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802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组、加热装置,还包括垃圾输送通道和热气通道;反应釜组包括若干从上往下排布的釜体,所有釜体从上往下依次接通以形成垃圾输送通道;热气通道则沿着垃圾输送线路反向运动,总体由下往上,并形成若干矩形阵列化排布的单元加热腔,使得垃圾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持续地被加热;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置若干沿加热通道布置的温度检测点,从而便于全面监测垃圾加热的状态。加热的状态。加热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来说,是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垃圾是混合了多种不同有机材料的典型的非量化生物质。传统的非量化生物质处理方式,例如填埋、焚烧等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因而越来越难以被人们接受。现有的无氧裂解技术使用反应釜对,对通过对多物态有机物混合垃圾进行处理时,通过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的办法,使反应釜内的垃圾处于反应通道内,最终将多物态有机物混合垃圾转化为水、油、可燃气、生物碳等资源和无机质渣。传统的无氧裂解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0003]1、传统的无氧裂解技术断续工作,效率低,在停机过程中对反应釜内的垃圾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再次开始工作时,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总处理时间长,处理效率低;
[0004]2、传统的生物质裂解过程以确定的成分为基础,采取定温、定压力、定输出的控制方式,当待裂解物成分不定时,这样的全约束边界使得裂解效率远远低于理想效果;
[0005]3、由于所处理的生物质是非量化的(例如生活垃圾是未经分拣的),每次处理时多物态有机物混合垃圾在反应釜内的反应情况和进程都不相同,将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控制在同一范围是不合适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以使垃圾在矩阵化分布的若干加热区域中进行裂解。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组、垃圾输送通道、加热装置;
[0008]所述反应釜组包括若干从上到下依次间隔排布并依次接通的釜体,每个釜体均横置,并内设有轴向输送装置,以驱使垃圾沿釜体的轴向进行输送;
[0009]所述垃圾输送通道引导垃圾从上往下输送,其包括物料入口管、底物料出口管,所述物料入口管接通最高的釜体的一轴端上侧,用于承接待处理的垃圾,所述底物料出口管接通最低的釜体的一轴端下侧,用于排出垃圾处理后产生的各类物料,任意相邻两釜体的轴向输送方向相反;
[0010]除最高的釜体之外的其他釜体外侧均设有与其同轴的、圆筒状的外加热筒,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最低的釜体的外加热筒之下,并沿轴向均匀加热最低的釜体的外加热筒;
[0011]针对每个外加热筒与其对应的釜体,在外加热筒的内周壁与釜体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圆筒状热气腔,在圆筒状热气腔中设有若干片沿釜体轴向等间距排布的环形透气隔板,所述透气隔板固定连接外加热筒的内周壁和釜体的外周壁,所述透气隔板将圆环形热气腔分隔为若干相同的单元加热腔,每片透气隔板均开设有一个接通相邻两单元加热腔的透气
孔,任意相邻两透气隔板的透气孔在径向上错开并处于径向上两相反的位置;
[0012]该系统形成有热气通道,所述热气通道用于引导热气流上升,使热气流路线沿物料输送路线延伸且方向相逆,最高的釜体设有与其同轴且沿其轴向横穿而过的、导热的热气排出管,所述热气排出管一端设为热气出口,另一端设为进气口并与其最接近的、第二高釜体的外加热筒的单元加热腔上侧接通;
[0013]任意相邻两外加热筒通过通气管接通,任意相邻两外加热筒的热气流方向相反;
[0014]所有单元加热腔在竖直排布面上呈均匀的矩形阵列化排布,除最高的釜体之外的其他每个釜体均设有若干个沿轴向等间距分布的温度检测点,每个温度检测点均对应一个单元加热腔,且在每个温度检测点上布置与电控装置信号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能够生成热气流,使得热气流沿垃圾输送路线逆向运动,从而对垃圾进行均匀加热,并且若干加热点呈矩阵化排布,使得低温裂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0017]2、能够对每个釜体在轴向上进行全面加热,使得加热区域能够包围输送中的垃圾;
[0018]3、由于配置了若干温度检测点,便于全面监测垃圾加热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布置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温度检测温点分布示意图。
[0021]图3是一号蠕变反应釜的冷空气入口和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4是釜体的局部的热气传导路线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零件的序号:1一号蠕变反应釜,2二号蠕变反应釜,3三号蠕变反应釜,4四号蠕变反应釜,5五号蠕变反应釜,6物料入口管,7上料装置,8物料输送管,9釜体,10底物料出口管,11液化气输送管,12加热火焰喷嘴,13外加热筒,14透气隔板,15单元加热腔,16冷空气入口,17通气管,18上导气管,19C形管,20热气排出管,21下弯管,21a热气出口;
[0025]温度检测点的序号:1A1一号釜测温点一,1A2一号釜测温点二,1A3一号釜测温点三,2A1二号釜测温点一,2A2二号釜测温点二,2A3二号釜测温点三,3A1三号釜测温点一,3A2三号釜测温点二,3A3三号釜测温点三,4A1四号釜测温点一,4A2四号釜测温点二,4A3四号釜测温点三,5A1五号釜测温点一,5A2五号釜测温点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

