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992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捕集装置、火花捕集器、布袋除尘器、风机和排烟筒,所述烟气捕集装置包括加料平台,所述加料平台旁设置有前后两个交替工作的中频炉,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中频炉一侧设置有钢包车,所述前后两个中频炉之间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集烟罩,所述集烟罩覆盖于其中一中频炉和钢包车之上,所述加料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向中频炉投料的加料车,所述加料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排烟主管道,所述排烟主管道与集烟罩之间设置有自动切换阀,所述自动切换阀可根据集烟罩的实际位置进行风量开关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具有工序简单、工作效率高、成本损耗小、烟气捕集效果好的优点。果好的优点。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冶金领域,出于环保等因素考虑,均需要采用烟气捕集系统对冶金时产生的烟气进行捕集处理。现有的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0003]一、目前中频炉的烟气捕集形式以伞形旋转罩为主,伞形旋转罩架设在中频炉的炉口上方,以两台中频炉中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交替地罩在两台中频炉的炉口上方。加料时,旋转罩移开,直接通过车间顶上的行车加料;出钢时,中频炉炉台向前翻转,炉口处于伞形罩的罩口之外。在这两种情况下,伞形罩处于失位状态,无法有效地将烟气抽走,造成烟气直接扩散到车间内,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另外,由于在炼钢过程中加料频繁,伞形罩在炉口上方的有效工作时间很短,烟气捕集率低于50%左右。目前,有些厂家采用通过屋顶二次除尘排烟的方式来解决伞形罩未能捕集而扩散在车间内的余烟。二次除尘排烟需在厂房顶部布置若干吸风罩,通过独立的除尘设备将余烟抽走。采用这种方式,系统排风量要求高,设备投资大,使用成本高,另外由于吸风罩罩口风速慢,排烟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冬季大气气压较低的情况下,散发的余烟淤积在车间底部而无法到达厂房顶部而无法将车间内的余烟有效地排出。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082003690104公开了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装置,能够较好的实现烟气的捕集,但采用单向往返的加料小车对中频炉进行投料,加料速度慢,影响冶金效率;集烟罩与排烟总管之间是通过可转动的排烟管连接,占用空间大,无法满足工厂复杂的工况需求;且在实际中频炉冶炼过程中发现,在中频炉工位切换时集烟罩跟随切换时,因炉体上方高温,导致阀门电动头受到高温辐射损坏,最终导致管网无法及时切换风量,造成有效风量无为损耗,严重影响本工位和其他工位的烟尘捕集效果,甚至破坏整个系统风量平衡;
[0005]二、目前在实际中频炉冶炼过程中发现,由于业主方回收的钢铁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尤其在投放含油率较高的废钢冶炼过程中容易造成火花飞溅,导致火花飞溅随着负压进入管道,进入除尘器中,造成除尘布袋被火花烫穿孔,导致烟气过滤效果变差,排放不达标,甚至严重时导致除尘器灰斗中含碳量较高的积灰复燃,造成安全事故。
[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烟气捕集系统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成本损耗大、烟气捕集效果差,导致车间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到车间工人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成本损耗大、烟气捕集效果差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烟气捕集装置、火花捕集器、布袋除尘器、风机和排烟筒,
[0009]所述烟气捕集装置包括加料平台,所述加料平台旁设置有前后两个交替工作的中频炉,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中频炉一侧设置有钢包车,所述前后两个中频炉之间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集烟罩,所述集烟罩覆盖于其中一中频炉和钢包车之上,所述加料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向中频炉投料的加料车,所述加料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排烟主管道,所述排烟主管道与集烟罩之间设置有自动切换阀,所述自动切换阀可根据集烟罩的实际位置进行风量开关控制;
[0010]所述火花捕集器用于对烟气进行二次捕集火花处理;
[0011]所述布袋除尘器用于对烟气进行粉尘净化处理;
[0012]所述风机用于将处理过的烟气引进排烟筒,通过排烟筒排出。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切换阀包括两个前后平行的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与排烟主管道相连通的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切换机构,前后两个切换机构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自动切换阀还包括与集烟罩的排烟口相连接的移动管道,所述移动管道的顶部设置有撞块机构,所述撞块机构与联动机构相配合带动前后两个切换机构实现开关动作。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阀板,所述阀板的顶部通过竖立的上阀杆与阀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上阀杆的顶端伸出阀体外,所述阀板的底部通过竖立的下阀杆与阀体的底部转动连接;
