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69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康复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移动杆,移动杆采用n字型杆状结构,移动杆的一侧设有两个手扶支撑杆,两个手扶支撑杆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顶部两端上,移动杆下方竖直设有两个缓冲管和两个缓冲杆,两个缓冲杆分别套装在两个的中下部缓冲管内,两个缓冲杆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底端的两端上,两个缓冲杆的中上部分别套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上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底端以及缓冲管的顶端上,两个缓冲管的外侧分别设有移动轮,移动杆上设有休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缓冲效果好,防护效果好,方便患者进行休息,便于携带物品,方便来往人员进行避让,使用舒适的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康复辅助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患者在进行走路训练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手臂的力量来带动腿部进行运动,一旦遇到路面颠簸等情况,患者双手无法牢固握紧辅助装置,容易导致双手滑落,使得整个身体失去支撑力量,从而导致摔倒等情况,这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而且患者进行行走时往往需要携带水杯等物品,然而患者双手需要牢固握紧辅助装置,导致患者不方便携带物品,同时患者进行行走的过程中,患者容易感到劳累,现在的辅助装置无法满足患者随时休息的需求,使得患者在劳累或疼痛时,难以第一时间进行休息,从而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造成影响;另外,患者起身或坐下时,往往需要依靠手臂的力量带动自身来完成,但是对于起身或坐下的患者来说,行走辅助装置的握紧支撑部偏高,患者难以借助行走辅助装置完成起身或坐下的操作,从而便于患者进行起身或坐下的操作。
[0003]因此,生产一种使用方便,缓冲效果好,防护效果好,方便患者进行休息,便于携带物品,方便来往人员进行避让,使用舒适的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缓冲效果好,防护效果好,方便患者进行休息,便于携带物品,方便来往人员进行避让,使用舒适的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移动杆,所述的移动杆采用n字型杆状结构,移动杆的一侧设有两个手扶支撑杆,两个手扶支撑杆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顶部两端上,移动杆下方竖直设有两个缓冲管和两个缓冲杆,两个缓冲杆分别套装在两个的中下部缓冲管内,两个缓冲杆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底端的两端上,两个缓冲杆的中上部分别套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上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底端以及缓冲管的顶端上,两个缓冲管的外侧分别设有移动轮,移动轮通过螺钉固定在缓冲管的外壁上,所述的移动杆上设有休息装置。
[0006]所述的休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加固杆,加固杆的两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中部两端上,加固杆的外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宽度与加固杆的长度相吻合,支撑板的内壁上粘接有两个铰接环,两个铰接环分别套装在加固杆的两侧上,两个铰接环的外侧分别与移动杆的两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的移动杆的一侧水平设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加固杆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中部两端上,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粘接在两个手扶支撑杆的中部,移动杆与手扶支撑杆之间设有两个限位环,两个限位环分别套装粘接在两个连接杆上,两个限位环之间距离不大于支撑板的宽度。
[0007]所述的加固杆的下方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两端上,支撑板的底端上开设有限位槽,固定杆套装在限位槽内,限位槽的槽宽与固定杆的直径相吻
合,限位槽的槽高不小于固定杆的直径。
[0008]所述的铰接环采用椭圆形环状结构,铰接环粘接在支撑板的内壁底部,铰接环的槽宽与加固杆的直径相吻合,铰接环的槽高不小于限位槽的槽高。
[0009]所述的支撑板的外壁粘接有缓冲垫,缓冲垫采用弹性橡胶支撑的板状结构,缓冲垫的外壁上设有反光层,反光层采用高亮度反光布制成的片状结构,反光层粘接在缓冲垫的中上部。
[0010]所述的支撑板的顶部内壁有开口向上的置物盒,置物盒的一侧粘接在支撑板的中部。
[0011]所述的两个缓冲管的外侧分别设有防护杆,防护杆采用倒置的L字型杆状结构,防护杆的底端采用半圆球状结构,防护杆的顶端粘接在缓冲管的外壁上,防护杆设在移动轮的内侧,防护杆的底端不低于移动轮的底端所在的平面。
[0012]所述的两个手扶支撑杆的中上部采用阶梯式杆状结构,手扶支撑杆的水平杆上套装粘接有防滑套,防滑套采用弹性橡胶制成的管状结构,防护套的内径与手扶支撑杆的直径相吻合,防滑套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槽,该防滑槽由多组凹槽等间距纵横交错组成。
[0013]所述的移动杆的顶部与手扶支撑杆的水平杆在竖直面的夹紧为80
°
至85
°

[0014]所述的手扶支撑杆的底端套装粘接有缓冲套,缓冲套采用弹性塑胶制成的桶状结构,缓冲套的内径与手扶支撑杆的直径相吻合。
