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少林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的齿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79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的齿轮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由六个相同功能的小齿轮组和固定轴承座组成。与原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齿轮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齿轮组可使转子全部沿圆轨道运动,气缸端面可通过转子与固定轴承座间隙内气体的流动阻力密封,无需密封片,从而减小摩擦。同时齿轮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更小。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的齿轮组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的一种改进齿轮组。

技术介绍

[0002]“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申请号CN202010694884.0)实施例一(后文称“原专利技术”)中,气缸端面靠密封片进行密封,密封片与隔板和转子端面存在摩擦。本技术通过改进齿轮组结构,使转子端面与隔板间留有一定间隙,靠间隙内气体的流动阻力密封气缸,无需密封片,从而减小摩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原专利技术基础上,逆时针排列的六个转子依次按下述相位角,沿圆轨迹公转同时反向自转,自转角速度是公转的一半。公转相位角:φ2+ω1t

π/3、φ1‑
ω1t

π、φ2+ω1t+π/3、φ1‑
ω1t

π/3、φ2+ω1t

π、φ1‑
ω1t+π/3(φ1、φ2为公转初始相位角;t为时间;ω1为公转角速度);自转相位角:φ3‑
ω1t/2

4π/3、φ4+ω1t/2、φ3‑
ω1t/2+4π/3、φ4+ω1t/2

4π/3、φ3‑
ω1t/2、φ4+ω1t/2+4π/3(φ3、φ4为自转初始相位角,其值由φ1、φ2决定)。由于转子没有椭圆形公转轨迹,可以不使用密封片进行密封。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有两种技术方案来设计齿轮组。方案一:如图1所示,齿轮(4)与固定的齿圈(5)啮合,分度圆半径分别是公转半径的2倍和3倍。齿轮(4)一端穿过安装在前轴承座(1)上的内轴承(3),并穿过前轴承座(1)露出六棱柱头部用以联结转子,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后轴承座(6)上的内轴承(3)。固定的外轴承(2)套在前轴承座(1)和后轴承座(6)上,支撑其绕自身中心旋转。输出齿轮(7)通过胶合或过盈配合联结在后轴承座(6)上。装配后如图2所示,前轴承座(1)和后轴承座(6)自转一圈,同时齿轮(4)绕齿圈(5)中心公转一圈并反向自转半圈,从而带动转子实现其运动。将六组这样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依次安装在前固定轴承座(9)和后固定轴承座(10)内部的安装孔内,并使输出齿轮(7)相互啮合,就得到实现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如图3所示,其中六个相同的转子(23)组成转子组。需要指出,由于齿圈半径较大,为避免干涉分为两层错开安装,对应的齿轮(4)错开一个齿宽成为齿轮二(8)如图4所示。齿轮(4)、齿轮二(8)与齿圈(5)错开安装情况如图5所示。
[0005]方案二:如图6所示,内部大轴承(12)和内部小轴承(13)安装在上轴承座(11)和下轴承座(20)的三个安装孔内。固定的外部大轴承(14)套在上轴承座(11)和下轴承座(20)外侧,支撑其自转。输出齿轮二(21)胶合或过盈装配在下轴承座(20)外侧。变速齿轮(17)的大齿(17.1)与约束齿圈(18)啮合,分度圆半径分别是公转半径的1倍和2倍。变速齿轮小齿(17.2)与传动齿轮(15)啮合,齿数比为3:4。传动齿轮(15)与输入齿轮(16)啮合,分度圆半径均等于公转半径。输入齿轮(16)与约束齿圈(18)中心距等于公转半径。上轴承座(11)和下轴承座(20)自转一圈时,输入齿轮(16)绕约束齿圈(18)中心转一圈,并反向自转半圈。隔套(19)起着定位约束齿圈(18)的作用。齿轮组装配后如图7所示。将六个这样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依次安装在固定轴承座(22)的六个安装孔内,同时保持输出齿轮二(21)相互
啮合,就得到实现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如图8所示。
