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89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辊轴类淬火硬度均匀性的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密封连接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上部之间的顶板、外筒体上的连接座、与外筒体上的水管孔相接通的水管接头、密封连接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下部之间的底板、均匀开设在内筒体内壁上的喷头;水管接头与外筒体的径向呈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辊轴类表面热处理淬火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显著提高辊轴类淬火硬度均匀性的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大型、中小型有表面硬度要求的辊轴类加工企业中,表面淬火的喷水装置通常采用铝制品淬火环,此类淬火环不易生锈,防腐化,不易产生磁性、重量轻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此类淬火环装置主要包括顶板、内筒体、外筒体、密封橡胶、底板、水管接头、连接座、喷头、不锈钢螺钉等,进出水接头与外墙壁垂直连接,实现淬火液的输入,淬火环装置整个采用上锥下直的方式,内环上部采用带锥度的锥筒,让淬火液一定方向斜下方喷射,下半部采用圆柱筒,出水方向为直喷。通过淬火泵控制淬火液进出水流量,调整压力。工作时淬火环上部淬火液以一定方向斜下方喷射至辊轴淬火表面上,下面一部分淬火液直喷到加热的辊轴上实现工件表面冷却。此种淬火环进水管道垂直于淬火环外筒体,淬火环内腔为一体,淬火液垂直进入内腔,造成水管接头进口附近淬火液充足,其余远离水管接头进口的内腔部位淬火液少于水管接头进口附近淬火液,造成内环上不同部位的出水孔淬火液水压不同,引起工件硬度均匀性不好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解决淬火液水压均衡性,同时实现改善淬火液喷射到工件表面时返溅现象,提升淬火液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工件淬火表面硬度均匀性的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密封连接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上部之间的顶板、安装在外筒体上的连接座、与外筒体上的水管孔相接通的水管接头、通过密封橡胶和不锈钢螺钉密封连接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下部之间的底板、均匀开设在内筒体内壁上的喷头;所述水管接头与外筒体的径向呈60
°
角相连接,所述内筒体、外筒体、顶板和底板经过组装后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筒体,内筒体上方为锥面,下方为直面,锥面和直面夹角为152
°
,在锥面与直面之间的结合面处的筒体内部设置有带孔的分隔板,分隔板将筒体内部上锥部分和下直部分的空间有效隔开。
[0005]所述水管接头与数个机组的供水泵相连,通过调整供水泵的流速确保容器内淬火液压力达到设定要求。
[0006]所述内筒体、外筒体、顶板和底板均为铝板,各部分铝板焊接并装配成一个密封的筒体。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使用时进出水管接头将水流以60
°
进入淬火环内腔,在淬火环内腔内有序流动,实现淬火环内腔不同部位淬火液均充盈,从而达到淬火环内腔不同部位淬火液水压均衡,当下腔水量充满后,通过隔板的阻挡,将上部水无方向性,从而实现上部淬火水斜喷淬火液水压均衡、稳定。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传统喷水环剖开示意图。
[0009]图2为喷水环内壁小孔剖视图。
[0010]图3为传统喷水环俯视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改进型喷水环剖开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改进型喷水环俯视图。
[0013]图6为本技术的改进型喷水环的分隔板的俯视图。
[0014]图中标注为:1、顶板;2、内筒体;3、外筒体;4、连接座;5、水管接头;6、密封橡胶;7、喷头;8、不锈钢螺钉;9、底板;10、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4、5、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包括内筒体2、外筒体3、密封连接在内筒体2和外筒体3上部之间的顶板1、安装在外筒体3上的连接座4、与外筒体3上的水管孔相接通的水管接头5、通过密封橡胶6和不锈钢螺钉8密封连接在内筒体2和外筒体3下部之间的底板9、均匀开设在内筒体2内壁上的喷头7;所述水管接头5与外筒体3的径向呈60
°
角相连接,所述内筒体2、外筒体3、顶板1和底板9经过组装后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筒体,内筒体2上方为锥面,下方为直面,锥面和直面夹角为152
°
,在锥面与直面之间的结合面处的筒体内部设置有带Φ20孔的分隔板10,分隔板10将筒体内部上锥部分和下直部分的空间有效隔开。
[0016]所述水管接头5与数个机组的供水泵相连,通过调整供水泵的流速确保容器内淬火液压力达到设定要求。所述内筒体2、外筒体3、顶板1和底板9均为铝板,各部分铝板焊接并装配成一个密封的筒体,筒体上还设有水管接头与外筒体60
°
连接,水管接头与数个机组的供水泵相连,通过调整供水泵的流速确保容器内淬火液压力达到设定要求。内筒体上方为锥面,下方为直面,锥面和水平面夹角为62
°
,在锥面与直面之间增加带Φ20孔的隔板,目的是在较高水压的作用下,实现淬火环内腔不同部位淬火液均充盈,从而达到淬火环内腔不同部位淬火液水压均衡,淬火液可以均匀的喷射在工件上,改善因淬火水压不均衡造成工件表面软点,从而达到辊轴类产品表面硬度均匀的目的。
[0017]进出水管接头与外筒体采用60
°
连接方式,实现淬火液的以一定角度进入淬火环内腔,促使淬火液在淬火环内部有序流动,实现淬火环内腔不同部位淬火液水压均衡,淬火环装置整个内环上有均匀密布小出水孔,淬火环依然采用上锥下直的方式,内环上部采用带锥度的锥筒,目的是让淬火淬向斜下方喷射,下半部采用圆柱筒,出水方向为直喷。通过带孔的隔板将上锥与下直分开,控制淬火液的流动方向,将进入上部的淬火液无方向性,均衡内环上部锥筒淬火液压力,工作时淬火液上部向斜下方喷射至辊轴淬火表面上,下一部分淬火液斜喷到加热的辊轴上实现工件表面冷却,提高工件表面硬度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辊轴类双频淬火环装置,包括内筒体(2)、外筒体(3)、密封连接在内筒体(2)和外筒体(3)上部之间的顶板(1)、安装在外筒体(3)上的连接座(4)、与外筒体(3)上的水管孔相接通的水管接头(5)、通过密封橡胶(6)和不锈钢螺钉(8)密封连接在内筒体(2)和外筒体(3)下部之间的底板(9)、均匀开设在内筒体(2)内壁上的喷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头(5)与外筒体(3)的径向呈60
°
角相连接,所述内筒体(2)、外筒体(3)、顶板(1)和底板(9)经过组装后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筒体,内筒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振伟刘显用王鸿邓晶晶张萌刘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