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炳霖专利>正文

用于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711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筒形外壳;一对插入外壳的相距一定间隙的放电电极;及密封塞,在密封塞上分别固定有一放电电极的电极轴,外壳中放电电极的位置可沿所述外壳轴线方向调整;外壳和密封塞形成的放电腔中充满放电气体。该放电灯可广泛应用于日常与工业领域,如:路灯、壁挂式投影灯和在车辆、电影摄影机或幻灯机等方面用作广告或照明的灯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电灯(Discharge Lamp)的发光装置,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适于批量生产、具有超长寿命的放电灯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高效发光装置的放电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与工业领域,如路灯、壁挂式投影灯和在车辆、电影摄影机或幻灯机等方面用作广告或照明的灯具。在这各种各样的放电灯中,其充满发光气体的放电腔中放置一对彼此正对的放电电极,发光效果是靠在两电极间加一预定电压来激发发光气体而获得。通过选择不同的发光气体、放电腔的压力或其他特性可获得多种发光亮度和发光颜色。常用放电灯的结构是,在一玻璃管中装有一发光装置,玻璃管的开口端通常是用连结电源的插座来密封。传统的发光装置需要复杂的结构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光特性,因此,不适于批量生产。结果存在使其价格趋于昂贵的问题。再者,令人满意的放电灯应有很长的使用寿命,但传统的放电灯在使用中因发热或外界碰撞而易于破裂。作为传统发光装置的一种结构,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成5-217555中披露了用于一种放电灯的金属卤化物灯的发光装置。在这种传统装置中,是在一石英发光管中装有一对电极,并在密封的放电间隙部分中充满预定数量的汞、碘化钠、碘化钪或类似物质和作为启始气体的氙气。连接端部和放电间隙部分的是密封部分。电极与外部导线在密封部位经由金属薄片相连。在这类发光装置中,存在着这一问题,就是在一预定位置上,将发光管中的电极对正是非常困难的,且当发光石英管的两端进行加热挤压处理时,管内电极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再者,连接放电间隙部分和密封部分需进行复杂的热熔焊步骤,因此,从批量生产和延长使用寿命角度考虑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当放电灯用在车辆、电影摄影机或幻灯机上时,由于发光管偏离了预定位置而使得其内部正对的电极的位置发生偏离,导致了不能获得理想对焦效果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设想解决上述传统问题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耐用放电灯之具有简单、适于实际批量生产结构的一种改进的发光装置,在这一装置中,两正对的电极可精确定位。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它包括一个两开口端部内径相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筒状外壳;一对分别从外壳两端口装入的放电电极,两电极彼此正对且相距一预定间隙;两个外径大致等于或略小于外壳内径的密封塞,且每一密封塞与其各自的电极是同轴的,密封塞在外壳中的位置可沿外壳轴向调整,其中,在外壳与密封塞形成的放电腔中充满一种发电气体及放电电极处于相距一预定距离位置的条件下,密封塞固定在外壳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用于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包括一个两开口端部内径相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圆筒状外壳结构和一对外径大致等于或略小于外壳内径的放电电极,所述的放电电极分别是从外壳的两开口端插入的外壳并固定在外壳内,该外壳可沿着外壳中轴向方向是可调的,其中所述的放电电极间相距一预定距离并固定在外壳中,且同时在放电电极与外壳确定的放电腔中充满放电气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其优选地在放电电极上形成的盘状部分,用以承载添加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是,优选在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的发光装置,电极上具有一突出部分用于启动放电。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具有发光装置的放电灯实施例的剖示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具有发光装置的汽车灯实施例的剖示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根据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发光装置的装配说明图。