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堤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42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堤保护结构,包括河堤主体和混凝土防护层,还包括防护砖,所述混凝土防护层铺设在所述河堤主体上,若干个所述防护砖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防护层上,所述防护砖包括带孔防护砖和平面防护砖,所述带孔防护砖上设有圆形孔洞、连接凸起A和连接凹槽A,所述平面防护砖上设有连接凸起B和连接凹槽B,所述平面防护砖与所述带孔防护砖通过所述连接凸起B与所述连接凹槽A、所述连接凹槽B与所述连接凸起A相配合。本申请装置在河堤的表面设置一层保护砖,防止混凝土堤坝经过长时间的洪水冲刷而出现裂缝进而出现决堤的情况发生。洪水冲刷而出现裂缝进而出现决堤的情况发生。洪水冲刷而出现裂缝进而出现决堤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堤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河堤保护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堤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堤,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筑堤可抵御洪水泛滥,挡潮放浪,保护堤内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建造混凝土堤坝,混凝土堤坝稳固性高,能经受住较大的防洪工程。但是混凝土堤坝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若是没有及时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洪水洗刷后,混凝土堤坝也会决堤,这样就相当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河堤保护结构。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河堤保护结构,包括河堤主体和混凝土防护层,还包括防护砖,所述河堤主体为梯形结构,所述河堤主体的右端面为倾斜面,所述混凝土防护层铺设在所述河堤主体的右端面上,所述防护砖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防护砖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防护层的上端面上,
[0005]所述防护砖包括带孔防护砖和平面防护砖,所述带孔防护砖和所述平面防护砖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带孔防护砖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左上侧的所述河堤主体的右端面上,
[0006]所述带孔防护砖上设有圆形孔洞、连接凸起A和连接凹槽A,所述带孔防护砖为正方形板块,所述圆形孔洞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的中间部位,所述圆形孔洞贯穿于所述带孔防护砖的左端面和右端面,
[0007]所述连接凸起A和所述连接凹槽A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连接凸起A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连接凹槽A为长方形凹槽,两个所述连接凸起A分别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前端面的上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两个所述连接凹槽A分别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后端面的下端部位和左端部位,所述连接凸起A与所述连接凹槽A相配合,相邻的所述带孔防护砖通过所述连接凸起A插入到所述连接凹槽A内进行连接,
[0008]所述平面防护砖上设有连接凸起B和连接凹槽B,所述平面防护砖为正方形板块,所述连接凸起B和所述连接凹槽B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连接凸起B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连接凹槽B为长方形凹槽,两个所述连接凸起B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前端面的上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两个所述连接凹槽B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后端面的下端部位和左端部位,所述连接凸起B与所述连接凹槽B相配合,相邻的所述平面防护砖通过所述连接凸起B插入到所述连接凹槽B内进行连接,
[0009]所述平面防护砖与所述带孔防护砖通过所述连接凸起B与所述连接凹槽A、所述连接凹槽B与所述连接凸起A相配合进行连接。
[0010]本技术中,所述防护砖为混凝土材质,所述带孔防护砖的长度与所述平面防
护砖的长度相同,所述带孔防护砖的宽度与所述平面防护砖的宽度相同,所述带孔防护砖的厚度与所述平面防护砖的厚度相同。
[0011]本技术中,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上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A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上端面的下方,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上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A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下端面的上方,
[0012]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右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A的右端面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右端面的左侧,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右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A的左端部位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左端面的右侧。
[0013]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凸起A的前端面与所述带孔防护砖的前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0014]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凸起B的前端面与所述平面防护砖的前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0015]本技术中,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上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B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上端面的下方,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上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B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下端面的上方,
