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膜装置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7601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膜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其中,水膜装置包括底板及面板,所述底板包括基板及多个与所述基板垂直的凸柱,所述面板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柱相匹配的通孔,当所述底板与所述面板处于第一结合状态时,所述基板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储液腔,所述凸柱与所述通孔的侧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凸柱的顶部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凹槽。上述水膜装置,当向储液腔内注入液体时,液体可依靠毛细作用力透过缝隙进入凹槽内,并在凹槽内聚集,当其聚集至一定量后,可在凹槽内形成向内凹陷的水膜,该水膜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可稳定存在于凹槽内,从而可通过多个凹槽组成水膜墙。而可通过多个凹槽组成水膜墙。而可通过多个凹槽组成水膜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膜装置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膜装置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工厂例如:石板材厂、铸造车间及厨房的废气中,包含有大量的有害粉尘或颗粒物质,现有技术的废气处理装置通常采用喷淋方式进行除尘或除颗粒物质,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且处理后的水由于水中包含有大量的危废成分,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对水进行回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膜装置,该水膜装置可用于清除废气中的粉尘,从而解决现有废气处理装置除尘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的问题。
[0004]此外,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0005]一种水膜装置,包括底板及面板,所述底板包括基板及多个与所述基板垂直的凸柱,所述面板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柱相匹配的通孔,当所述底板与所述面板处于第一结合状态时,所述基板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厚度为d1,所述凸柱与所述通孔的侧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为d2,所述凸柱的顶部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为d3。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d1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10mm。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d2大于等于0.05mm,小于等于1mm。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d3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5mm。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形状选自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的外边缘设置有边框。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底板做往复运动。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清污装置,所述清污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0013]上述水膜装置,当向储液腔内注入液体时,液体可依靠毛细作用力透过缝隙进入凹槽内,并在凹槽内聚集,当其聚集至一定量后,可在凹槽内形成向内凹陷的水膜,该水膜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可稳定存在于凹槽内,从而可通过多个凹槽组成水膜墙。
[0014]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水膜组件,所述水膜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膜装置,所述水膜装置的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膜装置的结构。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膜组件包括多个首尾连接设置的水膜装置,所述水膜组件内设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离心风机。
[0016]上述废气处理装置,当含粉尘的废气作用于水膜墙后,废气中的粉尘可被水膜吸
附,水膜吸附粉尘后形成污水,污水中的粉尘颗粒一方面会破坏水膜的表面张力,另一方面会导致污水质量的增加,当污水中的粉尘含量达到阈值时,污水可克服表面张力流出凹槽,从而实现自清洁,此时,储液腔内的水可在毛细作用下通过缝隙对凹槽实现自补水,从而使除尘作业的得以持续。与传统的喷淋除尘相比,本技术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水膜除尘,可大幅降低水的用量,从而大幅降低除尘废水的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水膜装置爆炸图;
[0018]图2为如图1所示水膜装置处于第一结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如图2所示水膜装置处于第一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如图2所示水膜装置处于第二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水膜装置爆炸图;
[0022]图6为如图5所示水膜装置处于第一结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连通”,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水膜装置,包括:底板10及面板20。
[0028]底板10包括基板101及多个与基板101垂直的凸柱102,基板101用于承载凸柱102,并在与面板20结合时作为储液腔104的其中一个腔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01呈平面设置,平面设置有利于降低底板10的工艺难度。应当理解,基板101也可以是弧形。
[0029]凸柱102垂直设置于基板101上,用于不完全封闭通孔201,基板101与凸柱102可一体成型也可由独立部件组装成型,可选地,用于制备基板101及凸柱10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石材、塑料及钢化玻璃。
[0030]在本实施例中,凸柱102的横截面为圆形,圆形有利于降低凸柱102及配套通孔201的制造难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0031]具体地,凸柱102的外径d0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20mm,该尺寸的凸柱102与通孔201结合形成凹槽202后,形成的水膜具有较合适的表面张力。实验证明,当凸柱102的外径d0小于2mm时,水膜受到的表面张力较大,当水膜表面附着一定量粉尘或颗粒物质形成污水
后,污水无法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成水流流出凹槽202,导致其丧失自清洁能力,从而在凹槽202的内堆积形成污垢50;当凸柱102的外径d0大于20mm时,水膜受到的表面张力较小,当水膜表面附着一定量粉尘或颗粒物质形成污水后,污水在固含量达到30%左右的情况下,就可轻易克服表面张力作用形成水流流出凹槽202,造成污水量的增加,进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的增加。
[0032]优选地,凸柱102的外径d0大于等于6mm,小于等于10mm,该尺寸的凸柱102与通孔201结合形成凹槽202后,形成的水膜具有较理想的表面张力,污水只有在固含量达到70%以上时,才能克服表面张力作用形成水流流出凹槽202,在实现污水自清洁的同时,又不至于产生大量的废水,从而将污水处理成本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003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凸柱102的横截面呈多边形。
[0034]优选地,多边形选自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及正六边形中的任意一种。上述正多边形,通过规律排布,可令底板10与面板20结合后,在面板20上形成的凹槽202的面积最大化,从而增大水膜的占比面积。
[0035]进一步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更接近圆形,从而使凹槽202内形成的水膜受到的表面张力更加均匀,从而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及面板,所述底板包括基板及多个与所述基板垂直的凸柱,所述面板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凸柱相匹配的通孔,当所述底板与所述面板处于第一结合状态时,所述基板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厚度为d1,所述凸柱与所述通孔的侧壁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为d2,所述凸柱的顶部与所述通孔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为d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1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大于等于0.05mm,小于等于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3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5m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泽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