4所示,提出了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组、加热装置,还包括垃圾输送通道和热气通道。
[0028]上述反应釜组包括五个从上到下依次间隔排布并依次接通的釜体9,从上到下依次为五号蠕变反应釜5、四号蠕变反应釜4、三号蠕变反应釜3、二号蠕变反应釜2、一号蠕变反应釜1,每个釜体9均横置,釜体9可以微微向上倾斜0
‑5°
,使得进料端为最高位置,并内设有轴向输送装置(比如受电机驱动的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布置若干叶片,以轴向输送垃圾),
以驱使垃圾沿釜体9的轴向进行缓慢输送。
[0029]上述垃圾输送通道的布置方式如下:
[0030]物料入口管6

五号蠕变反应釜5

上料装置7

四号蠕变反应釜4

物料输送管8

三号蠕变反应釜3

物料输送管8

二号蠕变反应釜2

物料输送管8

一号蠕变反应釜1

底物料出口管10。
[0031]物料入口管6接通五号蠕变反应釜5的一轴端上侧,用于承接待处理的垃圾,底物料出口管10接通最低的釜体9的一轴端下侧,用于排出垃圾处理后产生的各类物料(比如各种品质等级的碳化物),任意相邻两釜体9的轴向输送方向相反。
[0032]五号蠕变反应釜5的另一轴端下侧通过上料装置7(是垃圾压缩上料装置)与四号蠕变反应釜4的一轴端上侧接通,四号蠕变反应釜4的与五号蠕变反应釜5接通的轴端处于五号蠕变反应釜5的另一轴端下侧正下方的位置。
[0033]下面的四号蠕变反应釜4、三号蠕变反应釜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阵布局的非定量蠕变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组、垃圾输送通道、加热装置;所述反应釜组包括若干从上到下依次间隔排布并依次接通的釜体(9),每个釜体(9)均横置,并内设有轴向输送装置,以驱使垃圾沿釜体(9)的轴向进行输送;所述垃圾输送通道引导垃圾从上往下输送,其包括物料入口管(6)、底物料出口管(10),所述物料入口管(6)接通最高的釜体(9)的一轴端上侧,用于承接待处理的垃圾,所述底物料出口管(10)接通最低的釜体(9)的一轴端下侧,用于排出垃圾处理后产生的各类物料,任意相邻两釜体(9)的轴向输送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除最高的釜体(9)之外的其他釜体(9)外侧均设有与其同轴的、圆筒状的外加热筒(13),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最低的釜体(9)的外加热筒(13)之下,并沿轴向均匀加热最低的釜体(9)的外加热筒(13);针对每个外加热筒(13)与其对应的釜体(9),在外加热筒(13)的内周壁与釜体(9)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圆筒状热气腔,在圆筒状热气腔中设有若干片沿釜体(9)轴向等间距排布的环形透气隔板(14),所述透气隔板(14)固定连接外加热筒(13)的内周壁和釜体(9)的外周壁,所述透气隔板(14)将圆环形热气腔分隔为若干相同的单元加热腔(15),每片透气隔板(14)均开设有一个接通相邻两单元加热腔(15)的透气孔,任意相邻两透气隔板(14)的透气孔在径向上错开并处于径向上两相反的位置;该系统形成有热气通道,所述热气通道用于引导热气流上升,使热气流路线沿物料输送路线延伸且方向相逆,最高的釜体(9)设有与其同轴且沿其轴向横穿而过的、导热的热气排出管(20),所述热气排出管(20)一端设为热气出口(21a),另一端设为进气口并与其最接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鸽飞史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阳弘和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