图5是根据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加工方法说明图。图6是根据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放电电极的附加部分的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设计的放电电极附加实施例部分形状的图示。优选实施方式现在以附图为参考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具有发光装置10的金属卤灯。该卤灯具有一种用电源插座31来密封的玻璃外管一端开口。插座两插脚32和33固定在电源插座31上以同电源相连。外玻璃管30中装有一发光装置10。发光装置10两端安装的轴向电极11和12通过导线34和35与插座插脚32和33电连接。外玻璃管30内部充满惰性气体。图2所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具有发光装置10的汽车灯。外玻璃管130和插座131的结构与图1所述的相同,因此,图2与图1中的相对应部件的标注数字相应增加100,有关这些对应部件的陈述也不再重复了。在图2所示的车灯或其它幻灯中,固定在玻璃外管130中的发光装置10的位置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当其偏离预定位置时,会造成不能获得理想对焦的问题。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发光装置10的实施例。外壳13具有两端开放的,两开口端部内径相等的圆筒状玻璃材料的结构。优选的是,例如,用国际标准的DO-34类型的二极管的玻璃外壳,其内径是0.66毫米作为外壳13。将玻璃长圆管截成理想的长度可以非常容易地来得到大量的外壳13。将一对放电电极分别从外壳的两开口端插入外壳,让电极彼此正对,使得在电极之间维持一预定间隙。电极14和15分别与电极轴11和12相连。电极14、15和电极轴11、12可做成一整体,也可由不同金属熔焊在一起。例如,最好用钼合金之类的铁或铁合金来制造电极14、15和用杜镁丝来制造电极轴11、12,并将这些部件熔焊在一起。每一个放电电极轴11和12是分别固定在各自的密封塞16和17上。该密封塞16和17是圆盘状的,并分别在其中心有通孔16a和17a。将密封塞16和17制成外径约等于或略小于外壳13内径的尺寸。如下所述,将电极轴分别插入密封塞16和17的通孔16a和17a中。然后将组件加热,以使密封塞16和17溶合并分别与放电电极11和12联接。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开口端内径相等的筒状透明材料制成的的外壳13和外径约等于或略小于外壳13的密封塞16和17,可以随意调整固定有放电电极轴11、12的密封塞在外壳13轴向方向的位置。因此,在放电电极14和15间的间隙保持一预定值的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加热,可以将密封塞16、17和外壳13熔焊、固定。按这一方式,在放电电极14和15间的间隙保持一预定值的条件下,密封塞16、17和外壳13间形成了放电腔18。在放电腔18中充满所需的气体,并被密封。可以依据放电灯的特性从常用的氙气、氩气或类似气体中选择发光气体。同时,像金属卤化物、汞或类似物质可以作为理想的添加物质密封入放电腔18中。比如,在调整发光装置的初始电压时,金属卤化物、汞是非常有用的。前述的放电电极轴11、12与密封塞16、17间的熔焊和密封塞16、17与外壳13间的熔焊可以利用加热炉或类似设备将其加温到350-1500℃而得到理想的熔焊和固定。这里,利用杜美丝制成的放电电极轴11、12,能容易而可靠地与密封塞16和17熔焊在一起。所述的杜美丝包括一层主要由铜制成的外壳材料,核心是铁、镍合金线,并在其外表面有一硝酸盐包层。杜美丝与玻璃材料的密封塞16、17能容易、牢固地联结在一起。图4显示了一种按照第一种实施方式固定外壳13、放电电极15、放电电极轴12和密封塞17的方法。如图4A所示,将放电电极轴12插入密封塞17的通孔17a中,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开口端内径相等的圆筒形外壳; 一对由所述外壳两开口端插入的放电电极,且使两电极间彼此间相距一定间隙;及 密封塞,其中每一个的外径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外壳内径,在密封塞上分别固定有一放电电极的电极轴,所述外壳中放电电极的位置可沿所述的外壳轴线方向调整;其中, 在由所述外壳和所述密封塞形成的放电腔中充满放电气体的条件下,所述密封塞固定在外壳中,在这一位置,两电极由一预定间距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6-25 2001-1916061.一种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开口端内径相等的圆筒形外壳;一对由所述外壳两开口端插入的放电电极,且使两电极间彼此间相距一定间隙;及密封塞,其中每一个的外径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外壳内径,在密封塞上分别固定有一放电电极的电极轴,所述外壳中放电电极的位置可沿所述的外壳轴线方向调整;其中,在由所述外壳和所述密封塞形成的放电腔中充满放电气体的条件下,所述密封塞固定在外壳中,在这一位置,两电极由一预定间距分开。2.一种放电灯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炳霖
申请(专利权)人:杨炳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