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20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其具有:主体围护结构、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及数据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不影响人流通过效率的同时能够完成消毒杀菌工作,人员可一次性快速通过,快速通过时进行消杀工作,同时能进行数据采集及体温监测;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拆卸以及运输和维护工作;1分钟表面除菌率达到50%以上,侧向进风口采用过滤体减少外部有菌环境对通道内部的干扰,热成像体温监测装置的使用减少人工测温工作并及时发现异常人群,采集人员信息后利于对异常人员进行防疫管控。通道内壁设置银离子涂覆层可防止交叉接触感染。采用风流交叉旋流体等离子体风流对撞技术消毒杀菌效果好。效果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高密度人员聚集区域成为防疫重中之重。由于新冠病毒的潜伏周期长,同时国内陆续出现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为防疫工作持续增加难度。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方法之一,故针对公共高密度人流环境设计一种消毒杀菌设备,能够不影响人流的同时完成消毒杀菌,对于疫情预防添砖加瓦,显得极为重要。
[0003]公共高密度人流环境下,如何能够不影响人流的同时,对于疫情预防添砖加瓦,同时发现异常人员,如何对于疫情控制加以强化管理,以上两方面则是本技术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影响人流的同时完成消毒杀菌的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具有:
[0006]用于形成过人通道的主体围护结构;
[0007]用于对通道内空间消毒除菌的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其布置于通道的围护结构中;
[0008]用于采集通道内通过者身份信息及体温数据的数据采集装置,其布置在通道处。
[0009]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具有:
[0010]用于采集通过者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采集器,其布置在通道入口处;
[0011]用于识别通过者是否进入通道的进入感应器,其布置在通道入口处;
[0012]用于采集通过者体温及人脸数据的热成像体温监测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其布置在通道内靠近出口处;
[0013]显示单元,其布置在通道处;
[0014]其中,所述身份信息采集器、进入感应器、热成像体温监测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及显示单元均接于控制单元。
[0015]进一步:所述主体围护结构包括:
[0016]模块化骨架,其具有位于一侧的第一骨架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的顶部设置第三骨架;
[0017]模块化覆盖件,其具有第一覆盖件、第二覆盖件和第三覆盖件,所述第一骨架外设置第一覆盖件,所述第二骨架外设置第二覆盖件,所述第三骨架外设置第三覆盖件,所述第一覆盖件、第二覆盖件及第三覆盖件围护形成内腔。
[0018]进一步:包括侧向进风过滤结构,其布置在通道的外侧,所述侧向进风过滤结构具有侧向进风口,所述侧向进风口处设置用于过滤病毒病菌及空气杂质的过滤体。
[0019]进一步:包括用于通道内照明的照明部件和/或引导部件。
[0020]进一步:所述主体围护结构底部设置便于移动的行走部件。
[0021]进一步:所述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具有第一消毒机,其具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外壳内设置等离子棒,所述等离子棒接于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通过第一安装板设置在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内设置用于将等离子棒产生的等离子体从第一出风口处吹出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贯流风机(贯流风幕机);
[002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消毒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一进风口处,具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等离子释放口,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第二电源及等离子模块,所述等离子模块接于第二电源。
[0023]进一步: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第二电源及等离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为防水开关电源,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外设置操作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操作开关与充电接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
[0024]进一步:主体围护结构靠近通道入口处设置用于形成等离子风幕墙的前置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组,
[0025]主体围护结构靠近通道出口处设置用于形成等离子风幕墙的后置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组。
[0026]进一步:在两道等离子风幕墙之间的主体围护结构上设置集中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组。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不影响人流的同时能够完成消毒杀菌工作,人员可一次性快速通过,快速通过时进行消毒杀菌,同时能进行数据采集及体温监测。(2)本技术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拆卸。(3)本技术1分钟表面除菌率达到50%以上,侧向进风口采用过滤体减少外部有菌环境对通道内部的干扰,热成像体温监测装置的使用减少人工测温工作并及时发现异常人群,采集人员信息后利于对异常人员进行防疫管控。通道内壁(通道靠近通行者一侧)可设置银离子涂覆层可防止交叉接触感染。采用风流交叉旋流体等离子体风流对撞技术消毒杀菌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主视图。
[0029]图2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后视图。
[0030]图3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左视图。
[0031]图4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右视图。
[0032]图5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俯视图。
[0033]图6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仰视图。
[0034]图7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第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0035]图8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第二个方向的立体图。
[0036]图9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第三个方向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骨
架。
[0037]图10为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第四个方向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保护壳。
[0038]图11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第一个方向立体图。
[0039]图12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第二个方向立体图。
[0040]图13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第三个方向立体图。
[0041]图14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第四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0042]图15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第五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0043]图16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分解图。
[0044]图17为第二消毒机第一个方向立体图。
[0045]图18为第二消毒机第二个方向立体图。
[0046]图19为第二消毒机第三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0047]图20为第二消毒机第四个方向立体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0048]图21为另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第一个方向立体图。
[0049]图22为另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第二个方向立体图。
[0050]图23为第二消毒机原理图。
[0051]图24为等离子模块中高压PCB板电路图。
[0052]附图标记说明:100主体围护结构,101a第一骨架,101b第三骨架,102 第一覆盖件,102a左前覆盖件,102b左后覆盖件,102c左内覆盖件,102d左外覆盖件,102e左下覆盖件,103第三覆盖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形成过人通道的主体围护结构;用于对通道内空间消毒除菌的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其布置于通道的围护结构中;用于采集通道内通过者身份信息及体温数据的数据采集装置,其布置在通道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具有:用于采集通过者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采集器,其布置在通道入口处;用于识别通过者是否进入通道的进入感应器,其布置在通道入口处;用于采集通过者体温及人脸数据的热成像体温监测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其布置在通道内靠近出口处;显示单元,其布置在通道处;其中,所述身份信息采集器、进入感应器、热成像体温监测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及显示单元均接于控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围护结构包括:模块化骨架,其具有位于一侧的第一骨架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的顶部设置第三骨架;模块化覆盖件,其具有第一覆盖件、第二覆盖件和第三覆盖件,所述第一骨架外设置第一覆盖件,所述第二骨架外设置第二覆盖件,所述第三骨架外设置第三覆盖件,所述第一覆盖件、第二覆盖件及第三覆盖件围护形成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向进风过滤结构,其布置在通道的外侧,所述侧向进风过滤结构具有侧向进风口,所述侧向进风口处设置用于过滤病毒病菌及空气杂质的过滤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对撞旋合消毒除菌智能通道,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凯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朗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