[0016]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右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B的右端面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右端面的左侧,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右端部位的所述连接凸起B的左端部位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左端面的右侧。
[0017]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凸起B与所述连接凸起A相同,所述连接凹槽A与所述连接凹槽B相同。
[0018]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在河堤的表面设置一层保护砖,防止混凝土堤坝经过长时间的洪水冲刷而出现裂缝进而出现决堤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正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带孔防护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带孔防护砖的后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平面防护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平面防护砖的后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河堤主体-1;混凝土防护层-2;防护砖-3;带孔防护砖-3.1;圆形孔洞-3.1.1;连接凸起A-3.1.2;连接凹槽A-3.1.3;平面防护砖-3.2;连接凸起B-3.2.1;连接凹槽B-3.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
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河堤保护结构,包括河堤主体1和混凝土防护层2,还包括防护砖3,所述河堤主体1为梯形结构,所述河堤主体1的右端面为倾斜面,所述混凝土防护层2铺设在所述河堤主体1的右端面上,所述防护砖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防护砖3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防护层2的上端面上,所述防护砖3包括带孔防护砖3.1和平面防护砖3.2,所述带孔防护砖3.1和所述平面防护砖3.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带孔防护砖3.1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3.2左上侧的所述河堤主体1的右端面上,所述防护砖3为混凝土材质,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长度与所述平面防护砖3.2的长度相同,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宽度与所述平面防护砖3.2的宽度相同,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厚度与所述平面防护砖3.2的厚度相同。
[003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带孔防护砖3.1上设有圆形孔洞3.1.1、连接凸起A3.1.2和连接凹槽A3.1.3,所述带孔防护砖3.1为正方形板块,所述圆形孔洞3.1.1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中间部位,所述圆形孔洞3.1.1贯穿于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A3.1.2和所述连接凹槽A3.1.3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连接凸起A3.1.2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连接凹槽A3.1.3为长方形凹槽,两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堤保护结构,包括河堤主体(1)和混凝土防护层(2),其特征是:还包括防护砖(3),所述河堤主体(1)为梯形结构,所述河堤主体(1)的右端面为倾斜面,所述混凝土防护层(2)铺设在所述河堤主体(1)的右端面上,所述防护砖(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防护砖(3)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防护层(2)的上端面上,所述防护砖(3)包括带孔防护砖(3.1)和平面防护砖(3.2),所述带孔防护砖(3.1)和所述平面防护砖(3.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带孔防护砖(3.1)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3.2)左上侧的所述河堤主体(1)的右端面上,所述带孔防护砖(3.1)上设有圆形孔洞(3.1.1)、连接凸起A(3.1.2)和连接凹槽A(3.1.3),所述带孔防护砖(3.1)为正方形板块,所述圆形孔洞(3.1.1)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中间部位,所述圆形孔洞(3.1.1)贯穿于所述带孔防护砖(3.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A(3.1.2)和所述连接凹槽A(3.1.3)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连接凸起A(3.1.2)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连接凹槽A(3.1.3)为长方形凹槽,两个所述连接凸起A(3.1.2)分别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3.1)前端面的上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两个所述连接凹槽A(3.1.3)分别位于所述带孔防护砖(3.1)后端面的下端部位和左端部位,所述连接凸起A(3.1.2)与所述连接凹槽A(3.1.3)相配合,相邻的所述带孔防护砖(3.1)通过所述连接凸起A(3.1.2)插入到所述连接凹槽A(3.1.3)内进行连接,所述平面防护砖(3.2)上设有连接凸起B(3.2.1)和连接凹槽B(3.2.2),所述平面防护砖(3.2)为正方形板块,所述连接凸起B(3.2.1)和所述连接凹槽B(3.2.2)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连接凸起B(3.2.1)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连接凹槽B(3.2.2)为长方形凹槽,两个所述连接凸起B(3.2.1)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3.2)前端面的上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两个所述连接凹槽B(3.2.2)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防护砖(3.2)后端面的下端部位和左端部位,所述连接凸起B(3.2.1)与所述连接凹槽B(3.2.2)相配合,相邻的所述平面防护砖(3.2)通过所述连接凸起B(3.2.1)插入到所述连接凹槽B(3.2.2)内进行连接,所述平面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玲
申请(专利权)人:金乡县水利事业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