[0015]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倾斜设置的移动杆,所述的移动杆采用n字型杆状结构,移动杆的一侧设有两个手扶支撑杆,两个手扶支撑杆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顶部两端上,移动杆下方竖直设有两个缓冲管和两个缓冲杆,两个缓冲杆分别套装在两个的中下部缓冲管内,两个缓冲杆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底端的两端上,两个缓冲杆的中上部分别套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上分别粘接在移动杆的底端以及缓冲管的顶端上,两个缓冲管的外侧分别设有移动轮,移动轮通过螺钉固定在缓冲管的外壁上,所述的移动杆上设有休息装置,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手扶支撑杆便于对移动杆以及患者进行支撑,并通过设有的缓冲管、缓冲杆和缓冲弹簧,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缓冲,避免患者无法牢固握紧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移动轮,便于患者推动本技术,从而方便患者使用本技术;其次,本技术通过设有的加固杆和连接杆,对本技术进行加固,使得本技术固定牢固,通过设有的支撑板、铰接环和限位环,便于患者坐在支撑板上进行休息,并通过设有的固定杆以及支撑板的底端上开设有限位槽,便于将支撑板卡扣固定到移动杆,从而便于对支撑板进行固定;再次,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缓冲垫、防滑套和缓冲套,提高本技术使用的舒适度,通过设有的反光层,方便来往人员注意到本技术,即方便来往人员进行避让,并通过设有的置物盒,便于放置随身携带的物品;另外,本技术通过设有防护杆,避免本技术往前倾斜摔倒,以及避免移动轮移动时发生碰撞,从而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并通过手扶支撑杆的中上部采用阶梯式杆状结构,便于患者通过握紧手扶支撑杆的水平杆进行起身或坐下,提高患者使用本技术的效果,使得本技术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支撑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3、4所示,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移动杆1,所述的移动杆1采用n字型杆状结构,移动杆1的一侧设有两个手扶支撑杆2,从而便于患者通过双手握住手扶支撑杆2进行支撑,两个手扶支撑杆2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顶部两端上,移动杆1下方竖直设有两个缓冲管3和两个缓冲杆4,两个缓冲杆4分别套装在两个的中下部缓冲管3内,两个缓冲杆4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底端的两端上,两个缓冲杆4的中上部分别套装有缓冲弹簧5,缓冲弹簧5的两端上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移动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杆(1)采用n字型杆状结构,移动杆(1)的一侧设有两个手扶支撑杆(2),两个手扶支撑杆(2)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顶部两端上,移动杆(1)下方竖直设有两个缓冲管(3)和两个缓冲杆(4),两个缓冲杆(4)分别套装在两个的中下部缓冲管(3)内,两个缓冲杆(4)的顶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底端的两端上,两个缓冲杆(4)的中上部分别套装有缓冲弹簧(5),缓冲弹簧(5)的两端上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底端以及缓冲管(3)的顶端上,两个缓冲管(3)的外侧分别设有移动轮(6),移动轮(6)通过螺钉固定在缓冲管(3)的外壁上,所述的移动杆(1)上设有休息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休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加固杆(7),加固杆(7)的两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中部两端上,加固杆(7)的外侧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宽度与加固杆(7)的长度相吻合,支撑板(8)的内壁上粘接有两个铰接环(9),两个铰接环(9)分别套装在加固杆(7)的两侧上,两个铰接环(9)的外侧分别与移动杆(1)的两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的移动杆(1)的一侧水平设有两个连接杆(10),两个连接杆(10)与加固杆(7)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连接杆(10)的一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中部两端上,两个连接杆(10)的另一端分别粘接在两个手扶支撑杆(2)的中部,移动杆(1)与手扶支撑杆(2)之间设有两个限位环(11),两个限位环(11)分别套装粘接在两个连接杆(10)上,两个限位环(11)之间距离不大于支撑板(8)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康复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杆(7)的下方设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两端分别粘接在移动杆(1)的两端上,支撑板(8)的底端上开设有限位槽(13),固定杆(12)套装在限位槽(13)内,限位槽(13)的槽宽与固定杆(12)的直径相吻合,限位槽(13)的槽高不小于固定杆(12)的直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承印张海龙王朋涛张来福柳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