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73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线束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座包括若干固定卡座以及连接固定卡座的连接板,所述固定卡座上固定有线束,所述连接板上方通过嵌件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有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电路板底部进行线束定位及固定,从而实现减少线束长度,提高对电路板底部空间有效的利用,并避免在电路板插件上方飞线,减少不规则布线的EMC干扰。减少不规则布线的EMC干扰。减少不规则布线的EMC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路板线路连接
,具体涉及涉及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为节省成本,通常是单面器件插件。电路板插件面通常会高低不平,仅有贴片器件的面会比较平整。电路板安装在壳体时,平整的面一般会向下朝向壳体,而插件面朝上。
[0003]线缆与电路板连接,现有技术中通用的做法是在电路板插件面焊接一个带螺母的端子,同时线束上也压装一个通孔端子。通过螺钉将线束端子与电路板上的端子锁附在一起。此种方法在线束较少,且连接点在电路板边缘时比较适合。
[0004]但当连接点在电路板定中间位置,线束需要避让电路板上的插件器件,会导致线束的需要加长和弯曲,进而可能导致较差的EMC环境。线束的数量越多,电路板中间布线也越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能够在电路板底部进行线束定位及固定,从而实现减少线束长度,提高对电路板底部空间有效的利用,并避免在电路板插件上方飞线,减少不规则布线的EMC干扰。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7]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线束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座包括若干固定卡座以及连接固定卡座的连接板,所述固定卡座上固定有线束,所述连接板上方通过嵌件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有电路板。
[0008]优选的,所述线束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压接端子,所述线束插设于压接端子的空腔中,并通过压线端子、嵌件螺栓和螺母定位并锁紧至线束固定座。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设置于线束固定座两端的定位孔将线束固定座固定于壳体的底部。
[0010]优选的,所述线束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初步固定线束的卡扣。
[0011]优选的,所述压接端子与电路板接触的平面高于所述线束固定座的卡扣所在的平面,用于保证压接端子与电路板的良好接触。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0013]本技术能够让线束不受插件器件的干扰,减少线束的弯曲和线束的长度,减低布线的不规整程度。
[0014]且可以简单整齐地布线,降低了线束带来的EMC干扰的可能性,节省了内部的空间。
[0015]采用更短的线束,具有更低的EMC干扰可能性和更小的空间占比,有利于成本控
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的侧面剖视图。
[0017]图2为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俯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线束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包括壳体100,壳体底部安装有线束固定座200,线束固定座200上固定有线束300,线束固定座200上通过嵌件螺栓205和螺母500连接固定有电路板400。
[0022]如图4所示,线束固定座200包括若干固定卡座201以及连接固定卡座201的连接板202,连接板20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定位座200整体的定位孔,在相应位置的壳体100底部同时配设有定位柱203,用于配合定位孔进行固定,固定卡座201上设置有卡扣204用于在嵌件螺栓205锁紧前初步固定线束300,线束固定座200上还设有压接端子206,线束300插设于压接端子206的空腔中,并通过压线端子206、嵌件螺栓205和螺母500定位并锁紧至线束固定座200。
[0023]上述中,压接端子204与电路板400接触的平面高于线束固定座200的卡扣203所在的平面,使得卡扣203不会干涉电路板400,用于保证压接端子204与电路板400的良好接触。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同时需要定位柱定位,实际运用中,线束固定座和电路板,可以选择共用或不共用定位柱。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嵌件螺栓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做成注塑一体的,也可以在注塑成型后,放入螺柱。也可以在电路板顶部使用螺栓,线束固定座上使用螺母。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线束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座包括若干固定卡座以及连接固定卡座的连接板,所述固定卡座上固定有线束,所述连接板上方通过嵌件螺栓和螺母连接固定有电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对电路板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压接端子,所述线束插设于压接端子的空腔中,并通过压线端子、嵌件螺栓和螺母定位并锁紧至线束固定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东李锦昶陈建明卢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