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796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古建筑抗震领域,包括:固定底盘;底部阻尼抗震结构,设置于固定底盘上端;连接衍架柱,设置于底部阻尼抗震结构上端;顶部阻尼抗震结构,设置于连接衍架柱上端;顶部支撑梁,用于支撑古建筑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顶部支撑气囊可对古建筑的复杂型面顶部进行稳定支撑,同时在采用底部阻尼器和顶部阻尼器相配合对整体结构防震,可有效的降低受到水平扰动时的整体架构的震动,极大的提高支撑稳定性,使用基座安装抗震结构,在保证对古建筑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也保护了古建筑的完整。完整。完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抗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
[0003]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作为是炎黄子孙,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0004]古建筑中包含了中华文明千年以来的建筑文化积累,是世界文明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但由于古建筑的建筑时间较长,内部支撑件发生老化导致其本身的结构不稳定,从而使得其在经受震动时易发生倒塌,因此在文物本体维修过程中为保证古建筑的安全,通常会在古建筑中设置临时性支撑结构以提高其抗震性,但古建筑结构复杂,通常具有复杂的顶面结构,现有的临时性支撑衍架无法对其起到有效的支撑,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古建筑抗震性的稳定的支撑结构,以保证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可移动文物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古建筑结构复杂,通常具有复杂的顶面结构,现有的支撑衍架无法对其起到有效的支撑的问题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包括:
[0008]固定底盘,用于固定支撑整体结构;
[0009]底部阻尼抗震结构,所述底部阻尼抗震结构设置于固定底盘上端,用于整体结构的水平横向抗震;
[0010]连接衍架柱,所述连接衍架柱设置于底部阻尼抗震结构上端,所述连接衍架柱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衍架柱依次连接组成承重柱;
[0011]顶部阻尼抗震结构,所述顶部阻尼抗震结构设置于连接衍架柱上端,用于整体结构的水平纵向抗震;
[0012]顶部支撑梁,所述顶部支撑梁设置于顶部阻尼抗震结构上端,用于支撑古建筑顶部,所述顶部支撑梁整体呈弧形,所述顶部支撑梁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顶部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顶部支撑梁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脚,所述主梁通过连接脚与顶部阻尼抗震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主梁周表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若干个顶部支撑件,所述顶部支撑件包括支撑气囊和支撑块,所述支撑气囊底面与弧形槽
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底面顶面与支撑块底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主梁左侧面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内部焊接有左侧连接块,所述主梁右侧面焊接有右侧连接块,所述右侧连接块与连接凹槽相互适配,相邻所述顶部支撑梁之间通过左侧连接块和右侧连接块相互连接。
[0014]所述固定底盘包括支撑部和连接柱,所述支撑部呈半球壳形,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支撑部内部,所述支撑部与底部阻尼抗震结构固定连接。
[0015]所述底部阻尼抗震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部设置有阻尼安装板,所述阻尼安装板上表面边缘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底部阻尼连接柱,所述阻尼安装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底部阻尼支撑柱,所述底部阻尼抗震结构通过底部阻尼连接柱与连接衍架柱螺纹连接,所述底部阻尼支撑柱与连接衍架柱抵接。
[0016]所述基座呈凹形,所述基座的凹陷位置内设置有粘滞性阻尼器,所述粘滞性阻尼器左右两端分别与基座凹陷位置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粘滞性阻尼器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抗震板,所述抗震板左侧面通过左侧拉力弹簧与基座的凹陷位置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抗震板右侧面通过右侧拉力弹簧与基座的凹陷位置右侧固定连接。
[0017]所述连接衍架柱包括侧衍架板,所述侧衍架班底部一体成型有底部衍架连接板,所述侧衍架班顶部一体成型有顶部衍架连接板,所述侧衍架板之间焊接有衍架加强板。
[0018]所述顶部阻尼抗震结构包括阻尼侧板,所述阻尼侧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抗震底板,所述阻尼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抗震顶板,所述阻尼抗震顶板下端设置有摆动柱,缩水摆动柱底部设置有阻尼球。
[0019]进一步的,提出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上述的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0020]实地勘测:对需要进行安装抗震结构的古建筑进行实地勘测,记录勘测数据,根据勘测数据设计各结构组件的尺寸数据;抗震结构根据文物尺寸可大可小,不拘泥于固定的尺寸,针对同一文物可以使用2个以上抗震结构,也可以是3个或4个以上抗震结构;
[0021]组件制作:根据设计的各结构组件的尺寸数据进行各结构组件的制造,包括固定底盘、底部阻尼抗震结构、连接衍架柱、顶部阻尼抗震结构、顶部支撑梁和基座;
[0022]固定底盘安装:在安装区域铺设聚乙烯发泡棉防护垫,将基座设置于聚乙烯发泡棉防护垫上,之后将固定底盘固定安装于基座中;
[0023]底部阻尼装置安装:将底部阻尼抗震结构焊接于连接柱上表面;
[0024]支撑衍架安装:按照设计的连接衍架柱依次将连接衍架柱通过螺栓安装于底部阻尼抗震结构上端;
