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746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方法,属于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和康复学的技术领域,通过行为学测量从不同层面评估受试者对疼痛的认知偏向,包括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和内隐负性态度的认知偏向,然后整合为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入疼痛认知偏向的正常范围,判断受试者疼痛认知偏向指标是否位于正常范围,若不是,则启动矫正模块进行干预,直至受试者疼痛认知偏向回归正常范围,从而帮助缓解疼痛,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和康复学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疼痛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类似的令人不悦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相关,它不仅包含感觉

辨别成分,还包含了情绪

动机以及认知

评价成分。疼痛认知偏向是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如疼痛文字、图片或躯体疼痛体验)的认知加工偏向负性情绪效价,包括选择性地注意疼痛相关信息(注意偏向)、将模棱两可的身体感受或情境解释为疼痛(解释偏向)、选择性回忆与疼痛相关的信息(记忆偏向)。除了这三种认知偏向之外,也已有少数研究开始关注慢性疼痛患者的不受意识监控的、自动化的认知偏向,即对疼痛的内隐偏向。
[0003]目前,从广义上讲,在个体的认知功能评估层面,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已作出了各种努力,如2020年2月18日,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号:CN110801237A)中公开了一种广义层面的认知能力评估系统及方法,在该专利中,首先确定认知实验方案,利用实验范式依托多种实验装置,如眼动采集装置和脑电采集装置,然后结合实验装置的分析结果得出认知评价分数,并对外显示认知评价分数,评价客观,使得广义上个体的认知能力评估准确度得到明显提升。
[0004]具体到疼痛认知层面,临床研究发现,相对于健康人群,慢性疼痛患者表现出更强的对疼痛相关信息的认知偏向,且与疼痛和残疾程度存在正相关,这提示长期忍受疼痛的慢性疼痛患者对疼痛认知评价往往是更加消极的、适应不良的,并可能在慢性疼痛的维持和发展中起着推进的作用。因此,精准评估个体对疼痛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预测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为慢性疼痛患者通过认知矫正缓解疼痛提供基础,另外,临床研究还发现,对疼痛认知偏向警觉的慢性疼痛患者,在后续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研究一种如何能够在准确系统地评估个体疼痛认知偏向的前提下,进一步矫正个体异常的疼痛偏向认知的方式,对疼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如何准确系统地评估个体疼痛认知偏向,进一步矫正个体异常的疼痛偏向认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测试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和矫正系统、方法,全面准确评估个体疼痛认知偏向,并对存在异常疼痛认知偏向的个体进行矫正干预,从而改善身心健康。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包括:
[0008]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供受试者进行行为测试,所述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中的每一个行为测试模块内均设有各自供受试者进行行为测试的行为实现任务范式;
[0009]模式选择切换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用于受试者根据评估时刻的自身实际心理倾向情况,选择切换进入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的先后顺序;
[0010]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根据受试者进行的行为测试所采用的行为实现任务范式,生成并调节行为测试疼痛线索视标;
[0011]显示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用于展示受试者进行的行为测试所需的行为测试疼痛线索视标;
[0012]统计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用于记录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按键反应,统计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
[0013]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受试者是否已遍历完成所有行为测试模块的行为测试;
[0014]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将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模块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进行整合与分析,得到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
[0015]第二判断模块,判断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中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及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指标是否位于设定的正常范围;
[0016]矫正模块,当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及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采用重复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受试者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阳极刺激,从而矫正受试者的疼痛认知偏向。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进行评估侧,得到受试者的疼痛认知偏向指标数据,与样本库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受试者认知偏向指标是否位于设定的正常范围,如果超出正常范围,矫正模块进行干预,使得其认知偏向回归正常水平,从而改善身心健康。
[0018]优选地,所述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包括: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及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
[0019]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基于点探测任务范式实现;
[0020]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基于附带学习任务范式实现;
[0021]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基于图片回忆任务范式实现;
[0022]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基于内隐联想测验任务范式实现。
[0023]在此,通过行为学测量方法从注意、解释、记忆和内隐态度四个方面去评估受试者对疼痛相关信息的认知偏向;对疼痛的注意偏向为选择性地优先注意到疼痛相关的信息,对疼痛的解释偏向为将模棱两可的身体感受或情境解释为疼痛,对疼痛的记忆偏向为更多地回忆与疼痛相关的记忆;对疼痛的内隐偏向是将疼痛与负性效价属性自动化地联系程度,表现为疼痛内隐负性偏向,加载四个方面的行为测试模块集成在一起,较为全面地评估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注意、解释和记忆偏向。
[0024]优选地,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及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均连接模式选择切换模块;所述模式选择
切换模块上设有分别表征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及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的具体测试属性的特征标签,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受试者在评估时刻,根据其观察到的特征标签产生心理倾向的选择,确定进入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的先后顺序,开始进行不同的基于行为测试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
