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缆连接头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880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头,包括连接座、进线帽和电缆线;连接座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两端连通;绝缘外壳内固设有第一陶瓷绝缘体;第一陶瓷绝缘体内固设有导电块;进线帽内同轴设置有第二陶瓷绝缘体;电缆线与进线帽固定连接;第二陶瓷绝缘体靠近导电块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导电块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弯折腔;电芯与弯折腔的腔壁紧密抵接。安装后电芯穿过进线帽后,电芯的尾部周端被导电块和第二陶瓷绝缘体紧紧的夹在弯折腔内,并且此时电芯的尾端和进线帽内的部分呈垂直状态,很好的被固定,也能够与导电块紧密接触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缆连接头的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缆在铺设完成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需要将电缆连接为一个整体,此时就需要使用到电缆连接头。现有技术中电缆通过连接头连接后接触方式不稳定,容易出现松动,导致导电效果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种电缆连接头及连接方法,通过该连接头和连接方法可以稳定的让电缆与连接头接触稳定,不易松动,导电稳定。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缆连接头,包括连接座、两个对称设置于连接座两端的进线帽和两根同样的电缆线;连接座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两端连通;绝缘外壳内固设有第一陶瓷绝缘体;第一陶瓷绝缘体内固设有导电块;进线帽内同轴设置有第二陶瓷绝缘体,第二陶瓷绝缘体的一端与第一陶瓷绝缘体相抵接,第二陶瓷绝缘体的另一端与进线帽相抵接;电缆线与进线帽固定连接;电缆线的电芯分别穿过进线帽和第二陶瓷绝缘体并与导电块电性连接;第二陶瓷绝缘体靠近导电块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导电块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弯折腔;电芯与弯折腔的腔壁紧密抵接。
[0006]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陶瓷绝缘体两端端面的左半部都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右半部都设置有第一凹槽部;第二陶瓷绝缘体靠近导电块的一端端面的左半部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右半部设置有第二凹槽部;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凹槽部适配嵌套,第一凹槽部与第二凸起部适配嵌套。
[0007]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呈直径相同的半弧形,当第一陶瓷绝缘体和第二陶瓷绝缘体相抵接时,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连接形成空心圆柱状。
[0008]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凹陷部的深度小于电芯的半径长度;当电芯与弯折腔的腔壁抵接时,导电块的端面与第二陶瓷绝缘体的端面之间留有空隙,第一凸起部的端部与第二凹槽部的槽底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凸起部的端部与第一凹槽部的槽底之间留有空隙。
[0009]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进线帽设置有安装槽,第二陶瓷绝缘体远离导电块的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底抵接,另一端延伸出安装槽的槽口。
[0010]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绝缘外壳两端的内侧壁都设置有螺纹,进线帽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外壁与绝缘外壳的内侧壁螺纹连接,进线帽与绝缘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连接部的端头与绝缘外壳之间留有间隙。
[0011]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电缆线包括电芯和绝缘层;第二陶瓷绝缘体同轴设置有通线孔和通芯孔;绝缘层的端部与通线孔的孔底抵接,电芯的尾端穿过通芯孔并固定于弯折腔中。
[0012]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进线帽设置有网尾,电缆线穿过并固定于网尾内部。
[0013]一种用于电缆连接头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0:将电缆线留出适量的电芯,并让其穿过进线帽从通芯孔中伸出;
[0014]步骤S10:使用钳子将电芯尾端弯折并贴紧第二凹陷部;
[0015]步骤S20:从进线帽的尾端推动电缆线,绝缘层的端部抵住第二陶瓷绝缘体靠近连接座,让电芯的尾端贴紧第一凹陷部。
[0016]步骤S30:通过螺纹将进线帽与连接座螺纹连接,此时电芯的尾端被紧密的夹于弯折腔内,电芯与导电块紧密接触,可以导电。
