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舱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
技术介绍
[0002]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或战争时,海军舰船及部队野战条件等交通不便地区,如何将伤员安全、快速到转运到救治一线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我国空中运输技术的提高,转运吊舱被广泛使用;转运伤员的吊舱在跟随飞机落地时,通常地面上会在落地位置上布设救护车转呗救援工作,并转运吊舱在落地时,通过打开舱门,然后通过病床来将吊舱内的伤员转运到救护车内。
[0003]但是,目前的伤员转运舱体结构较为简单,大都是直接将转运担架置入舱体内,导致转运担架固定不稳出现左右偏移的问题,且传统的转运担架上的束缚带位置都是固定死的,不能根据伤员状况进行调整位置,从而容易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解决了伤员转运舱体结构较为简单,大都是直接将转运担架置入舱体内,导致转运担架固定不稳出现左右偏移的问题,且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包括主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1)的背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后舱门(2),所述主舱体(1)的其中一侧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侧舱门(3),所述主舱体(1)的底部通过通风道(9)设有通风构件(10),所述主舱体(1)的底部呈矩形开设有内置槽(7),且内置槽(7)的内部设有缓冲构件(8),所述主舱体(1)内腔的底壁上设有驱动构件(11),所述主舱体(1)内腔的相对侧通过导向槽(13)设有转运构件(12),且转运构件(12)位于驱动构件(11)的上方;其中,所述缓冲构件(8)通过凹形安装块(801)、铰接块及液压杆(805)固定安装在内置槽(7)的内部,所述驱动构件(11)通过安装底板(1101)及正反电机(1102)固定安装在主舱体(1)内腔的底壁上,所述转运构件(12)通过其两侧的导向块滑动安装在主舱体(1)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1)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一组吊环(4),所述主舱体(1)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一组协助环(5),且协助环(5)与吊环(4)之间呈垂直水平,所述主舱体(1)内腔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槽(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8)包括凹形安装块(801)和液压杆(805),所述凹形安装块(801)固定安装在内置槽(7)的内部,所述凹形安装块(801)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稳固支撑脚(802),且稳固支撑脚(802)与稳固支撑脚(802)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03),所述稳固支撑脚(802)远离凹形安装块(801)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移动轮(806),所述液压杆(805)的顶端部通过铰接块及转轴固定安装在内置槽(7)的内部,且液压杆(805)的伸缩端通过铰接块及转轴固定安装在稳固支撑脚(80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03)的外侧套接有缓冲弹簧(804),且缓冲弹簧(804)的两端部均与稳固支撑脚(802)的相对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构件(11)包括安装底板(1101)和正反电机(1102),所述安装底板(1101)的相对侧对称安装有一组滑动杆(1105),所述安装底板(1101)的相对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1106),所述丝杆(110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置螺纹套(1103),且内置螺纹套(1103)滑动安装在滑动杆(1105)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开园,任杰,张建杰,刘振华,马亦飞,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