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036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弹力带主体,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实现与用户躯干以及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套紧相连,以便使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牵张力作用下相对用户躯干在预定的范围内活动。该装置避免了患儿植入起搏器后不能自主限制近起搏器侧手臂的活动,而造成起搏器电极或导线的意外脱落。该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上臂后伸、外展等动作,但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但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但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20世纪中期,起搏治疗开始应用于临床,改善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半世纪以来起搏技术发展迅速,起搏脉冲发生器变小,起搏电极明显变细。尽管仍缺乏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起搏装置,但是技术进步使得起搏治疗在儿科应用变得更为容易,越来越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儿童接受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
[0003]但儿童不是简单的成人缩小版,儿童起搏治疗与成人不同,具有自身特殊性。首先,儿童处于生长期,心腔内电极会随着心脏增大而出现拉伸,因此术中要预留一定的电极长度供生长需要。另外,儿童的社会活动及运动较多,术后急性期或植入早期电极脱位风险较大,尤其是植入侧上臂过度外伸、外展时增加电极脱位风险,儿童起搏依赖程度高,起搏电极稳定性至关重要,如果脱位将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另外,儿童活动时经常有植入上臂过度外伸,外展的情况还会造成预留弯度过早松解,影响远期电极功能及心脏功能。因此,儿童起搏器植入后要求植入侧上臂制动时间一般为3至6个月。但儿童年龄小,配合程度低,自主控制能力差,活动时经常有患侧上臂过度外伸,外展的情况发生,家长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全天关注患儿上臂制动情况,十分牵涉精力。另一方面,过度制动又影响儿童正常活动,甚或体格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可以避免植入侧上臂过度抻拉的同时也允许上臂在允许范围内活动,从而安全有效的保证儿童起搏电极稳定性,同时能促进儿童后恢复及其正常活动。
[0005]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弹力带主体,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000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实现与用户躯干以及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套紧相连,以便使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牵张力作用下相对用户躯干在预定的范围内活动。
[0008]优选地: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回折并与所述弹力带主体相连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回折并与所述弹力带主体相连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0009]优选地: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纽扣,所述弹力带主体上形成有用于实现与所述纽扣相连的扣眼。
[0010]优选地: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多个纽扣,多个所述纽扣彼此分离并沿所述弹力带主体的周向呈一定间隔布置。
[0011]优选地:所述纽扣为手缝扣或四合扣。
[0012]优选地:所述弹力带主体的宽度为4

6厘米。
[0013]优选地:所述弹力带主体的材质为弹性编织带。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编织带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上层弹性织带、下层弹性织带,所述上层弹性织带与所述下层弹性织带之间设有涤纶织带,所述涤纶织带由经线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经线纬线的纱线均由涤纶高弹丝与PBT高弹丝混纺而成。
[0015]优选地:所述弹性编织带包括由纱线编织而成的弹性织带,弹性织带的正反两面均设有亲水纺粘无纺布层,所述亲水纺粘无纺布层上设有亲水熔喷层,亲水纺粘无纺布层和亲水熔喷层之间具有储水腔室,亲水熔喷层上设有与储水腔室连通的导流纹路。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装置可以包括弹力带主体,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实现与用户躯干以及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套紧相连,以便使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牵张力作用下相对用户躯干在预定的范围内活动。该装置分为身体侧与手臂侧两部分,使用时将身体侧部分固定于患儿腰部,手臂侧固定于需制动的手臂。该装置避免了患儿植入起搏器后不能自主限制近起搏器侧手臂的活动,而造成起搏器电极或导线的意外脱落。该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上臂后伸、外展等动作,但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
[0018]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力带主体的一种材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力带主体的另一种材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弹力带主体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纽扣4、上层弹性织带5、下层弹性织带6、涤纶织带7、涤纶高弹丝8、PBT高弹丝9、亲水纺粘无纺布层10、亲水熔喷层11、储水腔室12、导流纹路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弹力带主体1,所述弹力带主体1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所述弹力带主体1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3;可以想到的是,该第一连接部2以及第二连接部3可以采用独立的结构与弹力带主体相连,也可以采用与弹力带主体形成一体结构,具体的,所述弹力带主体1的第一端回折并与所述弹力带主体相连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2;所述弹力带主体1的第二端回折并与所述弹力带主体相连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3。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带主体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弹力带主体1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纽扣4,所述弹力带主体1上形成有用于实现与所述纽扣相连的扣眼。为了方便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内圈大小的调节,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多个纽扣,多个所述纽扣彼此分离并沿所述弹力带主体的周向呈一定间隔布置。所述纽扣为手缝扣或四合扣。
[002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分别用于实现与用户躯干以及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套紧相连,以便使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牵张力作用下相对用户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力带主体,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回折并与所述弹力带主体相连后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回折并与所述弹力带主体相连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实现与用户躯干以及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套紧相连,以便使用户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在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牵张力作用下相对用户躯干在预定的范围内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纽扣,所述弹力带主体上形成有用于实现与所述纽扣相连的扣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侧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弹力带主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有多个纽扣,多个所述纽扣彼此分离并沿所述弹力带主体的周向呈一定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永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河李小梅古亚莉於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信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