[0017]步骤S40:重复上述操作,将连接座另一端连接上电缆线,两根电缆线完成导通。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头,包括连接座、两个对称设置于连接座两端的进线帽和两根同样的电缆线;连接座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两端连通;绝缘外壳内固设有第一陶瓷绝缘体;第一陶瓷绝缘体内固设有导电块;进线帽内同轴设置有第二陶瓷绝缘体,第二陶瓷绝缘体的一端与第一陶瓷绝缘体相抵接,第二陶瓷绝缘体的另一端与进线帽相抵接;电缆线与进线帽固定连接;电缆线的电芯分别穿过进线帽和第二陶瓷绝缘体并与导电块电性连接;第二陶瓷绝缘体靠近导电块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导电块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弯折腔;电芯与弯折腔的腔壁紧密抵接。安装后电芯穿过进线帽后,电芯的尾部周端被导电块和第二陶瓷绝缘体紧紧的夹在弯折腔内,并且此时电芯的尾端和进线帽内的部分呈垂直状态,很好的被固定,也能够与导电块紧密接触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0020]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0021]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座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座正面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进线帽剖面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进线帽正面示意图。
[0027]图中:1、连接座;2、进线帽;3、电缆线;4、绝缘外壳;5、第一陶瓷绝缘体;6、导电块;7、第二陶瓷绝缘体;8、第一凹陷部;9、第二凹陷部;10、弯折腔;11、第一凸起部;12、第一凹槽部;13、第二凸起部;14、第二凹槽部;15、安装槽;16、连接部;17、密封圈;18、电芯;19、绝
缘层;20、通线孔;21、通芯孔;22、网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0]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头,包括连接座1、两个对称设置于连接座1两端的进线帽2和两根同样的电缆线3;连接座1包括绝缘外壳4,绝缘外壳4两端连通;绝缘外壳4内固设有第一陶瓷绝缘体5;第一陶瓷绝缘体5内固设有导电块6;进线帽2内同轴设置有第二陶瓷绝缘体7,第二陶瓷绝缘体7的一端与第一陶瓷绝缘体5相抵接,第二陶瓷绝缘体7的另一端与进线帽2相抵接;电缆线3与进线帽2固定连接;电缆线3的电芯18分别穿过进线帽2和第二陶瓷绝缘体7并与导电块6电性连接;第二陶瓷绝缘体7靠近导电块6的端面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座(1)两端的进线帽(2)和两根同样的电缆线(3);所述连接座(1)包括绝缘外壳(4),所述绝缘外壳(4)两端连通;所述绝缘外壳(4)内固设有第一陶瓷绝缘体(5);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5)内固设有导电块(6);所述进线帽(2)内同轴设置有第二陶瓷绝缘体(7),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5)相抵接,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的另一端与所述进线帽(2)相抵接;所述电缆线(3)与所述进线帽(2)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线(3)的电芯(18)分别穿过所述进线帽(2)和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并与所述导电块(6)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靠近所述导电块(6)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9);所述导电块(6)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凹陷部(8),所述第一凹陷部(8)与所述第二凹陷部(9)之间形成弯折腔(10);所述电芯(18)与所述弯折腔(10)的腔壁紧密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5)两端端面的左半部都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右半部都设置有第一凹槽部(12);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靠近所述导电块(6)的一端端面的左半部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3),右半部设置有第二凹槽部(14);所述第一凸起部(11)与所述第二凹槽部(14)适配嵌套,所述第一凹槽部(12)与所述第二凸起部(13)适配嵌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3)呈直径相同的半弧形,当所述第一陶瓷绝缘体(5)和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相抵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3)连接形成空心圆柱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缆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8)的深度小于所述电芯(18)的半径长度;当所述电芯(18)与所述弯折腔(10)的腔壁抵接时,所述导电块(6)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陶瓷绝缘体(7)的端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凸起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静陈超华林程王开伟陈德锐王启南黄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