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9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折弯工位以及微整工位,折弯工位利用凸模以及凹模进行U型折弯预成型,微整工位利用凸模以及凹模对预成型工件进行微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次折弯工位预成型以及后续二次微整形的方法实现高强度板的U型折弯,保证产品成型后不出现开裂以及裂纹。不出现开裂以及裂纹。不出现开裂以及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具体为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

技术介绍

[0002]级进模是现阶段生产加工中较为先进的模具,在针对带有高强板U型折弯类的零件时通常模具设计时是采用单工序热成型的,这样生产效率会大大下降,且对本次技术中所提及的高强板进行折弯时容易出现开裂导致零件缺陷,采用本技术中所涉及的高强板U型折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这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折弯工位以及微整工位,折弯工位利用凸模以及凹模进行U型折弯预成型,微整工位利用凸模以及凹模对预成型工件进行微调。
[0005]优选的,折弯工位的凸模R角为5mm,微整工位的凸模R角为0.5mm。
[0006]优选的,还包括冲孔工位,冲孔工位采用向上冲孔的结构。
[0007]优选的,冲孔工位在上模位置设置有吸料通道,用于将冲孔产生的废料排出。
[0008]优选的,级进模整体工位包括g1

g14,其中按照顺序依次为,g1和g3为冲孔工位,其中g1为向上冲孔的结构,g2为切边工位,g4为外形倒角工位,g6

g10为折弯工位,g14为切断工位,g5、g7、g9、g11以及g13均为空工位。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次折弯工位预成型以及后续二次微整形的方法实现高强度板的U型折弯,保证产品成型后不出现开裂以及裂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级进模整体工位结构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折弯工位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冲孔工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便于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本实施例提供了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参照图1所示,级进模整体工位包括g1

g14,其中按照顺序依次为,g1和g3为冲孔工位,其中g1为向上冲孔的结构,g2为切边工位,g4为外形倒角工位,g6

g10为折弯工位,g14为切断工位,g5、g7、g9、g11以及g13均为空工位,设置空工位的目的在于增加凹模板的强度以及减小料带变形程度。
[0015]继续参照图2所示,图2为折弯工位的模具结构图。包括上模10、下模30、卸料结构、氮气弹簧60、折弯凸模40以及折弯凹模50;
[0016]所述上模10由上模座101,上垫板102和固定板103组成;下模30由凹模板301,下垫板302和下模座303组成;卸料结构20由卸料背板201和卸料板202组成;折弯凸模40由折弯凸模401和导正钉402组成;折弯凹模50由折弯凹模501,推件器502,传力杆503和氮气弹簧504组成。
[0017]模具闭合时,首先是上模10与卸料结构20整体向下运动,折弯凸模40首先接触坯料,导正钉402对坯料进行精准定位,继续向下运动,坯料与推件器502接触,折弯凸模40继续向下运动通过上弹性结构60克服高强板向上折弯的折弯力,下模中的氮气弹簧304提供坯料向上折弯的压料力,直达模具完全闭合完成高强板U型折弯;
[0018]值得一提的是,推件器502在向上折弯时是充当压料作用的,在完成折弯后推件器502又充当浮料作用,在进行这种高强板U型折弯时向上的折弯力非常大需要在上模20内安装高强度氮气弹簧,也就是目前图3中所看见的上弹性结构60,同样的下模的也需要非常大的压料力以保证坯料在折弯时不拉料扯料,也就是如图3中所示的安装在下模30内的氮气弹簧504;
[0019]在一个工步上实现了对高强板进行U型折弯动作,通过精确计算折弯和压力力以及折弯凸模40上的R角保证了产品U型折弯时不出现开裂及裂纹。折弯凸模40R角表现为,在预成型的工位上采用R5,在整形工位上采用R0.5;林我改控制折弯力度在9.8KN。
[0020]再看图3,图3为冲孔工位,与传统结构不同的是,本工位采用反向冲孔的结构,即凹模80位于上方,凸模90位于下方,与传统装置采用倒装的结构,以实现向上冲孔。再次技术上,在上模的位置增加一个废料吸出的结构70,用于排出废料,这样也就实现了冲孔后光亮带位置在料带背面。
[0021]正常冲裁方向时冲裁产生的毛刺在折弯面的外侧,冲裁毛刺会造成折弯时折弯外侧应力集中导致折弯开裂,改变冲裁方向后冲裁毛刺在折弯内侧,折弯内侧在折弯过程中变形量小所以不会开裂。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工位以及微整工位,折弯工位利用凸模以及凹模进行U型折弯预成型,微整工位利用凸模以及凹模对预成型工件进行微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折弯工位的凸模R角为5mm,微整工位的凸模R角为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孔工位,冲孔工位采用向上冲孔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强板U型折弯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冲孔工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成汪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