚕丝短纤维,所述桑蚕丝短纤维的外表面缠绕有涤纶复合纤维,所述桑蚕丝短纤维的内圈包缠有第一内包缠纤维层,所述第一内包缠纤维层的内部包覆有第一尼龙复合纤维,所述第一尼龙复合纤维的内圈包缠有第二内包缠纤维层,所述第二内包缠纤维层的内部包覆有亚麻长纤维,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内部包覆有第一芯纱纤维,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外表面包缠有第二尼龙复合纤维,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内圈包缠有第二芯纱纤维。
[0008]优选的,所述涤纶复合纤维的数量为六股,所述桑蚕丝短纤维的数量为六股,所述涤纶复合纤维的直径小于桑蚕丝短纤维的直径,所述涤纶复合纤维成网状螺旋包缠在桑蚕丝短纤维的外表面,所述涤纶复合纤维的壁体与桑蚕丝短纤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桑蚕丝短纤维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胶纤维,所述桑蚕丝短纤维顺时针缠绕在第一内包缠纤维层
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包缠纤维层的内表面设置有粘胶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尼龙复合纤维的数量为五股,所述第二尼龙复合纤维的直径小于亚麻长纤维的直径,所述第二尼龙复合纤维位于每两个相邻亚麻长纤维的中部外侧,所述第二尼龙复合纤维逆时针缠绕在亚麻长纤维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尼龙复合纤维的外表面与第二内包缠纤维层的内壁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亚麻长纤维的数量为五股,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外表面与第二内包缠纤维层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亚麻长纤维交叉式缠绕在第二芯纱纤维的外表面,所述亚麻长纤维的内壁与第一芯纱纤维的外表面通过粘胶纤维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芯纱纤维为直芯,所述第二芯纱纤维的外表面与亚麻长纤维的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第一芯纱纤维设置在亚麻长纤维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一芯纱纤维的直径小于第二芯纱纤维的直径,所述第二芯纱纤维的直径小于亚麻长纤维的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尼龙复合纤维的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在第二内包缠纤维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尼龙复合纤维成“S”状缠绕在第二内包缠纤维层的外表面。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通过设置的桑蚕丝短纤维与涤纶复合纤维的配合,可以对第一内包缠纤维层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外包缠纤维层的抗拉伸效果和耐磨性。
[0016]2、该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通过设置第一内包缠纤维层的内表面有粘胶纤维,桑蚕丝短纤维的外表面有粘胶纤维,亚麻长纤维的内壁与第一芯纱纤维的外表面通过粘胶纤维相连接,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因某一股纤维断裂导致松散,起到凝固聚集的作用。
[0017]3、该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通过设置的多种缠绕方式,可以增加外包缠纤维层的柔韧性和抗拉伸性,同时对第一芯纱纤维于第二芯纱纤维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第二芯纱纤维与第一芯纱纤维断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1、外包缠纤维层;2、桑蚕丝短纤维;3、涤纶复合纤维;4、第一内包缠纤维层;5、第一尼龙复合纤维;6、第二内包缠纤维层;7、亚麻长纤维;8、第一芯纱纤维;9、第二尼龙复合纤维;10、第二芯纱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包括外包缠纤维层1,外包缠纤维层1的内部包覆有桑蚕丝短纤维2,桑蚕丝短纤维2的数量为六股,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设置
有粘胶纤维,桑蚕丝短纤维2顺时针缠绕在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外表面,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缠绕有涤纶复合纤维3,涤纶复合纤维3的数量为六股,涤纶复合纤维3的直径小于桑蚕丝短纤维2的直径,涤纶复合纤维3成网状螺旋包缠在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涤纶复合纤维3的壁体与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紧密贴合,通过设置的桑蚕丝短纤维2与涤纶复合纤维3的配合,可以对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外包缠纤维层1的抗拉伸效果和耐磨性,桑蚕丝短纤维2的内圈包缠有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内表面设置有粘胶纤维,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内部包覆有第一尼龙复合纤维5,第一尼龙复合纤维5的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在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的外表面,第一尼龙复合纤维5成“S”状缠绕在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的外表面,第一尼龙复合纤维5的内圈包缠有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的内部包覆有亚麻长纤维7,亚麻长纤维7的数量为五股,亚麻长纤维7的外表面与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的内壁紧密贴合,亚麻长纤维7交叉式缠绕在第二芯纱纤维10的外表面,亚麻长纤维7的内壁与第一芯纱纤维8的外表面通过粘胶纤维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内表面有粘胶纤维,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有粘胶纤维,亚麻长纤维7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包括外包缠纤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缠纤维层(1)的内部包覆有桑蚕丝短纤维(2),所述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缠绕有涤纶复合纤维(3),所述桑蚕丝短纤维(2)的内圈包缠有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所述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内部包覆有第一尼龙复合纤维(5),所述第一尼龙复合纤维(5)的内圈包缠有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所述第二内包缠纤维层(6)的内部包覆有亚麻长纤维(7),所述亚麻长纤维(7)的内部包覆有第一芯纱纤维(8),所述亚麻长纤维(7)的外表面包缠有第二尼龙复合纤维(9),所述亚麻长纤维(7)的内圈包缠有第二芯纱纤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复合纤维(3)的数量为六股,所述桑蚕丝短纤维(2)的数量为六股,所述涤纶复合纤维(3)的直径小于桑蚕丝短纤维(2)的直径,所述涤纶复合纤维(3)成网状螺旋包缠在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所述涤纶复合纤维(3)的壁体与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桑蚕丝短纤维(2)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胶纤维,所述桑蚕丝短纤维(2)顺时针缠绕在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包缠纤维层(4)的内表面设置有粘胶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包芯纤维素纤维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尼龙复合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曾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