[0015]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前后两端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与上阀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臂的中部与连杆的端部相连接。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加料平台上设置有前后两个双行轨道,所述双行轨道包括两条末端交叉布置的直线轨道,两条直线轨道上均滑动连接有加料车。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火花捕集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灰斗的底部设置有卸灰阀,所述筒体的内壁自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块向下倾斜的挡板,多块挡板上下交错布置。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布袋除尘器包括三个相连通的除尘腔室,所述除尘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除尘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卸灰阀。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火花捕集器与布袋除尘器之间设置有野风阀。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与排烟筒之间设置有消音器。
[0021]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烟筒上设置有浓度监测装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捕集装置、火花捕集器、布袋除尘器、风机和排烟筒,其工序简单、投资成本小,其中中频炉加料、冶炼、出钢各阶段烟气通过集烟罩捕集排入排烟主管道内,因而烟气不会直接扩散到车间内,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烟气捕集效果好,烟气捕集率高达95%;另外,自动切换阀可根据集烟罩的实际位置进行风量开关控制,有效避免了风量的损耗,提高烟气捕集效果;
[0024]2、本技术在烟气捕集装置与布袋除尘器之间增设有火花捕集器,可有效捕集到烟气中夹带的火花,避免火花溅随着负压进入管道和布袋除尘器中,影响烟气过滤效果,
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0025]3、在冶炼过程中,通过自带的加料车对中频炉加料,采用双行轨道使得两个加料车可交替对同一中频炉加料,不间断得投料大大提高了加料速度,从而提高整体的冶金效率;
[0026]4、集烟罩顶部设置火花隔离罩可有效防止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火花飞溅到外面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0030]图3为自动切换阀的两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中单个阀体与移动管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中B

B剖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烟气捕集装置(1)、火花捕集器(2)、布袋除尘器(3)、风机(4)和排烟筒(5),所述烟气捕集装置(1)包括加料平台(101),所述加料平台(101)旁设置有前后两个交替工作的中频炉(102),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中频炉(102)一侧设置有钢包车(105),所述前后两个中频炉(102)之间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集烟罩(103),所述集烟罩(103)覆盖于其中一中频炉(102)和钢包车(105)之上,所述加料平台(101)上设置有用于向中频炉(102)投料的加料车(106),所述加料平台(101)的上方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排烟主管道(107),所述排烟主管道(107)与集烟罩(103)之间设置有自动切换阀(104),所述自动切换阀(104)可根据集烟罩(103)的实际位置进行风量开关控制;所述火花捕集器(2)用于对烟气进行二次捕集火花处理;所述布袋除尘器(3)用于对烟气进行粉尘净化处理;所述风机(4)用于将处理过的烟气引进排烟筒(5),通过排烟筒(5)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阀(104)包括两个前后平行的阀体(104.1),所述阀体(104.1)内部设置有与排烟主管道(107)相连通的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切换机构(104.2),前后两个切换机构(104.2)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04.3),所述自动切换阀(104)还包括与集烟罩(103)的排烟口相连接的移动管道(104.4),所述移动管道(104.4)的顶部设置有撞块机构(104.5),所述撞块机构(104.5)与联动机构(104.3)相配合带动前后两个切换机构(104.2)实现开关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频炉烟气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104.2)包括竖向布置的阀板(104.2.1),所述阀板(104.2.1)的顶部通过竖立的上阀杆(104.2.2)与阀体(104.1)的顶部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朗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