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及其协同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99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及其协同工作方法,冷却塔的循环水旁路出水口通过管路一与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进水口接通,电磁环水处理装置安装在所述管路一上;冷却塔的循环水回水进口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路,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与循环水回水管路接通;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颗粒晶体出口通过管路三与脱硫系统连接;碳减排吸收塔内盛装有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烟气碳减排吸收液,碳减排吸收塔的底部出液口与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加药口接通,烟气出口与烟囱连接,烟气进口与脱硫塔出口烟道连接。本套装置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软化处理效果,并对系统管道内壁及凝汽器上的垢有显著的去除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及其协同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及其协同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火电厂循环水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常常会面临结垢腐蚀等问题,需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软化处理,以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达到节水减排的效果。传统工艺如加酸软化法、阻垢剂软化法、石灰软化法和弱酸氢离子交换软化法等均存在软化产物无法消纳、经济环保性不佳等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 206244549 U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火电厂循环水软化、旁流处理装置,该专利申请就是采用离子交换软化方法。
[0003]碳减排对于火力发电至关重要。除了主流的碳捕集吸收塔外,也可以考虑与电厂其他系统之间进行相互联动,实现协同发展。因此,本申请结合当前的碳减排发展战略与循环水软化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的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装置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用性强、运行成本低的经济环保型的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并提供其协同工作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包括冷却塔,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环水处理装置和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所述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包括晶种生长型流化床和碳减排吸收塔;所述冷却塔具有循环水回水进口和循环水旁路出水口;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具有进水口、出水口、颗粒晶体出口、晶种加入口和加药口;所述碳减排吸收塔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底部出液口;所述冷却塔的循环水旁路出水口通过管路一与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进水口接通,所述电磁环水处理装置安装在所述管路一上;所述冷却塔的循环水回水进口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路,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二与循环水回水管路接通;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内部具有分离区、沉淀区、造粒区、清水区和进水区,所述进水区、造粒区、分离区和清水区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沉淀区位于造粒区的周围,所述进水区通过一个滤网与沉淀区和造粒区隔开,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进水口、颗粒晶体出口、加药口均与进水区连通,所述晶种加入口与造粒区连通,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出水口与清水区接通;所述颗粒晶体出口通过管路三与脱硫系统连接;所述碳减排吸收塔内盛装有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烟气碳减排吸收液,所述碳减排吸收塔的底部出液口与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加药口接通,烟气出口与烟囱连接,烟气进口与脱硫塔出口烟道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冷却塔还与一循环水深度处理系统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电磁环水处理装置的电源采用方波交流电源,电磁环水处理装置所产生磁场的方向与管路一中水体流动的方向呈正交式。
[0008]优选的,烟气碳减排吸收液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0009]优选的,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碳减排吸收塔的顶部,所述烟气进口的末端伸至碳减排吸收塔的内底部。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的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步骤一:从冷却塔的循环水旁路出水口流出的循环水经过电磁环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进入晶种生长型流化床中;电磁环水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交变电磁场,作用于水体中的生物细菌,破坏生物细菌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灭藻杀菌的目的,同时交变电磁场能改变腐蚀电流,抵制腐蚀电流的形成,对金属管道的防腐起到较好的效果;步骤二:碳减排吸收塔中的吸收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后变成含有碳酸根的吸收液,含有碳酸根的吸收液经加药口进入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进水区;步骤三:在晶种生长型流化床的进水区中,吸收液中的碳酸根与循环水中要去除的目标离子发生结合,并上浮至造粒区不断附着在细小的晶种表面,晶种随之不断长大变成大颗粒产物;步骤四:清水区产生的水通过管路二流至循环水回水管路,随后进入到冷却塔中;步骤五:造粒区产生的大颗粒产物足量时,打开滤网,将大颗粒产物通过管路三送至脱硫系统中进行回收利用。
[0011]优选的,在步骤三中,产生的大颗粒产物在造粒区的底部,随着大颗粒产物逐渐增多,小颗粒的晶种被推着上移至造粒区的顶部,随后进入到沉淀区,通过沉淀区再次滑落至造粒区的底部,随着水流重新参与结晶。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套装置的电磁环水处理装置与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软化处理效果,并对系统管道内壁及凝汽器上的垢有显著的去除作用,可实现更好的循环水软化处理;2、本套装置的电磁环水处理装置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作用于水体中的生物细菌,破坏细菌等微生物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灭藻杀菌的目的。同时交变电磁场可以改变腐蚀电流,抵制腐蚀电池的形成,对金属管道的防腐起到较好的效果;3、本套装置的电磁环水处理装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电磁线圈大小、电磁场强度、频率等进行调节,占地面积小、适用性广;4、本套装置在实现循环水软化的同时可协同实现烟气的碳减排,为电厂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5、本套装置使用的药剂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并且所产生的软化产物可作为脱硫系统的脱硫剂,实现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磁环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冷却塔1;电磁环水处理装置2;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3;管路一4;循环水回水管路5;管路二6;管路三7;脱硫系统8;循环水深度处理系统9;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进水口310;出水口311;颗粒晶体出口312;晶种加入口313;加药口314;滤网315;碳减排吸收塔32;烟气进口320;烟气出口321;底部出液口3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9]实施例。
[0020]参见图1至图3。
[0021]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其包括冷却塔1、电磁环水处理装置2和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3,其中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3包括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和碳减排吸收塔32。
[0022]本实施例中,冷却塔1具有循环水回水进口和循环水旁路出水口,冷却塔1的循环水回水进口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路5,冷却塔1还与一循环水深度处理系统9连接,当循环水需要深度处理时,将循环水排入循环水深度处理系统9中进行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包括冷却塔(1),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环水处理装置(2)和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3),所述烟气碳减排结晶软化装置(3)包括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和碳减排吸收塔(32);所述冷却塔(1)具有循环水回水进口和循环水旁路出水口;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具有进水口(310)、出水口(311)、颗粒晶体出口(312)、晶种加入口(313)和加药口(314);所述碳减排吸收塔(32)具有烟气进口(320)、烟气出口(321)和底部出液口(322);所述冷却塔(1)的循环水旁路出水口通过管路一(4)与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的进水口(310)接通,所述电磁环水处理装置(2)安装在所述管路一(4)上;所述冷却塔(1)的循环水回水进口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路(5),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的出水口(311)通过管路二(6)与循环水回水管路(5)接通;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内部具有分离区、沉淀区、造粒区、清水区和进水区,所述进水区、造粒区、分离区和清水区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沉淀区位于造粒区的周围,所述进水区通过一个滤网(315)与沉淀区和造粒区隔开,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的进水口(310)、颗粒晶体出口(312)、加药口(314)均与进水区连通,所述晶种加入口(313)与造粒区连通,所述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的出水口(311)与清水区接通;所述颗粒晶体出口(312)通过管路三(7)与脱硫系统(8)连接;所述碳减排吸收塔(32)内盛装有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烟气碳减排吸收液,所述碳减排吸收塔(32)的底部出液口(322)与晶种生长型流化床(31)的加药口(314)接通,烟气出口(321)与烟囱连接,烟气进口(320)与脱硫塔出口烟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还与一循环水深度处理系统(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软化处理并协同烟气减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银佳兰永龙喻江尤良洲唐国瑞衡世权张杨郭栋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