[0025]优选地,当受试者进入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进行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时,所述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生成“疼痛+中性”词语视标、“注视点”视标、“中性+中性”词语视标及“目标刺激”视标,调节“疼痛+中性”词语视标、“注视点”视标、“中性+中性”词语视标及“目标刺激”视标的维持时间,受试者做出按键反应,评估受试者对行为测试疼痛线索视标的注意偏向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供受试者进行行为测试,所述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中均设有各自的任务范式;模式选择切换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用于受试者根据评估时刻的自身实际心理倾向情况,选择切换进入行为测试模块的先后顺序;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根据受试者进行的行为测试所采用的行为实现任务范式,生成行为测试中的疼痛线索视标;显示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用于展示受试者进行的行为测试所需的行为测试疼痛线索视标;统计模块,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用于记录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按键反应,统计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受试者是否已遍历完成所有行为测试模块的行为测试;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将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模块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进行整合与分析,得到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第二判断模块,判断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中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及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指标是否位于设定的正常范围;矫正模块,当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及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采用重复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受试者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阳极刺激,从而矫正受试者的疼痛认知偏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包括: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及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基于点探测任务范式实现;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基于附带学习任务范式实现;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基于图片回忆任务范式实现;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内封装有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程序,用于加载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所述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基于内隐联想测验任务范式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及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均连接模式选择切换模块;所述模式选择切换模块上设有分别表征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模块及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模块的具体测试属性的特征标签,在疼痛认知偏向评估时,受试者在评估时刻,根据其观察到的特征标签产生心理倾向的选择,确定进入若干个行为测试模块的先后顺序,开始进行不同的基于行为测试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受试者
进入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模块进行疼痛注意偏向行为测试时,所述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生成“疼痛+中性”词语视标、“注视点”视标、“中性+中性”词语视标及“目标刺激”视标,调节“疼痛+中性”词语视标、“注视点”视标、“中性+中性”词语视标及“目标刺激”视标的维持时间,受试者做出按键反应,评估受试者对行为测试疼痛线索视标的注意偏向情况;当受试者进入疼痛解释偏向行为测试时,所述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生成“注视点”视标、“快乐面孔”视标、“疼痛面孔”视标、“模糊面孔”视标及“目标刺激”视标,并调节“注视点”视标、“快乐面孔”视标、“疼痛面孔”视标、“模糊面孔”视标及“目标刺激”视标的维持时间,在学习阶段,受试者学习“快乐面孔”和“疼痛面孔”对“目标刺激”出现位置的预测规律,在测试阶段,受试者对“模糊面孔”视标后的“目标刺激”做出按键反应,评估受试者将“模糊面孔”视标解释为疼痛信息的偏向程度;当受试者进入疼痛记忆偏向行为测试时,所述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生成“注视点”视标、“疼痛”图片及“非疼痛”图片,并调节“注视点”视标、“疼痛”图片及“非疼痛”图片的维持时间,受试者记忆“疼痛”图片及“非疼痛”图片,然后进入“疼痛”图片及“非疼痛”图片再认阶段,作出按键反应,记录“疼痛”图片及“非疼痛”图片回忆正确率,根据回忆正确率之差,评估受试者对疼痛信息的记忆偏向程度;当受试者进入疼痛内隐负性偏向行为测试时,所述行为测试视标生成调节模块生成“疼痛词”视标、“非疼痛词”视标、“负性情绪词”视标、“中性情绪词”视标,“负性情绪词”视标引入内隐联想测验任务范式,使“疼痛词”视标、“非疼痛词”视标、“负性情绪词”视标、“中性情绪词”视标之间组成3个配合显示测试的部分用于受试者分类并作出按键反应,形成内隐联想测验任务范式,评估受试者在内隐层面将疼痛和负性情绪的连接强度,即疼痛内隐负性偏向;所述3个配合显示测试的部分包括:在练习部分,受试者对“疼痛词”视标和“非疼痛词”视标进行区分、以及对“负性情绪词”视标和“中性情绪词”视标进行区分;在相容条件部分,“疼痛词”视标配对“负性情绪词”视标并分配同一个按键,“非疼痛词”视标配对“中性情绪词”视标”并分配同一按键,要求受试者根据这一配对规则对呈现的词语进行按键反应;在非相容条件部分,“疼痛词”视标配对“中性情绪词”视标并分配同一按键,“非疼痛词”视标配对“负性情绪词”视标并分配同一按键,要求受试者根据这一配对规则对呈现的词语进行按键反应;通过比较相容条件和非相容条件下的按键反应时,评估受试者对疼痛信息的内隐负性偏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疼痛认知偏向的评估和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采集预设模块,用于预先采集N个个体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数据及N个个体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数据,N为一个能表征普适性现状的正数,将N个个体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数据及N个个体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数据分别作出正态分布,取各自的负标准差

σ
j
与正标准差+σ
j
组成区间(

σ
j
,+σ
j
),作为设定疼痛认知偏向的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则判断为疼痛认知偏向异常,j表示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的次序,代表N个个体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N个个体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中的一个;当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及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对应属于区间(

σ
j
,+σ
j
)内时,受试者的疼痛认知偏向正常,不需要矫正;当
受试者在不同的行为测试下的疼痛认知偏向行为指标及受试者总体的疼痛认知偏向评估结果指标超出区间(

σ
j
,+σ
j
)时,受试者的疼痛认知偏向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需要矫正;受试者的疼痛认知偏向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时,矫正模块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受试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微微吕笑寒郭泽昆李晓云李文龙叶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