[0025]顶部阻尼装置安装:将顶部阻尼抗震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顶部的连接衍架柱上;
[0026]顶部支撑梁安装:将顶部支撑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顶部阻尼抗震结构上方,并通过侧边的连接块依次安装相邻的顶部支撑梁行程顶部支撑棚;
[0027]支撑结构充气:对顶部支撑梁中的支撑气囊充入氩气,使支撑气囊发生膨胀进而顶出支撑块与古建筑的顶部进行贴合对复杂型面的古建筑顶部进行支撑;
[0028]抗震结构检测:对组装好的抗震结构进行抗震检测,使用人力摇晃或机器强力震动,查看组件安装效果;
[0029]抗震结构问题改进: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改进后并继续进行抗震结构检测;
[0030]抗震结构监控设备安装: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声响报警器、位移传感器、视频监控;
[0031]监控设备检测:对于安装的监控设备进行一起检测;
[0032]抗震结构检测、监控设备检测、不可移动文物检测再次联合检测。
[0033]联合意思在于同时对抗震结构检测、监控设备检测、不可移动文物检测。
[0034]发现问题,统一协调。
[0035]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底座和固定压块,所述安装底座中部开设有与支撑部外形面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固定压块下端设置有与支撑部内形面相适配的稳定块,所述固定压块中部开设有与连接柱相适配的通孔。
[0036]可选的,所述固定底盘安装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0037]在安装区域铺设聚乙烯发泡棉防护垫,将安装底座设置于聚乙烯发泡棉防护垫上,将支撑部设置于安装槽内,将固定压块设置于安装底座上端,同时保证稳定块位于支撑部内部,连接柱通过通孔延伸至固定压块上端,之后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盘(1),用于固定支撑整体结构;底部阻尼抗震结构(2),所述底部阻尼抗震结构(2)设置于固定底盘(1)上端,用于整体结构的水平横向抗震;连接衍架柱(3),所述连接衍架柱(3)设置于底部阻尼抗震结构(2)上端,所述连接衍架柱(3)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衍架柱(3)依次连接组成承重柱;顶部阻尼抗震结构(4),所述顶部阻尼抗震结构(4)设置于连接衍架柱(3)上端,用于整体结构的水平纵向抗震;顶部支撑梁(5),所述顶部支撑梁(5)设置于顶部阻尼抗震结构(4)上端,用于支撑古建筑顶部,所述顶部支撑梁(5)整体呈弧形,所述顶部支撑梁(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顶部支撑梁(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顶部支撑梁(5)包括主梁(501),所述主梁(501)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脚(502),所述主梁(501)通过连接脚(502)与顶部阻尼抗震结构(4)固定连接,所述主梁(501)周表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若干个顶部支撑件,所述顶部支撑件包括支撑气囊(507)和支撑块(503),所述支撑气囊(507)底面与弧形槽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507)底面顶面与支撑块(503)底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501)左侧面开设有连接凹槽(504),所述连接凹槽(504)内部焊接有左侧连接块(505),所述主梁(501)右侧面焊接有右侧连接块(506),所述右侧连接块(506)与连接凹槽(504)相互适配,相邻所述顶部支撑梁(5)之间通过左侧连接块(505)和右侧连接块(506)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盘(1)包括支撑部(101)和连接柱(102),所述支撑部(101)呈半球壳形,所述连接柱(102)设置于支撑部(101)内部,所述支撑部(101)与底部阻尼抗震结构(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阻尼抗震结构(2)包括基座(201),所述基座(201)中部设置有阻尼安装板(202),所述阻尼安装板(202)上表面边缘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底部阻尼连接柱(203),所述阻尼安装板(202)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底部阻尼支撑柱(204),所述底部阻尼抗震结构(2)通过底部阻尼连接柱(203)与连接衍架柱(3)螺纹连接,所述底部阻尼支撑柱(204)与连接衍架柱(3)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1)呈凹形,所述基座(201)的凹陷位置内设置有粘滞性阻尼器(205),所述粘滞性阻尼器(205)左右两端分别与基座(201)凹陷位置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粘滞性阻尼器(205)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抗震板(206),所述抗震板(206)左侧面通过左侧拉力弹簧(207)与基座(201)的凹陷位置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抗震板(206)右侧面通过右侧拉力弹簧(208)与基座(201)的凹陷位置右侧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衍架柱(3)包括侧衍架板(301),所述侧衍架班(301)底部一体成型有底部衍架连接板(302),所述侧衍架班(301)顶部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红乔云飞金建明黄坤上王特密钦陈爱华戴志国衣同娟晋伟明朱法宝许礼林魏志鹏王力刘建刚朱云枫李云鹏周波邓俊王英华杜龙江张伟兵王秀锦赵超辉张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筑葏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新景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羲之古建园林营造有限公司河南正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综合保障中心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临朐县博物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