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54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0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枢接件、垫片件、第二枢接件,其中第一枢接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一枢接部;垫片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三接触面和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三接触面连接的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枢接件可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且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摩擦且相对转动,实现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可实现转动角度的调节;且实施结构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容易组装。容易组装。容易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使用此转动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些转动连接结构,通常采用转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无法调节角度,或采用阻尼结构实现连接且可转动调节角度,但方式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0004]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
[0005]第一枢接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一枢接部,
[0006]垫片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三接触面和第二枢接部;
[0007]第二枢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三接触面连接的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枢接件可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且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摩擦且相对转动,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000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结构,通过所述垫片件与所述第一枢接件及所述第二枢接件枢接,可实现所述第二枢接件与所述第一枢接件的转动;同时利用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实现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枢接件相对所述第一枢接件的位置固定,进而实现转动角度的调节;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的实施结构简单易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感,且生产成本低,容易组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000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中的一个为圆锥状的凹陷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另一个为圆锥状的凸起面,所述凸起面与所述凹陷面适配并接触。可以理解,通过对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凹凸设计,实现二者的相互匹配,可实现较好的转动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形成具有多个第一齿部的第一啮合结构;所述第二接触面形成具有多个第二齿部的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一啮合结构啮合,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二齿部脱离啮合再重新啮合以实现所述相对摩擦和所述相对转动,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二齿
部啮合以产生所述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上设计齿部实现二者啮合,在实现转动的基础上,还可提升固定效果,从而便于转动和调节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接件包括第三枢接部,所述转动连接结构还包括枢轴件,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和所述第三枢接部均包括通孔,所述枢轴件穿过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和所述第三枢接部的所述通孔中,以将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垫片件转动连接,进而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第二枢接件实现转动连接。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枢轴件及所述通孔,可将所述第一枢接件、所述垫片件及所述第二枢接件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第二枢接件的转动连接。
[001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枢接部的所述通孔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枢接件具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接触面接触的所述第四接触面及两个所述通孔,所述垫片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垫片件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面和一个所述第四接触面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两组结构,可提升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第二枢接件的转动和相对固定时的稳定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中的一个包括凸起,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的另一个包括凹槽,所述凸起固定于所述凹槽中以将所述垫片件和所述第二枢接件连接。通过设置凸起及凹槽,可实现所述垫片件和所述第二枢接件的卡接,从而较好地实现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
[001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凹槽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凸起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凹槽相互平行。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两个卡接结构,可提升卡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降低故障几率,提升产品使用寿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001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的刚性均大于所述第二枢接件的刚性。通过对所述第一枢接件、所述垫片件及所述第二枢接件的刚性限制,可降低部件的故障几率,从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0016]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结构、设备主体和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设备主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第二枢接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第二枢接件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可以理解,所述电子设备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则同时也具备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的优势,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001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照明灯、风扇、用于夹持拍摄设备的夹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之间;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底座具有收纳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和/或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杆可在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的收纳状态和伸缩所述收纳部的伸出状态之间切换。通过设置可伸缩支撑杆,可实现所述支撑结构的可伸缩,从而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伸缩高度,同时通过在底座设置收纳部,可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可收纳,从而减小所述电子设备的体积便于携带,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0021]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0022]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0023]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0024]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转动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0025]图7是图6所示电子设备处于弯折状态的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枢接件,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一枢接部,垫片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三接触面和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三接触面连接的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枢接件可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且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摩擦且相对转动,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中的一个为圆锥状的凹陷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另一个为圆锥状的凸起面,所述凸起面与所述凹陷面适配并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形成具有多个第一齿部的第一啮合结构;所述第二接触面形成具有多个第二齿部的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一啮合结构啮合,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二齿部脱离啮合再重新啮合以实现所述相对摩擦和所述相对转动,当所述第二枢接件带动所述垫片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枢接件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多个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以产生所述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枢接件和所述垫片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件包括第三枢接部,所述转动连接结构还包括枢轴件,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和所述第三枢接部均包括通孔,所述枢轴件穿过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和所述第三枢接部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云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慧之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