[0006]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气缸端面可通过转子与固定轴承座间隙内气体的流动阻力密封,无需密封片,从而减小摩擦。同时齿轮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方案一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装配示意图。
[0008]图2是方案一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方案一实现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方案一错位的两齿轮结构对比示意图。
[0011]图5是方案一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两个齿轮组装配示意图。
[0012]图6是方案二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装配示意图。
[0013]图7是方案二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14]图8是方案二实现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前轴承座,2—外轴承,3—内轴承,4—齿轮,5—齿圈,6—后轴承座,7—输出齿轮,8—齿轮二,9—前固定轴承座,10—后固定轴承座,11—上轴承座,12—内部大轴承,13—内部小轴承,14—外部大轴承,15—传动齿轮,16—输入齿轮,17—变速齿轮,17.1—变速齿轮大齿,17.2—变速齿轮小齿,18—约束齿圈,19—隔套,20—下轴承座,21—输出齿轮二,22—固定轴承座,23—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齿轮(4)与固定的齿圈(5)啮合,分度圆半径分别是公转半径的2倍和3倍。齿轮(4)一端穿过安装在前轴承座(1)上的内轴承(3),并穿过前轴承座(1)露出六棱柱头部用以联结转子,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后轴承座(6)上的内轴承(3)。固定的外轴承(2)套在前轴承座(1)和后轴承座(6)上,支撑其绕自身中心旋转。输出齿轮(7)通过胶合或过盈配合联结在后轴承座(6)上。装配后如图2所示,前轴承座(1)和后轴承座(6)自转一圈,同时齿轮(4)绕齿圈(5)中心公转一圈并反向自转半圈,从而带动转子实现其运动。将六组这样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依次安装在前固定轴承座(9)和后固定轴承座(10)内部的安装孔内,并使输出齿轮(7)相互啮合,就得到实现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如图3所示。
[0018]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内部大轴承(12)和内部小轴承(13)安装在上轴承座(11)和下轴承座(20)的三个安装孔内。固定的外部大轴承(14)套在上轴承座(11)和下轴承座(20)外侧,支撑其自转。输出齿轮二(21)胶合或过盈装配在下轴承座(20)外侧。变速齿轮(17)的大齿(17.1)与约束齿圈(18)啮合,分度圆半径分别是公转半径的1倍和2倍。变速齿轮小齿(17.2)与传动齿轮(15)啮合,齿数比为3:4。传动齿轮(15)与输入齿轮(16)啮合,分度圆半径均等于公转半径。输入齿轮(16)与约束齿圈(18)中心距等于公转半径。上轴承座(11)和下轴承座(20)自转一圈时,输入齿轮(16)绕约束齿圈(18)中心转一圈,并反向自转半圈。隔套(19)起着定位约束齿圈(18)的作用。齿轮组装配后如图7所示。将六个这样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依次安装在固定轴承座(22)的六个安装孔内,同时保持输出齿轮二(21)相互
啮合,就得到实现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如图8所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的齿轮组,其特征是:由六组相同功能的小齿轮组和前、后固定轴承座组成;齿轮(4)与固定的齿圈(5)啮合,分度圆半径分别是公转半径的两倍和三倍;齿轮(4)一端穿过安装在前轴承座(1)上的内轴承(3),并穿过前轴承座(1)露出六棱柱头部用以联结转子,另一端插入安装在后轴承座(6)上的内轴承(3);固定的外轴承(2)套在前轴承座(1)和后轴承座(6)上,支撑其绕自身中心旋转;输出齿轮(7)通过胶合或过盈配合联结在后轴承座(6)上;前轴承座(1)和后轴承座(6)自转一圈,同时齿轮(4)绕齿圈(5)中心转一圈并反向自转半圈,从而带动转子实现其运动;将六组这样实现单个转子运动的齿轮组依次安装在前固定轴承座(9)和后固定轴承座(10)内部的安装孔内,并使输出齿轮(7)相互啮合,就得到实现纯滚动内燃机转子组运动的齿轮组。2.一种用于多转子纯滚动内燃机的齿轮组,其特征是:由六组相同的小齿轮组和固定轴承座组成;内部大轴承(12)和内部小轴承(13)安装在上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少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