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989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中长跑测试系统,属于体育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和中央主机,所述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中央主机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电子发令枪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激光发射单元和激光接收单元建立连接,在指令发出时,控制激光发射单元开启和激光接收单元计时开始;通过设定在计时点的激光发射单元和设置在运动员身上的激光接收单元来判定运动员是否到达终点,激光接收单元接收到激光发射单元的特定频率光线后停止计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央主机进行该运动员的数据传输,解决了多人运动同时计时的难题,提高赛事水平,减少裁判人员的数量,减轻繁琐的管理任务,节约人力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长跑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体育检测
,涉及到一种中长跑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中长跑比赛、训练项目中的计时记圈方式都是采用人工笔录、摄像等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主观因素,以致于造成人为的误差,也存在人为作弊的可能。在超过20人的测试中,多人同时通过计时点,传统方式不能给出客观、公平、准确的成绩评定。在圈数比较多的比赛中,传统方式需要大量的裁判人员进行计时记圈,浪费人力物力。为了能够为长跑测试项目提供公平、准确的成绩判断,解决人数多时的测试准确性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赛项目智能计时记圈系统,该系统能客观准确的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作出公平、准确的判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中长跑测试系统,通过激光收发单元实现自动计时记圈,在参赛人数多,比赛圈数多的情况下,能客观准确的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作出公平、准确的判定。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中长跑测试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和中央主机,所述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中央主机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
[0006]所述激光接收单元包括光电二极管D1、晶体管Q1、三极管Q2、运放U2和控制器,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阴极串联电阻R12后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阳极串联电阻R1后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阳极经电容C1耦合后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串联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后连接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与阈值电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阈值电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变阻器RP1、电阻R13和电阻R14,所述变阻器RP1的一端与12V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和所述电阻R14的串联点作为阈值电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
[0007]进一步,所述激光接收单元还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8和电阻R9后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控制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8和电阻R9的连接点,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0和电阻R11后接地,所述电阻R10和电阻R11的连接点连接控制器。
[0008]进一步,所述激光接收单元还包括计数器U3和比较器U4,所述计数器U3的CCL脚和RCK脚连接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所述计数器U3的OE脚和CE脚接地,所述计数器U3的Q0~Q3脚依次连接比较器U4的Q0~Q3脚,所述比较器U4的P0~P3脚依次连接开关SW1~SW4的公共脚,所述开关SW1~SW4的常闭脚均连接电压源VCC,所述开关SW1~SW4的常开脚均接地,所
述比较器U4的O(P=Q)脚借助非门U5连接计数器U3的CCL脚,所述比较器U4的O(P=Q)脚连接控制器。
[0009]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为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
[0010]进一步,所述激光发射单元包括设置在计时点的龙门架和多个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且发光端竖直向下,每个所述激光发射器的光源发射端均设有透镜。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是:
[0012]先由电子发令枪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激光发射单元和激光接收单元建立连接,在指令发出时,控制激光发射单元开启和激光接收单元计时开始。通过设定在计时点的激光发射单元和设置在运动员身上的激光接收单元来判定运动员是否到达终点,激光接收单元接收到激光发射单元的特定频率光线后停止计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央主机进行该运动员的数据传输,解决了多人运动同时计时的难题,提高赛事水平,减少裁判人员的数量,减轻繁琐的管理任务,节约人力成本。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电路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电路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中长跑测试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和中央主机,所述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中央主机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
[0020]具体实施例1,如图2所示,所述激光接收单元包括光电二极管D1、晶体管Q1、三极管Q2、运放U2和控制器,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阴极串联电阻R12后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阳极串联电阻R1后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阳极经电容C1耦合后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串联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后连接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与阈值电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阈值电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变阻器RP1、电阻R13和电阻R14,所述变阻器RP1的一端与12V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和所述电阻R14的串联点作为阈值电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
[0021]12V电池通过接口P1连接在电路中,光电二极管D1在12V电池作用下处于截止状态,只能通过微弱的反向电流,当接收到被调制后的红外光后,反向电流增大,输出信号先经过晶体管Q1前级放大,再经过三极管Q2适当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电阻R15后转换为电压
信号输入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4的分压比较,输出高电平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计时,控制器将计时信息和该激光接收器设定的编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中央主机。
[0022]具体实施例2,如图3所示,所述激光接收单元还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8和电阻R9后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控制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8和电阻R9的连接点,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0和电阻R11后接地,所述电阻R10和电阻R11的连接点连接控制器。
[0023]三极管Q4和三极管Q3组成电量检测电路,由控制器发送高电平控制信号,三极管Q4导通,如果电量充足,拉动三极管Q3导通,经电阻R15、R14分压后,控制器的P0.3脚接收到反馈的电信号,当电池没电时,三极管Q3不导通,控制器接收不到反馈的电信号,判定为电池没电需要更换,保证了激光接收单元的正常使用,避免在运动员比赛中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长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和中央主机,所述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电子发令枪、中央主机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激光接收单元包括光电二极管D1、晶体管Q1、三极管Q2、运放U2和控制器,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阴极串联电阻R12后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阳极串联电阻R1后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D1的阳极经电容C1耦合后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串联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后连接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与阈值电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阈值电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变阻器RP1、电阻R13和电阻R14,所述变阻器RP1的一端与12V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和所述电阻R14的串联点作为阈值电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长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接收单元还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8和电阻R9后连接12V电池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佳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